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企業管理策略性研究
時間:2022-11-12 02:41:16
導語:糧食企業管理策略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我國的糧食企業基于長久的歷史、政策、環境、產業結構等因素的制約仍然存在較多的突出問題,如不能明確認識和及時予以解決,勢必會阻礙到整個糧食產業經濟的發展,帶來較大的市場問題,甚至誘發各種政治、社會和經濟的風險[1]。由此可見,當前加強對糧食企業管理問題的分析,有助于為有效解決糧食企業管理工作上的各種現實性矛盾提供足夠的理論依據。
1糧食企業管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
1.1糧食企業對經營體制變革的適應能力不足。在我國的糧食經營體制由單軌制向雙軌制的改革中,不少企業經歷了改革的陣痛,在體制改革中雖然“雙軌制”為糧食企業提升經營能力帶來了實質性的效用[2],改變了糧食企業的單一性的生產經營結構,迎來了平、議兼具的新經濟模式,促進了其經濟效益的巨大提升,加強了糧食企業的經濟基礎積累了發展后勁。然而在獲得巨大發展的同時也依然存在不少的現實性問題,其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體現:(1)議價經營中不合理的銷售毛利限制。因銷售毛利過大限制,糧食企業的實際經濟收益降低,使得議價經營活動受到諸多限制,造成實際經濟效益的降低。(2)受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較大。因糧食企業對市場變化的預判不準,缺乏健全的市場突發事件的預防體系,大多數糧食企業在議價經營活動中容易受政策性影響。(3)不合理的平、議分攤費。長期以來,未對平、議經營的同類品種進行規范的分類存放,導致實際經營活動中平、議商品的分辨失誤性較大,某些平議轉換的產品更是混亂,極容易把平價糧食錯誤地當成議價糧食進行處理,造成企業實際經濟效益的損失,也危害到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同時,大多數平、議兼營的糧食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易出現平、議價經營費用分攤混亂,造成議價糧食的經營成本攤入平價糧食利潤,使得企業獲利而給集體財產損失。1.2糧食經營與財政資金的矛盾影響糧企發展。依據市場的實際變化狀況,糧食企業在市場經營活動中面臨著“錢糧跟隨走的”選擇,在正常的有利的市場環境中執行“錢隨糧走”政策,但為有效地降低糧食企業的財政補貼實行特定時間內的限制性銷售策略,就體現了“糧隨錢走”,而在這個經濟活動中因策略性調整和包干政策牽涉的實際盈虧責任就成了一個矛盾性問題。如果地方財政無力支付糧企虧損,就會促使加劇資金錢糧脫節,造成銀行貸款資金占用比例上升,引發銀行資金回收,加劇資金風險,也會加劇糧食產、銷地區的社會矛盾[3]。1.3糧食倉儲中的實際問題。因為通常糧食企業的糧食儲備部分,既包括用于調撥和經營用的常規儲備,又含有國家的代儲糧油部分,所以代儲企業會獲得國家一部分存儲補貼。然而,由于補貼金額相對較少無法完全滿足實際存儲的費用開支,因此國家會將剩余的補貼轉讓到地方財政來負責,如此便增加了地方的財政壓力,而地方財政糧補不足,最終影響到糧食企業的正常經營和銷售。另外糧食倉儲的安全性問題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部分糧食企業不具備良好的存儲條件,不但設備陳舊,條件簡陋而且工作人員缺乏安全管理意識和有效的安全防護,導致糧庫火災、糧食霉變、糧食丟失、鼠害等問題滋生,并逐步加劇,給企業及國家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4]。1.4糧食企業的附加經濟模式影響主業發展。部分企業為進一步增加實際收益,提高職工的經濟收入,在充分借助國家減稅讓利的政策優惠條件外,還考慮到借助企業的固有場地,經營渠道、設施設備優勢等便利條件,進一步提高整體收益。然而很多糧食企業在附加經濟的拓展上不注意把握主次關系,出現因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而造成主營業務松懈,部分職工干部甚至為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肆意損害集體財產,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管理問題。1.5企業思想根源性缺陷,影響實際發展。部分糧食企業在長期的計劃經濟影響下,大多時候仍然以計劃經濟的管理方式開展工作和制定政策,有些職工保持一貫的消極工作情緒、思想惰化、工作態度不端正未有企業責任心和大局觀,而某些企業領導固守成規,工作懈怠,部分職工對改革工作抱有不滿情緒,對改革工作抵觸大,同時不愿意加強自身學習和進步,沒有足夠的思想認識,不注重對于市場動態的把握,導致不能適應市場形式,使得企業沒有發展的動力。為此,企業應該及時做出政策性的改進,促進企業良性發展。1.6管理模式存在缺陷。當前大多糧食企業,糧食倉儲設施設備的建設投入很少,某些糧食儲存企業不但條件惡劣、設備老舊,而且安全管理松散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嚴重危及糧食存儲的質量和安全。另外由于存儲規模較小,經營水平較低,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不足,因此部分糧食企業虧損嚴重。當前很多糧企盈利增收僅局限于儲糧業務和國家糧油采購等方面,沒有體系化的產業經營鏈,缺乏對糧食價值的深度開發,也沒有建立標準化的產銷渠道,使得企業增收困難[5]。另外,某些糧食企業人員流動性較大,經營管理性人才較為缺乏,現有職工團隊整體素質不高且老化嚴重,使得糧食企業的發展嚴重缺乏內動力。
2提升糧食企業管理水平的對策
2.1進一步優化糧企結構。面對當前嚴峻的市場形式,就要求各糧食企業必須加強組織結構的優化力度、進一步加強體制性改革,創造更加適應市場發展需求的實際條件。具體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著重強化企業內部結構。首先需要加強糧食購銷企業以及附后營企業的資金核算和管理,作出科學的評價。可以通過企業兼并重組、強強聯合等形式全面調整企業糧食經濟結構,并充分發揮企業現有的知識、技術、設備優勢擴大經營和發展,促進糧食企業向多元化和綜合性方向發展,提升糧食企業經濟實力。(2)進一步擴大糧食企業組織規模。要樹立“做大、做強”的發展觀念,加強糧食企業的產業聯合和技術投入,引進先進的糧油儲存設備、深化糧食加工、加快完善糧食流通企業基礎建設,優先發展效益大,技術強、見效快的項目,加快提升糧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需要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因地制宜地發展政策,促進當地糧食企業的穩步發展。2.2加強完善企業管理制度。(1)加強產權制度的完善。依據現代企業產權管理制度的要求,進一步優化糧食企業的人員結構、業務分配、人員激勵、財務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改善我國糧食企業的運營機制,防止各種市場風險,促進糧食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2)加快企業用工和分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加強目標管理,實施糧食企業的綜合監測和考評機制,以優化糧食企業的人員結構,完善體制建設,促進企業高效穩定發展,以便于增加員工的企業認同感,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的高速高效發展[6]。2.3充分借助政府宏觀調控,規避問題促進發展。首先,基于“雙軌制經營”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需要相關主管部門加強宏觀調控的力度和準確度。政府要依據地區的實際糧食產量以及市場經營狀況制定出合理的糧食議購價規劃,要有明確、可執行的政策,同時要簡化審批手續,加快物流運輸保障,避免議價經營的無序性,降低實際經濟損失。其次,議價規劃中還要考慮到不合理政策對于實際經營帶來的阻礙影響,需要在保證市場秩序穩定的基礎上逐步精簡或改善這些政策,促使糧食議價得以保證合理性及科學性。最后,還需要加大議價經營的資金保障,建立健全議價糧食經營的存儲場地,做好長期性經營準備,促使議價經營實現獨立性核算,促進平議糧油的健康發展。2.4進一步加快促進“錢糧統一”。各地需要保障完成國家糧食儲備的基本定購任務,確保“錢隨糧動”,最大化地增加農民實際收入,調動農民的糧食生產的主動性。同時,需要充分考慮好產銷地區的經濟平衡問題,實現計劃銷售及批量調撥,要保證調入與調出雙方的利益均衡,降低錢糧脫節帶來的巨大財政資金壓力。平價糧食或節日供應方面,要保證“糧隨錢走”,嚴禁未批審而增加調撥和供應。2.5糧食合理儲存,費用合理分攤。必須充分發揮各級地方機構增加代國儲糧的作用,提升其存糧意識,政府要加大代管企業的倉儲補貼標準,安排充足的補貼專項資金,盡量減少地方資金壓力。同時,需要對于分攤費用進行合理核算和比例調整,要讓費用攤付均衡合理,以此促進糧食倉儲問題的及時解決,促進糧食企業的代存糧的功能最大化發揮。2.6大力推行定額管理和批零差管理。需要運用科學的核算辦法將企業管理各環節所產生的相關費用進行標準化制定,確定一個固定基數,作為各項費用評定的標準,并以此統一性標準來更好的約束企業各項費用的支出,借以規范企業財務風險,減少實際成本。同時運用批零差經營管理辦法,將企業的政策性虧損轉化成盈利的方式來計算,依據糧食企業的實際經營量來確定一個比例,并以此作為衡量企業費用開支和留利的標準,以衡定企業的經營成果。提升企業經營活力,促進企業轉變經營觀念,自覺減低費用,從而增加經濟效益。2.7進一步爭取政策性支持。糧食企業的發展必須有一個良好的政策性環境。為此,相關職能部門必須進一加強對糧食企業的政策性支持,要出臺合理的政策加強糧食企業的稅費減免力度,既要加強糧食流通領域基礎建設的財政支持、技術投入、政策調整,又要持續性地加強稅費減免力度。糧食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必須明確產權、依法進行資產核算,采取多種措施爭取國家的減免政策支持。同時還要建立直補訂單收購的長期機制。目前我國對種糧農民采取糧食直補和定購回收的方式,這充分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增農民實際經濟收入,也保障了企業及國家的糧食來源,增加了糧企的糧食經營量。另外要群策群力,發揮糧食企業的大眾智慧,拓寬企業附營渠道實現多方經濟增長,企業可以結合生產經營實際,增加直營銷售門店,銷售多種糧農產品以及相關設備設施等器具,增加經濟收入;深挖傳統經濟潛能,深挖精挖原材料價值空間,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進一步解放經營承包鼓勵內部承包分擔,也鼓勵外部合作互贏,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壓力,分攤市場風險,以充分地調動職工積極性,這對于吸收外部資金實現財力集聚也有一定的作用。
3結論
糧食企業在當今瞬息萬變、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不能墨守陳規、踏步不前。為更好地順應時展的潮流,滿足現實性的生存需求,糧食企業要進一步強化體制建設和革新,創新發展思維;增加基本建設的資金技術投入,加強人才培養和儲備;革新糧食生產經營的運作模式,完善企業發展的多元體系建設;加強高新技術研發和使用增強行業聯合和交流,提升糧食企業的綜合實力[7]。總之,增強企業市場競爭的實力,既能夠保證自身良性發展,又利國利民。
作者:侯茗予 張亮 單位:湖南龍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糧食企業倉儲管理現狀及科學保糧
- 下一篇:信息化在糧食經濟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