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多措并舉提升農機效益的路徑
時間:2022-04-15 10:45:24
導語:論多措并舉提升農機效益的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與此同時,配置農機不能局限于傳統種植業領域的全覆蓋,還要立足于大農業;也不能僅局限于農業生產的上游環節,還要向農產品精深加工的中下游環節延伸,加強農機應用,最大限度的發揮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綜合效益。引導農民科學購置農機,既要結合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又要結合未來一段時期內農業機械所要承擔的農業生產任務,要防止能力過剩,造成機械閑置、資源浪費等現象。一般來說,農機社會化組織程度越高,農機的經營效益也就會越高,配置的農機具也就會相對減少。所以,要科學合理配置農機具,并積極組建農機合作社,以分散農機購買風險,提高農機生產水平,擴大農機作業范圍。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近年來全國各地農民購置大中型收割機的熱情正如日中天,這其中有許多因素,但最主要的還是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在農民購機熱的同時,我們更應冷思考,如果一味盲目地發展大中型農業機械,也會產生區域內農機存量超飽和、結構不合理等現象,將降低農機經營效益。一個不足千畝耕地的行政村,如果配置4、5臺大中型聯合收割機,6、7臺大中型拖拉機,很顯然會造成農機存量飽和,使得這些農機戶在作業市場上得不到應有的方便和實惠。這無論對于農民自己和國家來說,都是資源的極大浪費。
維修保養是保證農機經營效益的基本要求
據了解,農機出現故障多半是由于使用者沒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使用或使用不當而造成的。
復合作業是提高農機經營效益的良好方法
該機的應用,為提高玉米生產的機械化程度,保證玉米種子在田間最合理的分布,節省種子,減少田間間苗用工,保證玉米穩產高產,實現玉米精量播種提供了適用可靠的機具。
本文作者:王發明工作單位:陜西省岐山縣農機技術推廣站
- 上一篇:制造業國際化與經營績效的經驗研究
- 下一篇:環境監測在森林經營的作用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