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新生學英語的障礙及對策
時間:2022-05-14 10:23:28
導語:農村新生學英語的障礙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生學習驅動力的一個重要內因。然而,很多來自農村的學生因為學習環境條件的限制,讀寫多,聽說少,輸入輸出不平衡。只為升學而學的應試教育,使學生變成學習機器沒有了自我,長期處在偏離的軌道上,英語學習的興趣消磨殆盡。考入大學后,他們會覺得大功告成,緊張情緒放松下來,產生疲勞倦怠心理,即使有了參與口語交流的機會,也會不感興趣,甚至逃避。自然形成與學習群體分離,不入伍狀態,嚴重制約農村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和水平的提高。作為母語,漢語的影響根深蒂固。“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是獨立于母語之外的一套習慣,二語學習中的錯誤主要來源于母語的干擾。”[2]來自農村的孩子在接受第二語言學習時所遇到的困難要比城里的孩子更艱難,原因是:其一,大多從農村來的學生眼界不是太開闊,知識不全面;其二,固守“漢語式”定勢思維,口語表達時會習慣性地尋求母語的表達方式,因此在口語交流時經常出現中英文攙雜在一起使用,逐字對應翻譯,或說不出等現象。加之方言很重,限制了口語表達。思維固守僵化會在輸出環節上導致種種障礙。“自卑是一種消極的情感體驗,表現為自我評價和認識過低或有偏差,缺乏自信。”[3]農村大學生來到城市后,與以前生活反差很大,無法給自己定位,產生不自信。“與城里人相比,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形象土氣、見識膚淺、生活拮據,面對眼花繚亂的城市生活他們一時無所適從。城市文明對他們的思想和心理構成巨大的沖擊,使他們的內心世界產生激烈的震蕩。”[4]因此在課堂上表現為很怯場、焦慮,不敢在公開場合說話,不愿與別人配合,簡單的發言也要帶個擬好的草稿紙,學習起來不輕松。“根據Krashen情緒過濾假說理論,在語言輸入到達大腦‘語言習得機制’的進程中,情感因素起著促進或阻礙的作用。”[5]在課堂上農村新生往往表現出不安、緊張、憂慮心理,這種消極的心理會對語言輸入有很強的過濾作用。與人交流時就會出現面部表情僵化,手指顫抖,開口也出現發音不準、吐字不清、思維混亂,當出現錯誤時,他們會加劇緊張、焦慮,以至于無法開口。這種情緒讓許多農村學生主動放棄了練習口語的機會,不愿積極主動參與交流,嚴重影響口語的學習效果。學習過程中充滿著競爭,也難免有挫折,有競爭才會有動力,有挫折才會有進步。目前,抗壓、耐挫能力差、心理素質較弱是農村新生不良心理素質的凸顯表現。由于感覺先天語言能力不足,底子薄,需要花大量精力和時間去改變,本身就形成了學習壓力,再加之缺乏較好的學習方法,所以練習口語往往舉步維艱,而心理素質弱使得學生經不起在課堂上受到的挫折與打擊,極易形成敏感脆弱心理。他們遇到困難時的反應是怕做“出頭鳥”,極易認命“我不行”。說話練習時多半恐說或逃避,不由覺得沒有自主感、痛苦、煩躁。對別人的反應極其敏感,經常覺得無地自容,或罵罵咧咧,甚至反目為仇,有的還會出現一些極端行為。
幫助農村新生克服心理障礙,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
農村大學新生是家里和當地人的驕傲,他們的優點很多,如勤奮、吃苦耐勞、聰明好學、目標明確等,只要我們能夠了解他們的心理,針對性地使用有效的策略幫助他們,使他們快速度過入學不適期,適應新的學習要求,提高英語口語交流的興趣和積極性,就會最終實現課程的教學目的。“美國心理學家特曼對1000多學生進行了64年的跟蹤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一個人有成就同智力高低(指智商在中等以上者)并無多大關系,有成就的人并不都是非常聰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善的人。實踐證明,凡智力水平相等或相近的學生學外語,學習效果好壞的決定因素不是他們的智力水平,而是他們的非智力水平的高低。”[6]因此英語教師需要更多地關注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全面了解學生的性格、情緒情感、信心和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幫助農村新生認識到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且避免這些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對英語學習的影響。首先,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上關心愛護他們,拉近與學生情感的距離,排除他們剛剛背井離鄉的思愁和到了新環境的不適應感,避免不適形成的自我封閉,性格改變,幫助他們快速融入新的大家庭。其次,在口語教學中,針對農村學生交際時出現的緊張、畏懼等情緒,教師要采取心理暗示的方法加以控制和引導,讓學生在潛意識中認定“別人行,我也行”,學會以放松的心態、自然的表情、流暢的語言大膽交流,在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收獲自信與成功。再次,課堂上把學生分成多個自由組合的學習小組,他們會按照志趣相投組合成學習團隊,這樣他們會愿意參加課前和課后的各項活動。最后,教師要積極幫助那些來自農村的新生學會與他人交往,使交際空間擴大,精神生活得以豐富,獲得知識和幫助的機會就會更多,就能保持心理平衡,心胸就會變得開闊。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建構開朗、樂觀、豁達的性格,這樣也就會對自身出現的各種不良情緒安然處之,提高心理素質。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沒有興趣的枯燥學習,必然會抑制學生的求知欲望。興趣作為英語學習的心理條件,能誘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了學習持久力,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師要鉆研教學藝術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農村新生主動地學習口語,多采用體現交際教學法的教學形式如dutyreport、分組討論后代表小組的presentations、課本劇、辯論、ppt制作展示等來激發學生參與口語學習的熱情,讓他們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成功體驗。教師要善用學生喜愛的教學手段和幽默方式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包括多媒體、光碟、網絡及語言學習系統,精美課件、圖片、幻燈、錄音、視頻、廣播、電視、電影等將抽象知識加以形象化、立體化展示,為學生提供大量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使教學過程變得形象、生動、活潑、容易,從而讓農村新生產生好奇心,有樂趣,眼界也會打開,覺得自己也可以接受這種全新的全方位的英語學習,拋棄掉以前的不良心理和習慣。有了濃厚的口語學習興趣,就會改變農村新生的學習態度,就會有效地提升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口語學習的熱情。在農村學生中,口語水平不足反應最為明顯的是語音語調。由于受到地方音的影響,加之長期沒有重視英語發音的學習,很多來自農村的新生,發音問題非常明顯。我們知道,語音語調是英語口語表達的保障,由于發音不標準,語調不自然,在與別人溝通時,就會出現交際上的困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強調語音、語調的重要性,要幫助他們糾正不正確的語音語調。在教學中安排一定的時間彌補語音的知識,向入學新生細致講解音標,把每個音的發音要領及發音特點(包括發音時的舌位、唇型、開口程度等)逐個示范,清晰詳細講解,同時要求學生用心模仿。課后讓學生多聽錄音,多模仿正確發音以改語音面貌。還要求多記一些地道的慣用表達句,給學生提供使用這些表達語句的機會,針對一些基礎弱的學生,可以提供一些Tips,這樣的幫助會有利于學生的學習進步。同時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加強課后的學習管理,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說”是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言語活動,語言的表達方式是由思維方式決定的。“母語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第一語言反應系統,而第二語言系統是在母語系統已經建立的條件下建立起來的。因此,二語習得者在二語習得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利用母語經驗來指導自己學習新的語言。”[2]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注重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加強英語思維能力訓練,避免學生受本族語的干擾。因此,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方語言及文化差異,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該語言的文化背景,了解其豐富內涵,才能掌握語言的精髓。因此讓學生多聽地道的英語,用復述等方法培養他們邊聽并直接用英語表達的良好習慣。學生通過一系列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獲取理解和表達思想,接受和輸出信息的能力。打破漢語定勢思維,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從準確理解英語過渡到靈活運用英語,有效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創造性活動是一種豐富多彩的情感活動,情感在創造性活動中不但具有導向功能、動力功能,還具有誘發想像和產生靈感等創造性思維的功能。教師在口語教學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多樣化、因材施教及把握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針對農村新生實際特點和具體情況,設計出獨到的英語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來。英語教學可以說是一門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的藝術,教師不僅要自己創造,而且還要鼓勵學生創造。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要讓學生用外語來思考、陳述和解決問題,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易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方法,發現學生的創新潛能,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閃光點,多層次、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尤其對于農村新生,必須把學生置于使用語言的活動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練,從模擬交際到真實交際,以期達到真正掌握英語的目的。可采用多種對話、討論、采訪、辯論、實地考察、民意測驗、表演等形式,參與到時效性強、關注熱點高的話題,如“神九”飛天、日本核輻射,奧運精神、單親家庭和未婚媽媽、校園愛情等方方面面,用這些話題來吸引學生深刻感受到在“語境”中從英語知識到運用的有效轉換。教會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熟能生巧,提升學生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以促進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提升自信心是關鍵。“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認為在語言習得過程中,學習者越充滿信心,心理壓力越小時,他們就越能有效地掌握目的語。反之,學習者顧慮越多或自信受到抑制和挫折時,他們的情感過濾就會增高,阻礙他們對目的語的習得。”[5]在口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自信,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平等地對待他們,不持偏見。盡量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緩解學生在表達上的緊張情緒,消除學生對老師的畏懼心理,以朋友的身份去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要盡可能多表揚少批評,多激勵少指責。要在學生身上尋找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并提出殷切的希望,讓他們多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表達欲望。再次,教師要告訴學生犯錯誤也是一種學習途徑,要勇于從錯誤中解脫出來,拋掉心中的顧忌,敢于從哪兒跌倒,從哪里站立起來,樹立健康的學習觀。美國詩人惠特曼認為,當失敗不可避免時,失敗也是偉大的。讓學生知道正是那些不害怕丟面子勇于表達的同學,才能夠正視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且避免今后再次出現這些問題。最后,教師應教會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如:為了防范過多錯誤,要加強自主學習,課前做足功課,這樣上課會變得輕松自信。要求學生課下多收聽英文廣播、瀏覽英文網頁、學唱英文歌曲、觀看英文電影、多參加學校組織的英語演講比賽、英語小品表演等活動。通過不斷積累,這樣學生說英語時會更加自信或者更有“成就感”。提升了學生的自信感,才能真正意義上取得英語口語教與學雙贏的結果。
本文作者:殷霞衛萍羅佳工作單位:合肥學院
- 上一篇:農村慢性病患病狀況及影響研究
- 下一篇:留守兒童教育發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