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農村中學思政課教學著力點
時間:2022-04-10 04:00:37
導語:提升農村中學思政課教學著力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闡述了提升農村中學思政課教學實效的必要性,分析了農村中學思政課實效欠佳的原因,探討提升農村中學思政課實效的著力點:在國家戰(zhàn)略層面,需要在國家政策方面予以支持;在學校運作層面,要對教學大綱、教學方式等進行科學合理的統籌安排,加強教學活動組織實施,進行教學監(jiān)督和檢查,追蹤、反饋和評估教學效果;在教師主導及學生主體層面,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啟發(fā)性教學教育;要從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著手提升思政課實效;要加強思政課的教師隊伍建設。
【關鍵詞】新時代;農村中學;思政課;提升實效;著力點
思政課是融理論性、針對性、教育性于一體的一門中學生必修課,對農村中學生而言,更是對他們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渠道及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目標是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他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而努力奮斗。”[1]
一、提升農村中學思政課教學實效的必要性
提升農村中學思政課實效是中學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當前的中學生思政課教學中還存在著明顯的各地發(fā)展不平衡的矛盾,東部沿海地區(qū)好于西部地區(qū),城市中學好于農村中學,發(fā)達地區(qū)中學好于落后地區(qū)中學。農村中學思政課在教學中經常處于被動狀態(tài),學生參與程度較低,教師所傳授的政治知識難以轉化為被學生認同的價值觀念,更難以落實到實際的行動中,導致學生的知、情、意、行嚴重脫節(jié),多數農村中學思政課程太過形式化,學生學習效率低下。農村中學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存在認知偏見,認為思想政治課不重要,在精力投入上,不應花太多時間,對知識的理解不會主動深化。農村中學普遍存在學校、教師及學生輕視思政課地位和作用的現象,導致思政課教學實效欠佳。
二、農村中學思政課實效欠佳的原因
1、農村中學思政課程管理體制上存在某些漏洞。提升農村中學思政課實效必須制度化、規(guī)范化學校的行政教學部門及教學設施、教育內容方法、學生課外活動、教師教學評估考核等各個方面。但目前現行的農村學校思政課課程管理體制不夠科學、不夠規(guī)范,尚沒有完全統一管理教學及行政等部門,工作分工不明確、不科學,管理體制不夠完善。2、思政課與學生課外活動結合不緊密,缺乏獲得中學。生良好教育效果的堅實根基思政課的內容具有很強實踐活動性。在現實教學中,由于農村中學條件有限,導致教師缺乏參加社會實踐鍛煉的機會。因此,思政實踐課實效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思政課建設呈現明顯的不平衡不充分狀況,重“成果”輕“效果”問題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2]3、教學手段和師資隊伍建設比較滯后。由于農村中學思政課的教學手段簡單、教學投入相對不足、師資隊伍建設比較滯后導致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局面。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思政課教學實效,和城市學校的思政課效果存在明顯差距。
三、提升農村中學思政課實效的著力點
農村中學要提高思政課實效首先從觀念上必須重視。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已對思政課的重要意義做了重要的闡述。農村中學思政課更應把文件精神變成自覺意識,重視思政課實效。“供給改革、需求完善、評價改進、環(huán)境優(yōu)化,多路徑提升中學生思政課獲得感”。[3]1、國家戰(zhàn)略層面。國家政策支持是提升農村中學思政課地位和作用的根本保證和領導力量。農村中學思想課建設的發(fā)展瓶頸及條件保障問題,需要在國家政策的層面予以支持。通過修訂相關教育法律等渠道細化政策支持內容。如:國家政策層面上建立起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關制度,剔除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相關制度,從制度上保證隊伍建設。加強宣傳,推出思政課好老師、好課堂、好成果,從政策激勵上營造開拓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國家通過鼓勵條件充足地區(qū)的課程建設與學科建設先行先試起來,可以影響帶動其他地區(qū),尤其是農村中學,應整合資源提升農村思政課地位和作用及思政課教學實效。“值得欣喜的是,一系列頂層設計為解決這些問題指明了方向,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開動腦筋,提出解決方案和實施路徑。”[4]2、學校運作層面。國家的政策文件落實責任到學校是提升農村思政課地位和作用及教學實效的根本。作為農村中學的領導班子,要積極務實地貫徹落實在全國思政系統教師座談會講話精神,從思想認識到行動措施上高度重視思政課對農村中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健全農村中學思政課教學的相關職能部門,對教學大綱、教學方式等進行科學合理的統籌安排,加強教學活動組織實施,進行教學監(jiān)督和檢查,追蹤、反饋和評估教學效果。3、教師主導及學生主體層面。首先,發(fā)揮教師主導及學生主體作用是關鍵。教師上好思政課的落腳點是課堂效果提升和學生滿意度提高。“辦好思政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5]教師要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啟發(fā)性教學教育,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啟發(fā)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同學們探究問題的積極性、教導他們有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正確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責任感、危機感、成才感,樹立為國家強盛而奮斗的理想。加強農村中學與城市先進中學校際間的教學經驗交流與合作,不斷總結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課堂上采取討論、辯論、網上交流與對話等形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斷學習借鑒發(fā)達地區(qū)先進示范地區(qū)的優(yōu)秀教學成果及教學方法。其次,從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著手提升思政課實效。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要突出強調思政課教育的時效性、準確性、針對性和政治敏感性。把課堂教學與教學實踐及中學生課外活動有機結合。“思政課教師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課程不能僅僅只教到應試層面,要真正教到學生心中,使之成為學生素質的一部分。”[6]最后,從加強思政課的教師隊伍建設入手,為提升課程實效提供人才保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確保教學效果的最根本措施。應該努力整合農村師資隊伍,這支隊伍首先要“自覺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7]社會主義新時代,各級各地的思政課教師一定要做到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提升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自覺地抵制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蝕,對于不正當的錯誤言論要敢于劃清界限、敢于理智斗爭,要主動積極參加實踐。“以新時代思政觀為指引,從主場思維、底線思維、系統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等方面把握正確方向、貫徹根本要求、體現時代特點。”[8]只有這樣,思政課教師才能更好地擔負起中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重任。
四、結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思政課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必然要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視角出發(fā),提升農村中學思政課課程教學實效性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思政課應結合農村中學生特點,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及社會實踐,培養(yǎng)農村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獨立思考能力。通過思政課課程的教學,激發(fā)中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發(fā)學習、健康成長。
作者:袁學哲 單位:四川輕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