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時間:2022-05-11 10:40:25

導語:數字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字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摘要:數字農業為是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綜合運用,為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闡述了金華市數字農業發展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突出標準及標準系統化建設、加快開展示范點建設、建立市級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加強農業機械化設備研發和強化人才支撐體系建設等優化對策。

關鍵詞:金華市;數字農業;發展現狀;對策

數字農業既是數字經濟的組成部分,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數字農業的發展和應用[1-3]。2020年1月,農業農村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專門印發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數字農業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它加快了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4-7]。金華市位于浙江中部,是浙江省重要的農業大市,逐步發展形成了糧油、特色精品水果、蔬菜、茶葉、中藥材、食用菌、畜牧、花卉苗木等八大主導產業[8]。近年來,金華市以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為總方針,推進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在數字農業發展方面成效顯著。本文分析了我市數字農業的發展規律和存在問題,并結合我市具體實際,提出了促進數字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旨在為我市數字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1金華市數字農業發展現狀

1.1數字農業發展環境

2019年全市農業農村信息化財政支出1.35億元,鄉村人均農業農村信息化財政投入52.93元;農業農村信息化社會資金投入6.60億元,鄉村人均農業農村信息化社會資本投入258.09元。全市建成益農信息社的行政村有2790個,占總行政村的92.02%;建成益農信息社3067個,累計服務人數達140萬人次以上;建有電商服務站的行政村有2933個,占總行政村的96.73%,建成電商服務站5004個。開展線上助農公益售賣活動,2020年初疫情期間助農銷售農產品17萬余份,1500t以上。目前我市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均設立了大數據發展中心或信息站等事業單位,農業數字化建設工作穩步推進。

1.2數字農業發展基礎

截止2019年底,我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07.5萬kW,占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的10.88%。其中耕作機械動力36.05萬kW,占全省15.82%;大中型拖拉機2122臺,占全省14.67%;農用小型拖拉機0.91萬臺,動力8.83萬kW,占全省15.25%;收獲機械動力15.71萬kW,占全省16.48%;機動脫粒(打稻)機1.78萬臺,動力4.72萬kW,占全省21.08%;植保機械動力4.97萬kW,占全省9.47%;機動植保機械13371架,動力21660kW,占全省10.47%;排灌機械動力30.32萬kW,占全省11.34%;農副產品動力機械動力30.32萬kW,占全省13.21%;運輸機械動力26.1萬kW,占全省20.29%;漁業機械動力1.58萬kW,占全省0.39%;其他農業機械動力8.83萬kW,占全省5.77%。我市農業機械總體都處在全省平均水平,植保類、排灌類、漁業類機械動力相對較弱。2019、2020年兩年間,我市各地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分別為97個和52個,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約1.22萬hm2和0.56萬hm2、高效節水灌溉建設面積約0.18萬hm2和0.09萬hm2,總投資分別達12.69億元和2.22億元,超額完成省廳下達的計劃任務,畝均投入均超過省定投入標準。截止2019年底,我市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304.78萬戶,占全省10.96%。2019—2020年我市制定涉農地方標準13個。

1.3現有涉農數字平臺

目前我市運用的涉農數字平臺中,以省級綜合性平臺為主,市級綜合性平臺3個。在縣(市、區)級涉農平臺建設方面發展也極不均衡,浦江、蘭溪、永康建設速度相對較快。根據調研,目前我市浦江、蘭溪、東陽、武義正在依托大項目同步在建設一批大數據平臺。

1.4農業農村數字化建設

2020年上半年通過金華農業信息網政府信息353條,其中農業動態189條;微信公眾號推送235篇。據不完全統計,促成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產品成交交易額5000余萬元。2019年,全市農產品各類平臺網上交易額達88億元以上,占農產品銷售總額的15.90%,其中武義、義烏、永康交易額均突破10億元。2019年全省在種植業、設施栽培業、畜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四個行業的質量安全溯源平均應用率分別為57.7%、59.4%、77.5%和53.8%,而我市在這四個行業的應用率分別為41.0%、66.7%、68.8%和17.6%,對比之下,仍存在一定差距。2019年我市共建成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120個,其中創建農業數字化工廠11個。

1.5農業數字化人才隊伍

通過組織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農創客培育等,推進全市農業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2019年共培育高素質農民1.79萬人次,農創客320名,農村實用人才12.53萬人次。開辦了糧油栽培技術、果蔬種植技術、花卉苗木生產技術、美麗鄉村建設、直播營銷、數字技術等培訓班,通過“理論+實地考察+現場實操”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提升農民技能。

2金華市數字農業存在問題

2.1數字農業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農業電子商務領域的政策扶持主要以網絡系統部門補助為主,對積極發展020電商銷售的企業,特別是入駐天貓、淘寶等主流電商平臺和自建網絡平臺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沒有形成系統性、引導性、示范性的政策和資金扶持,農業電商扶持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數字化扶持政策還在探索中,目前尚處于示范點建設階段,對農業產業數字化建設的支持還不夠;在農業類系統建設方面仍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引導。

2.2農業產業標準化、系統化建設欠缺

在農業數字化建設的進程中,農業產業的標準化是農業產業數字的基礎,目前我市農業產業的標準化建設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我市優勢產業有37種,與我市2019—2020年產業建設標準進行比對,僅有葡萄、馬鈴薯、楊梅、鐵皮石斛、芋艿、茭白6個優勢產業建立了標準,僅占16.2%。在標準應用方面尚處在田間指導應用階段,標準系統化建設嚴重不足,導致標準應用不夠。

2.3農戶的農業數字化知識較為匱乏

大部分農戶雖已認識到“農業+數字化”的強大優勢,但由于長期受傳統銷售思維方式的影響,一時還難以轉變;再加上農戶對相關知識了解不多,特別是在農村上網率同城市相比差距較大,懂電腦、會操作的農民更是少之又少,嚴重阻礙了我市數字農業的發展。

2.4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尚未建成

農業農村大數據缺乏頂層設計,省、市、縣、鄉鎮、主體之間信息交流不暢,種植、養殖、農資、農機、農技、農經等“大農業”“各條線”“各自為戰”,“信息孤島”現象比較嚴重。如何通過大數據中心平臺建設,把農業生產、農產品追溯、“三資”管理、農業執法、農村治理等整合成一張網,使數據上下聯通,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難題。

2.5有效數據收集難

當前的各類平臺最缺乏就是數據,數據是數字平臺的靈魂,是血液,缺乏數據的平臺就是一個僵尸平臺。一方面是人工采集數據難,缺乏專業人員或專人進行數據采集,另一方面靠儀器設備自動采集數據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產業主體對數據采集、分析、運用認識不到位及受限于資金原因,數據采集方面投入不夠。2.6數字農業科技人員整體素質偏低數字農業是新生事物,其技術含量高,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質、懂技術的農業科技人員。而金華市數字農業科技人員存在缺口大、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市數字農業發展的步伐。

3金華市數字農業對策建議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引導涉農企事業開展數字平臺建設。政府要加大對數字農業科技研發、平臺建設等扶持力度,主要從引導涉農企事業單位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展數字平臺的開發,讓大數據更好的服務于生產實際。二是支持農業農村數據資源平臺的建設。加強農業農村部門與財政、氣象、水利等部門之間的涉農數據融合。加強業務統計與產業數據的融合。加強電商等服務型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等對農業農村發展數據的支撐。為進一步的做好農業農村數據挖掘,服務于農業農村做好準備。三是支持綜合性的數字產業、數字農村平臺的建設。加強數字化技術在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研發、示范、服務全產業鏈等環節的應用。通過標準系統化,將產業生產系統真正的落到實處,服務于生產。支持涉農業務系統的開發,引導涉農企事業單位開展系統平臺的建設,集中力量進行重大項目攻關,促進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四是支持成熟的數字農業平臺、農業機械、數字農業裝備的推廣應用。特別要加強電子商務、農業產業類等平臺的應用。

3.2突出標準及標準系統化建設

產業標準化是產業數字化建設的基礎,必須高度重視標準化建設。建議與市場監管局聯合開展我市優勢產業的標準化建設,同時建立標準化應用系統,加強與產業群團組織等對接,加強標準化系統的精準應用。

3.3加快開展示范點建設

目前數字農業的發展尚處在初級階段,為加快我市數字農業的發展進程,必須加快開展數字農業的示范點建設工作。一是要加快數字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依托國家和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數字化農業示范園區。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根據我市優勢產業的分布特點和現有系統的建設情況,有規劃的開展示范點建設工作。從調研數據顯示,目前我市在生豬、葡萄、茶葉、中藥材等經濟價值較高的產業中數字化發展相對比較突出,可以進一步總結提升推廣。而對糧食、蔬菜等經濟價值較低的產業數字化發展相對薄弱,亟待開展綜合性的數字化建設示范工作。二是要加快鄉村治理等數字化應用示范進程。三是要加快農機農藝融合示范進程。推動信息化與農業裝備、農機作業服務和農機管理融合應用。四是要加快涉農業務辦理數字化的示范進程。推進業務及管理的數字化建設,提升數字化服務能力、手段和效益。

3.4建立市級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

依托浙江省智慧云農業平臺,在原有農業應急指揮中心基礎上,提升全市農業大數據中心平臺建設,形成“1平臺+N應用”場景架構體系。首先必須要建立農業農村數據資源庫,整合財政、氣象、水利等各部門的涉農數據及正在使用的各業務平臺的數據,制定我市系統建設標準;其次必須要加快各業務線數據的系統化;最后加強數據應用挖掘,服務于“三農”。

3.5加強農業機械化設備研發

提高科研單位農業機械化研究水平,特別是傳感類設備的研發能力,以傳感數據的準確性為目標,由針對性的加快相應設備的研發。當前用工成本每年增長較快,必須要加快農業生產中省工、省時的機收、機插等農業生產設備的研發。

3.6強化人才支撐體系建設

一是加強與高校聯合,開展人才培養。金華市高校應根據自身特點,明確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現代農業需求、具有創新意識的精準農業及數字農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二是要加大專業人才引進。特別是軟件開發、農業機械裝備研發、電子商務等方面的人才的引進。三是要加大農業勞動力培訓。定期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涉農生產、銷售等平臺的應用的高質量培訓,保障數字農業的創新發展。四是要加強涉農服務人員培訓。加強我市科研單位或農技推廣人員開展高層次數字農業的培訓工作,提高服務和指導能力。

參考文獻

[1]田娜,楊曉文,單東林,等.我國數字農業現狀與展望[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9,40(4):210-213.

[2]劉海啟.加快數字農業建設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增添新動能[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12):l-6.

[3]許竹青.我國數字農業發展的現狀、問題與政策建議[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20,35(06):19-25.

[4]劉克寶,畢洪文,李楊,等.大數據在黑龍江省數字農業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農業大數據學報,2020,2(1):21-28.

[5]周國民.我國農業大數據應用進展綜述[J].農業大數據學報,2019,1(1):16-23.

[6]孫忠富,杜克明,鄭飛翔,等.大數據在智慧農業中研究與應用展望[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3,15(6):63-71.

[7]周清波,吳文斌,宋茜.數字農業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8,30(1):1-9.

[8]吳瑛莉,杜美丹,劉承良,毛田宇,鈄一土.金華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13):311+323.

作者:吳瑛莉 陳長卿 邊曉東 趙劍波 陸丹丹 李由 單位:金華市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中心 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