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分析
時間:2022-05-16 04:11:14
導語: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人口老齡化十分嚴重的國家,尤其中國的農村老齡化程度極其嚴重,如不解決好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將影響農村的穩定與經濟發展,會給整個社會帶來不好的后果。本文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入手開始研究,概括出農村老年人目前的生活狀態,進而指出研究農村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最后指出目前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希望文章能夠為更多的學者提出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措施提供更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農村;社區居家養老;養老服務;問題
我國人口當前正處于“銀色浪潮”洶涌襲來、老齡化程度不斷加重的階段,在這樣的嚴峻背景下,全社會養老壓力增大,養老服務被逐漸提上日程。在各養老模式中,居家養老以其獨特的優勢被廣泛推廣進而成為養老服務的主要選擇。但在我國的情況是養老服務在城市與農村的發展出現極度不平衡的狀況,大多數農村尤其是貧困農村幾乎沒有相應養老服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更是空白。農村龐大的老年人數量對養老需求已經表現出爆發之勢,解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中一項重要任務。
一、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
目前我國農村老人的生活質量不高,保障水平低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經濟供養方面。農村老年人主要的經濟收入就是依賴農作物,經濟收入的來源比較單一,當年齡越大帶來勞動能力下降時,經濟收入也會隨之下降與減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所有積蓄都會留給兒女,而當自身需要養老時也只能依靠子女提供,一旦子女沒有經濟能力或者不履行贍養義務時,農村老年人就會毫無依靠。所以如何改變這種現狀,解決好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是當下全社會應該重視的問題。(二)生活照料方面。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程度的不斷加快,使農村大量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轉移過程中有很多在城鎮安家落戶,只有老人留守在農村,子女對于老人的生活照料和贍養義務都不能實現,傳統家庭功能日益弱化,家庭結構和規模的改變,這些都導致了家庭養老功能的缺失。(三)精神慰藉方面。隨著家庭規模的減少,大量農村年輕人由于升學或者生計的原因到城市學習和打工,導致農村空巢家庭數量不斷攀升。即使很多子女提供足夠的生活費,但年輕人受生活壓力的困擾也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父母溝通,留守老人及獨居老人缺乏精神寄托,農村老人精神方面的需求未得到滿足和重視,這樣促使老年人產生不良情緒,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所以精神慰藉方面應引起子女、地區及社會各階層的廣泛關注。(四)醫療保健方面。目前我國政府對農村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為大多數老年人提供了最基本的醫療保障。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可利用的醫療資源是有限的,使得老人在發生重大疾病時只能局限于本地有限的醫療資源,農村老年人在醫療保障方面十分欠缺,甚至很多人由于經濟能力而放棄治療。農村衛生保健投入的不足,老年人身體機能日益下降,對醫療保障的迫切需求,農村衛生條件的惡劣等一系列情況都充分表明我國農村養老事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三農問題的解決,甚至就會影響農村發展和穩定,可見養老事業在農村的實行任重道遠。
二、研究農村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必要性
(一)農村老齡化程度嚴重。人口老齡化是全世界各個國家面臨的總體人口發展趨勢。據相關學者與部門統計,到2050年,全世界老齡化人口從目前的6億飆升到20億,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已經給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帶來深刻影響,尤其在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加之家庭功能弱化、家庭結構與規模簡化,給農村農民生活帶來極大沖擊,農村養老的難度日益提升。(二)農村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農村人口老齡化隨之帶來的是農村大部分勞動力勞動能力的弱化,再加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的現象嚴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農村家庭結構的變化和家庭規模的縮小,家庭養老功能減弱,“重幼輕老”現象嚴重及醫療條件較差,這些問題使得農村老年人贍養成為問題,亟須有效的養老模式解決農村養老問題。(三)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符合中國農村養老群體的需求。中國傳統的“養兒防老”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農村老年人的觀念十分保守。因此,在農村推行社會養老或機構養老的模式很難符和老年人養老的意愿,近年來逐漸興起的“居家養老”成了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選擇,并逐漸成為農村老年人養老模式的主流。社區居家養老無論對于子女還是老年人自身而言所需資金比例較少,而且在熟悉的環境生活會給老年人帶來極大的安全感和精神慰藉。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農村老年人的脆弱和依賴。把社區居家養老引入養老事業中,既可以有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現有資源,還可以解決一部分農村人口的就業問題,無論從國家還是社會或是個人角度都具有較大的實踐意義。
三、目前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來源渠道單一,財力狀況緊張。很長時間以來,我國養老事業的資金幾乎都是政府的財政支出在進行維系。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明顯優于農村,對城市的資金投入也明顯高于農村的投入,對農村養老的重視程度不夠;此外,各級鄉鎮農村,坐等上一級政府的財政撥款和相應的養老政策實施與保障,認為開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不是自己該負責的事情,而是應該由政府全權負責,所以不主動籌集資金用于居家養老服務。(二)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主體單一。目前,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主體主要是政府,政府相關部門通過鄉鎮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承擔并負責著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實施與運行工作,成為居家養老服務的主體。而行政村和家庭供給主體作用不夠突出,大部分行政村的基礎養老服務設施極度缺乏,尤其是提供給老年人的娛樂與消遣場所較少。(三)養老從業人員數量少,專業化水平低。很多農村目前對于居家養老的服務設施供給,只能讓少數老年群體的需求得到滿足,而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群體并未真正享受到來自政府或所在村的養老服務。未享受到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農村老年人口數量巨大,而面對龐大的需要服務的老年人群,服務人員數量和質量都不能滿足養老對象的需求。在人員數量上,由于工作強度、工作壓力、工資水平、社會認知等多方面原因,致使從事養老服務的人員數量難以保證,市場缺口大;在人員質量上,從事養老服務的人員專業性不強,大多是一些文化水平較低,學習能力較弱的中年人群,很多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培訓,所以提供的服務也只能是低層次的,這樣一來養老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就很難提升,服務質量也就很難提高。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亟須專業人員的配備,建立高素質的人才服務隊伍促進我國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四)醫療保障方面制約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目前不能做到醫養結合,缺乏對老人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大部分農村醫療衛生條件較差,專門的醫院幾乎沒有,只有村衛生院或者私人診所,一些病癥無法得到治療;另外,農村老年人即使到離所居住地很遠的市區醫院,醫療保險范圍內的用藥又不能滿足大重病的需求,而有的藥物很多不在保險報銷范圍內,增大了他們的經濟負擔,給很多家庭帶來困擾。
四、小結
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是目前比較適合我國國情與人口老齡化嚴重的養老模式,是我國養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套完善、健全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對農村的經濟發展與穩定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需要借鑒其他國家在社區居家養老方面的好的做法,涉及其長處后將其應用到養老服務的實踐中去,這樣能更好地促進我國農村養老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姚虹.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要的區域及群體差異研究——以恩施市為例[D].武漢:武漢大學,2017.
[2]馮文娟.當前中國居家養老方式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9(2):103-105.
[3]賀薪蒙.我國社區居家養老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研究綜述[J].知識經濟,2013(20):36-37.
[4]郭競成.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強度與需求彈性——基于浙江農耕老年人問卷調查的研究[J].社會保障研究,2012(3):47-57.
[5]艾宏偉.構建新形勢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基于蘇北地區實證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19):82-83.
[6]杜云素,鐘漲寶,李偲.集中居住背景下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模式探析[J].湖北學理論學刊,2013(5):77-79.
作者:李南 單位: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 上一篇:市政道路伸縮縫施工技術探析
- 下一篇: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研究論述
精品范文
10居家養老建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