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經濟效益提升戰略研究

時間:2022-04-10 03:57:38

導語:我國農村經濟效益提升戰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農村經濟效益提升戰略研究

摘要:“互聯網+”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業發展模式也進一步創新和改進,從經濟效益模式進一步優化發展策略,以此使我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得到更顯著的提升,把互聯網和農業充分融合,形成互聯網的技術優勢,為我國農業產業現代化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基于此,本文重點探討和分析互聯網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村經濟效益提升的相關策略,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經濟效益;提升戰略

1引言

“互聯網+”戰略對于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直接影響,對于農業綜合性改革也具有特別關鍵的意義。針對互聯網+戰略下我國農村經濟效益提升戰略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從根本上創新和堅定執行互聯網發展農業的基本思路

當前是信息化時代,在“互聯網+”戰略下,要想使農村的經濟效益得到更顯著的提升,就要從生態農業發展的基本戰略出發,把握農業發展規律,有效創新農業互聯網發展的思路,并使其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執行,以此為農業互聯網優化和創新創設出更加良好的平臺,以此確保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呈現出更顯著的效益,確保農業生態化發展的基本思路得到有效執行,并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成效。要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針對農村和農業進行有效改革,在農業各項指標方面進行不斷的優化,融入互聯網發展理念,使農業的經濟效益充分實現,以此為農村的現代化發展創造出更加積極有效的便利條件。同時針對農村的組織模式進行不斷的創新,為其實現健康穩定的發展創造全新的動力,使農村經濟效益提升和多層次農業需求關系充分融合,以此為農業和特別是龍頭企業和互聯網思維充分融合,創新發展思路,形成良好的互聯網發展模式,確保互聯網發展能夠與三農戰略充分融合,對農村進行綜合性的效益管理,使農村發展各項指標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和優化,使創新思路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踐行。

3要與新經濟協調模式緊密結合,創設出更加良好的發展氛圍

在“互聯網+”戰略指引之下要充分確保農村的生態農業發展和全新的任務,以及經濟模式進行有效融合,協調發展,在最大程度上為農村經濟效益的提升創造出更加健康良好的氛圍,使其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要確保農業發展各方面內容互相協調全面配合,形成綜合性的發展思路,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經濟效益的提升以及全面系統性效益充分結合,確保各項發展內容能夠與戰略性指標要求有效吻合,對農村各項效益指標的提升和全面實現創造出更有利的條件,創新發展模式,使相關的問題得到充分解決,從而真正意義上為農村經濟效益的提升面臨的障礙進行掃清,發揮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和先進作用是農業現代化發展和管理水平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確保農業現代化創新模式和環境保護工作充分融合,為農村經濟效益的更大程度的提升提供極其重要的保障。同時,“互聯網+”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必須要和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充分融合,發揮合力,這樣才能形成更系統完善的經濟效益提升發展思路,以此為農業各項全局性戰略性指標的有力實現創造必要的條件,確保農村經濟效益在互聯網的推進之下,可以實現協調有序的發展,并構建自身的具有借鑒意義的管理模式,進一步推進農村各項產業和事業實現協調穩定的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和互動機制,為三農相關問題的有效解決和農村經濟效益的真正提升奠定基礎。

4針對農村經濟效益的各項指標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創新,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綜合管理水平

在“互聯網+”戰略下,農村經濟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升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模式要充分融合,確保農村發展的各項經濟指標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創新和優化,在更大程度上提升農村經濟效益綜合管理水平,以此為農村全面戰略目標的有效實現夯實基礎,創造出更加有利的條件。我國經濟學家劉勁哲指出“農業或將成為我國互聯網產業的下一個風口”。在農村經濟效益提升的過程中,要確保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村全面性的發展充分融合,緊密銜接,從經濟效益提升的模式方面切實出發,構建生態農業發展的追求目標,以此為農村的戰略性發展創造出更良好的條件和氛圍,確保農民能夠真正意義上持續增產增收,農業增效,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使農村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升,確保農村各項產業能夠實現實質性的發展,同時確保發展質量和效益能夠充分融合,構成綜合性的發展模式,確保傳統農業技術和現代農業技術充分融合,體現出更大程度的發展效益,并形成綜合性的發展戰略,為農村各項建設提供指導性作用。與此同時,要想使農村的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升,就要創立更加良好高效的創新經濟機制,確保經濟效益能夠在資金的投入和利用方面發揮更大的效益,以此為資金和技術的全面引進和融合提供相對應的平臺和機會。

5進一步有效確立農業經濟技術保障體系

以此提升農村的經濟效益建立農業經濟技術保障體系,這是農業與互聯網融合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從各項經濟指標體系建設的思路出發,形成良好的生態農業發展環境,為農業科學管理和全面技術保障創造新的條件,以此充分確保農村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升。農業經濟指標與農業管理認證模式要結合,形成良好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戰略,為農業現代化技術支撐和全面的技術模式創新創造新的思路,對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和優化農業發展結構具有積極的意義。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與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要形成良好的互動管理局面,為農業互動化創新機制優化營造積極有利的條件。農業可持續發展與農業全面協調有效融合是一個系統性工程,確保農業生態發展規劃與農業經濟效益提升是全面的、系統的、可持續的,要建立完善的經濟效益提升控制管理機制,確保各項經濟效益指標能夠順利實現。

6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農業發展要不斷的轉型升級,針對經濟結構進行顯著優化,在傳統的農業發展中,要以互聯網和農業生產互相融合的方式,更有效的形成更加良好健康的農業互聯網發展理念,確保各項發展戰略得到有效落實,以此使我國農村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永杰.我國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趨勢與工作重點[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1):41-42.

[2]王壽辰.農村土地流轉問題探析[J].當代農村財經,2015(4):21-23.

[3]劉勁哲.中國還非世界第一大經濟體[J].江蘇建材,2015.

[4]劉玉霞.我國農業政策性保險發展策略研究[J].林業勞動安全,2012(1):46-48.

[5]王艷兵.當前我國農村財務管理難點問題分析[J].經貿實踐,2015(06).

作者:單位:尚志市亞布力鎮政府農村經濟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