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幫扶中農業技術視頻片拍攝技巧
時間:2022-11-05 11:02:04
導語:科技幫扶中農業技術視頻片拍攝技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首先簡要分析科技幫扶視頻片的拍攝意義,然后介紹天津市科技幫扶工作中農業技術視頻片的拍攝技巧與要求,對科技幫扶團隊進行視頻拍攝與制作給出具體的指導意見,為普及技術知識提供支撐。
[關鍵詞]科技幫扶;技術視頻;拍攝畫面;聲音采集
1科技幫扶視頻片的拍攝意義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以及天津市委、市政府結對幫扶困難村的總體部署,自2014年10月起,天津市科委充分利用農業科技特派員體系長期服務農村的經驗,開展了以科技特派員為載體,以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為依托,科技幫扶困難村的專項工作,目的是使科技在困難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支撐、引領作用,推動困難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專項工作實施3年來,市科委共認定設施蔬菜、生豬、家禽、奶牛、果樹、水產、食用菌和觀賞魚等10個產業的首席科技特派員和61名骨干特派員,組織了由833名農業科技特派員組成的61支科技幫扶團隊,面向困難村開展了網格化的包村入戶指導、技術觀摩與培訓、技術對接與服務等幫扶工作。截至2017年底,科技幫扶團隊累計幫扶村莊2324個,幫扶農戶29947戶,解決技術問題17808個,示范新品種362項,新技術304項。在幫扶過程中,各產業技術團隊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多次組織農戶觀看技術講座、發放技術專題片,利用音視頻手段面向農戶開展技術普及與培訓。由于視頻片通俗易懂、形象直觀,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向困難村農戶普及技術知識,成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推手;另一方面也能系統全面地梳理天津市農業產業的先進適用技術,拍攝形成視頻合集,使之成為科技幫扶工作乃至都市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成果。
2科技幫扶視頻片分類
2.1技術講座片
技術講座片是指采用課堂授課形式錄制,經切換、編輯、合成后的視頻片。由科技幫扶團隊的科技特派員為農戶進行授課及技術講解,錄制場地主要選擇授課現場,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場地,可以是辦公室、演播室或示范基地培訓教室等場地。錄制現場要求光線充足、環境安靜整潔,鏡頭中要避免出現有廣告嫌疑或與課程無關的內容。在辦公室錄制時,現場可以帶農戶(現場聽眾),也可以不帶農戶。在幫扶村或示范基地進行現場培訓并錄制時,要提前做好課程編排。天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作為科技幫扶信息系統的項目承擔單位,承擔了技術視頻片的拍攝指導和場地支持工作,具備專業的數字高清演播室。演播室的錄制方式具有更好的光線條件、拍攝角度和收音效果,目前已服務多支科技幫扶團隊在演播室錄制技術講座。
2.2技術視頻片
技術視頻片,是指以農業種養殖過程中的一個或一類技術問題為主題拍攝制作的視頻片。相比技術講座片,技術視頻片需要用到多個鏡頭、場景,拍攝時間需要有一定的跨度,需要撰寫語言流暢、邏輯清楚、發音清晰的解說詞,需要擬訂拍攝流程和大綱,有的專題片還需要用到采訪、配樂等,相對較復雜,但能形象直觀地將一個技術問題或種養殖流程講得透徹清晰。
3科技幫扶視頻片的選題要求
3.1全局統籌、不重復、不遺漏
為了最大化地發揮各幫扶產業及團隊的技術優勢,同時避免重復選題。視頻片的拍攝要以產業為主體,首席科技特派員為總負責人,統籌安排梳理本產業內相關技術內容,各區域團隊做到選題不重復、有特點,各區域團隊管理員將視頻拍攝選題統一交到首席團隊的管理員手中,由首席團隊管理員匯總整理后交首席科技特派員審核通過方可制作。
3.2選題要從困難村需求出發
結合本產業、區域的實際幫扶工作,從幫扶區域困難村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要拍攝制作適合各自區域種植、養殖的品種及技術。推薦的實用技術可操作性要強,切實適合農民使用,能看懂,能學會。
3.3選題要精準實用
科技幫扶的視頻技術片要求每個片子只講一個技術點,可以是針對時節特點、種養殖節點、常見病流行病等主題,節目短小精悍、有內容,通俗易懂、好學好用,群眾可以照方抓藥,按圖索驥。
4科技幫扶視頻制作要求
4.1要客觀真實地體現技術的優缺點一定要在價值取向上做到客觀真實,不能對節目中所介紹的技術進行效果的夸大、渲染。涉及增產、增收的描述要客觀真實,對其優缺點要公正地評論,對種養殖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環節要敘述完整。
4.2技術要求
4.2.1視頻時長。技術講座片,每講時長應在15~30min;視頻技術片,每片時長3~5min。片頭加統一制作的科技幫扶標識。
4.2.2視頻制式及儲存載體。報送2個版本,分別是高碼流(清晰度高)和低碼流(文件小),高碼流版本原則上按照1080/50i視頻格式拍攝制作,16∶9畫幅,成片報送格式為MP4視頻文件(碼率不低于10M),低碼流版本在高碼流的基礎上壓縮、轉碼,主要用于網上播放,視頻碼率為1M,幀率為25幀/秒。所有高碼流視頻文件及相應的解說詞以數據形式刻錄在DVD光盤上,每張光盤只能刻錄一個技術視頻或一講內容,并在盤面上注明標題及拍攝團隊主講教師、節目時長等信息。
4.2.3視音頻技術指標。視頻信號要求:圖像穩定,無抖動跳躍,色彩無突變,編輯點處圖像穩定,無明顯雜波;白平衡正確,無明顯偏色,多機拍攝的鏡頭銜接處無明顯色差。音頻信號要求:聲音和畫面要求同步,無交流聲或其他雜音等缺陷;伴音清晰、飽滿、圓潤,無失真、噪聲雜音干擾、音量忽大忽小現象;解說聲與現場聲無明顯比例失調,解說聲與背景音樂無明顯比例失調。
4.2.4對于技術講座片中的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及錄制。教師在錄制前應對授課過程中使用的多媒體課件(PPT、音視頻、動畫等)進行認真檢查,確保其文字、格式規范,沒有錯誤,符合拍攝要求。在拍攝時應針對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拍攝方式,確保成片中的多媒體演示及板書完整、清晰。或在后期編輯過程中通過特效合成將課件嵌入成片中。在演播室錄制節目時,使用虛擬演播室功能需要用到摳像特技,因此授課教師盡量不要選擇藍色或綠色的上衣,可以選擇穿白色的襯衣或T恤。
參考文獻
[1]袁振寧,董成雙.淺議科教片選題策略[J].新聞傳播,2015(18):56-57.
[2]李旭東,董成雙.農業科教片對提升農業科學素養的重要性及對策[J].西部廣播電視,2015(14):126.
[3]黃健.農業科教片如何貼近“三農”[J].江蘇農村經濟,2007(3):60.
作者:張保全 單位:天津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 上一篇:中學語文導入語設計研究
- 下一篇:中學語文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