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服務農業發展論文
時間:2022-02-21 09:35:00
導語:精準服務農業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網山東威海市文登區供電公司以供電服務與“美麗鄉村”建設末端深入融合為目標,通過細化區域特色農業發展用電需求,不斷優化精準供電服務體系及流程,創建出特有的精準服務模式。
1主要做法
1.1完善組織機構和管理機制。構建“兩組”精準供電服務管理架構,設立對接區域特色農業發展供電服務領導決策組和服務工作組。決策組由公司營銷、生產、安全等部門主任為成員,分管副總經理為組長,營銷部主任為副組長,負責制定區域農業供電服務工作目標、發展方向及相關制度;協調解決供電服務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對供電服務工作質量進行監督、考核;定期溝通區農業部門,及時了解規模農業發展規劃。服務工作組由專(兼)職客戶經理組成,劃分區域開展業務,由客戶經理直接對接區域特色農業客戶,確保各項服務工作順利開展;定期溝通農業合作社和區域特色農業客戶,及時了解末端特色農業客戶用電需求。1.2細分區域供電服務需求。根據特色農業用電特點,按照種、養方式不同將區域農業經濟劃分為種植業和養殖業。種植業細分為露天種植和大棚種植,養殖業細分為陸地養殖和海水養殖。從用電季節性、搶修時效性、需求側服務差異性等方面有針對性地提供供電服務。1.3全面掌控售前服務需求。三級架構定位用電需求,做好電網設備“線”“臺”“戶”用電建設。一級架構:領導決策組每年與區政府農業部門溝通,提前了解各區域農業發展規劃,做好10kV線路規劃工作。二級架構:專職客戶經理每季度對接農業合作社,了解新增負荷位置,做好配電臺區規劃工作。三級架構:兼職客戶經理每月逐村走訪區域特色農業客戶,做好到戶0.4kV低壓線路規劃、建設工作,做到末端用電需求的無縫對接。1.4“兩簡三增”,契約售中服務全過程。(1)兩簡。一是簡化區域特色農業客戶申請資料。低壓客戶提交的資料簡化為2種;高壓客戶提交的資料簡化為3種。二是簡化區域特色農業客戶服務流程。低壓客戶流程簡化為“申請受理、裝表接電”2個環節,實行客戶經理現場勘察、裝表接電“一崗制”作業;高壓客戶流程簡化為申請受理、供電方案答復等4個環節,取消中間環節,實行“方案預編、現場答復”。(2)三增。一是增加區域特色農業客戶申請方式。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業客戶不熟悉線上辦理,針對此情況增加了電話申請方式,只要“一個電話”,客戶經理利用移動作業終端上門為客戶辦理用電手續。二是增加公司投資范圍。延伸公司投資界面至區域特色農業項目紅線,充分利用省公司業擴配套項目包進行“線”“臺”“戶”建設。對于取暖方式為燃煤、排灌設施使用柴油機的大棚電能替代項目,需用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供電的客戶,公司列入電能替代專項配電網資金計劃,將供電公司投資界面延伸至客戶大棚,最大限度降低高壓客戶辦電成本,控制農業生產過程中造成的大氣污染。三是增加公司服務范疇。推行“雙契約式”服務,對外以客戶期望的送電時間為基準點,上門與客戶簽訂服務契約;對內由客戶經理與內部各協作部門簽訂服務協同契約,對協同時限和工作質量進行約定,實現協同配合優質高效。1.5統調服務資源,提升售后服務精準度。公司將12支兼職搶修隊伍整合為3支專職搶修隊,配備專業搶修工具、車輛,配合客戶經理,形成了“30分鐘搶修圈”,實現了應急搶修管理“組織有序、體系完備、響應快速、服務高效”。故障搶修后,客戶經理及時將“搶修病例”記錄在區域特色農業客戶健康檔案中,作為設備體檢、搶修物資配備依據。
2實踐效果
2.1提高了精準供電服務能效。通過簡化區域特色農業客戶辦電流程,延伸服務范圍,創新服務方式,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定位、定向服務,對外實現了與政府部門、客戶定期聯絡溝通,對內形成了“縱向貫通、橫向協同、權責清晰、流程順暢、管理高效”的聯系機制。2.2實現了農業經濟發展與售電能量“雙贏”。經過一年的實踐,公司完成區域特色農業客戶接電431戶,完成報裝容量1.58萬kVA。“以電代煤”“以電代油”,多售電能量約4380萬kWh,增收2300余萬元,實現了區域農業經濟效益增長與售電能量增長的“雙贏”局面。2.3獲得了客戶滿意度大幅提升。打破了客戶到供電公司辦理業務的固化經營模式,實現了區域特色農業客戶“零跑腿”“零臨柜”。公司基于對接區域特色農業發展的精準供電服務管理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榮獲“全國電力行業客戶滿意服務單位”“山東省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作者:王學峰 杜華芳 單位:國網山東威海市文登區供電公司
- 上一篇:環境保護法公民環境權利分析
- 下一篇: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途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