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01-08 10:26:46
導語:設施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農業機械適用性較低。從我國目前農業的發展情況來看,設施農業適用的機械種類不多,對于農業機械的研發以及生產主要針對大面積種植作物和少數露地作物,對于小型機械的研發不足,因而不能適應設施生產的需要,對于現有施藥機和插秧機等小型機械在使用上存在著靈活性較差的局限性。除此之外,現在市場上出現多種品牌的設施農業設備,但是具體質量水平難以保證,而且價格非常昂貴,使用頻率較低,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設施農業的發展。(二)機械使用者文化水平有限。現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雖然有一部分規?;纳a,但是其中還存在著大多數的個體農戶經營,這些經營者認為使用機械需要投入的成本過高,所以仍然采取自給自足的生產模式,因此導致設施農業發展速度較慢,不能進行普及。另外,大多數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文化水平有限,對于富含先進科技的農業機械設備不能正確使用及維護,也是導致設施農業發展速度較慢的原因。(三)技術創新不足。我國的設施農業技術相對于傳統機械技術水平來看,技術上的創新相對困難。因為我國國土面積廣泛,耕地形式復雜多變,這種情況為設施農業的技術創新方面帶來了很大困難,落后的設施農業技術不能在農業生產中帶來優勢,因此也很難進行推廣。(四)缺乏資金支持。我國設施農業技術推廣的另一重要問題是缺乏資金的支持。設施農業技術的推廣需要大量資金,設施農業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效果欠佳,根本原因是農業技術創新度不夠以及國內農業全面機械化需要不斷的資金支持。由于地方和國家的財政部門對于技術推廣沒有足夠的重視程度,在國家財政預算中未能將設施農業技術推廣納入其中,導致技術推廣資金支持不足。
二、設施農業發展中的問題解決對策
(一)加大設施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力度。對于我國設施農業的現有狀態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機械類型:收割機械、種植機械、整地機械、灌溉機械和重力機械等,可以對其進行重點推廣。具體可在幾下幾方面進行應用:第一,對于農業蔬菜的生產,其設施應該以推廣小型機械為主,可以采用擔架噴霧機和煙霧機來作為保護植物的機械,能夠進行滴灌和微噴的機械設備作為農作物的肥水和藥物的灌溉系統,對于播種、育苗和移植采用先進的播種和移栽機械,來提高設施農業的自動化水平。第二,對于各種林果樹木的生產,可以重點使用起苗機和移動式車載噴霧機械,提高我國園藝上的機械設施水平。第三,對于各種茶葉的生產,可以采用茶葉修剪機械、茶葉包裝機械、茶葉分篩機械和茶葉防霜機械等從生產到加工的流程全部機械化。(二)提高農民對于機械使用的認識。農民是從事農業生產的主體人員,因此農民的自身素質對于設施農業的發展有直接影響。農民對于機械的使用認識程度不高,是影響設施農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可以向農民開展“如何致富”、“如何增加糧食產量”為主題的指導課程,通過課程向農民講解設施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性,提高農民對機械的使用意識和市場競爭意識,向農民明確使用機械設施會減少人力勞動的投入、提高生產效率、科學的種植能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能夠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農民對于設施農業有正確的認識,才能積極使用設施農業機械設備,進而推動我國設施農業的發展水平。(三)加強政府支持,提高技術創新力度。我國的設施農業技術設計雖然在國內在機械的制造方面有了很大提高,然而這種設計水平相比于美國和德國,還有很大差距,因此要提高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水平。農業發展的前提條件是擁有高效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因此離不開科技的創新,政府是農業發展的宏觀調控者,增加技術創新的資金支持決定著創新的效率,由政府增加資金投入,鼓勵科研部門進行技術創新,設計出高效的設施農業設備,這樣在設施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有更多適用的、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應用到生產中,讓我國的設施農業發展更加完善。(四)成立科技成果專項資金。在設施農業機械化的技術創新中,成立專項資金,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成生產力,提高設施農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產業競爭意識,充分發揮政府在其中的宏觀調控作用,借鑒取得先進技術成果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的寶貴經驗,促進科技成果轉變成專項資金。國家農業部門加快速度將設施農業技術推廣列入重點發展目標中來。將設施農業技術發展列為財政扶持重點,做到優先安排和扶持,增加農業機械工具的補貼力度,讓先進、實用的農業機械設備能夠被廣泛推廣,提高設施農業發展速度。對于效率高的設施農業項目,在財政資金方面大力進行引導、科學整合、積極帶動,讓農業生產逐漸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前提,社會投資和農民投入作為主體的生產機制,三方共同合力,來促進設施農業的發展,并且吸引更多的農業生產應用高效的機械設備,從而實現設施農業科學、穩定、高效的發展。
作者:程雷 單位: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指導站
- 上一篇:化工企業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措施
- 下一篇:淺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