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競爭農業技術論文

時間:2022-07-24 09:49:25

導語:品牌競爭農業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品牌競爭農業技術論文

品牌農業戰略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方向。培育和打造區域特色的農業品牌,才能真正提升市場競爭力,才能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最終實現現代農業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品牌農業的建設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農業企業只有將品牌農業做大、做強,在市場上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樹立品牌形象。利用媒體及多渠道推廣區域品牌農業,才能在市場競爭取得一席之地。通過廣西品牌農業發展的當前現狀,分析和探討廣西品牌農業競爭和發展策略,為進一步提高廣西農業品牌的發展戰略提供參考和借鑒。

1廣西品牌農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農業品牌知名度不高。雖然廣西有部分農業產品向國家工商局注冊了商標,但是還沒有在全國市場上形成知名度和影響力。自從廣西啟動農業和農產品的區域品牌建設,計劃打造具有市場優勢的農業商標和品牌。但與目前我國農產品龐大的市場總量相比,廣西的知名農業品牌還相對較少,通過農業品牌對農村和農業經濟的帶動作用還存在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例如在茶葉方面,廣西目前還沒有類似浙江省的“西湖龍井”、江蘇省的“洞庭碧螺春”等在全國市場擁有較高知名度的大品牌。1.2部分農業品牌缺乏競爭力。雖然目前在政府及行業的影響和帶動下,廣西的農產品生產規模已有所提升,但是農業產品品質的標準化建設、外包裝等仍需改進,農產品的溢價能力、品牌化建設仍有待加強和提升。廣西各地相繼成立了很多農業生產合作社組織,但農產品的大多數生產者和經營者仍然主要依靠市場傳統的渠道和產銷模式,直接向市場出售初級農業產品,在農業品牌策劃和營銷方面做得非常不夠。這需要農業生產經營者更新觀念,挖掘農產品的品牌內涵和價值,找出農業品牌的內在支撐點。1.3農業品牌缺乏信息化,市場化程度低。在廣西的農產品流通方面,因為目前農產品的銷售方式相對比較單一,因此在生產銷售的環節方面銜接得不是很順暢,常常出現一些農產品銷售被積壓的現象。與此同時,多數農產品打入外地市場顯得非常艱難。另外,農產品物流運輸方式也不盡科學和合理,往往導致農產品存儲的時間過久,同時又缺少必要的農產品倉儲設施,每年都出現不少農產品白白浪費的現象。在農業信息產業建設方面,由于受到各種條件和因素的制約,廣西相當多的農村地區農產品信息服務網絡體系仍未建設起來。這些都明顯制約到農業品牌化和現代化的建設。

2廣西品牌農業發展戰略的對策與思路

2.1樹立品牌農業戰略意識。品牌農業需要企業的積極參與,政府的引導和保障,但最為關鍵的是農業生產者要具有品牌意識。品牌農業要求在農業的生產、流通、加工、物流、銷售過程都應當樹立品牌的觀念和意識,共同構建、管理、保護好品牌。農業企業和生產者要從整體上營造品牌創建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政府應當改變工作方式、方法,轉換職能,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為農業品牌構建提供科技支撐、信貸支持、技術開發與推廣,提供農產品質量監管和服務,構建農業品牌的保障體系。2.2健全農業品牌的質量管理體系。產品的內在質量和品質是農業品牌最核心的部分。農業品牌的確立首先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并且在市場上贏取市場份額。因此,農業品牌只能依靠農產品生產中執行嚴格的質量標準,才能具備優質的品質。由于近年來,我國的食品安全事故發生較為頻繁,廣大的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更為關注。要徹底解決食品安全的根源就需要嚴格地抓好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品牌農業要求農產品從選種、種植,一直到成熟采摘,從動物飼養一直到屠宰、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環節進行全程監督和控制,并且保證整個流程都有嚴格的操作規范和標準執行。2.3整合品牌資源,打造品牌文化。在品牌農業建設的過程中,積極地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宣傳媒介,借助媒體的力量,大力地宣傳推廣,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以獲得社會公眾對品牌的價值、內涵、形象的知曉、認可、理解、共鳴。通過各種農業和農產品招商會、交易會、博覽會等現場推廣和展銷活動,擴大品牌的知名度。在廣西的農業品牌建設中,可以結合廣西各地特有的民族風俗、人文、地理等特色,挖掘其歷史和人文等文化,將品牌文化融入豐富的人文內涵。

3提升廣西農業品牌競爭力的機制

3.1品牌塑造和建設機制。創建品牌農業,首先鼓勵農業生產經營者向國家申請商標注冊,并且按有關規定和要求實施農產品相關的認證,國家依法對商標和品牌進行法律保護。各級政府也應當因地制宜地帶動和引導合作社、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組織,積極地向國家申請注冊地域農產品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將零星分散的小農戶和單一的經營者進行組織和聯合起來,形成在某一品種的規模優勢,打造地理標志或區域品牌。特別是在農產品品牌申請和認證方面,應當發揮地方的特色、資源優勢,結合當地的產業基礎、不同農產品特性,適應當前的市場需求,進行農產品品質提升和品牌認證工作。通過品牌認證,實現農產品質量、品質和銷售服務等全方面地系統升級。品牌農業,一方面提升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另一方面也使得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及無形資產實現了增值。3.2管理組織運行機制。當前品牌農產品的生產組織運行模式主要分為以下兩種類型:一是直接經營模式,即“企業+農戶”模式。企業包括的范圍相對較廣,泛指所有直接與農戶進行一次性產銷交易的企業組織、經營者或者個人。二是間接經營模式,即“企業+中間商+農戶”模式。為了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同時加強不同主體的責任意識,在生產經營中嵌入了第三方組織,即各類涉農經濟的中介和組織,例如農民生產合作社、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組織、種子公司、經紀人等機構或者個人。在實踐中,因為資金流或者物質流的流向不同,間接經營模式出現形式多樣化。與此同時,品牌農產品的消費群體也出現多元化特征,除了購銷企業(例如商場、超市、貿易公司等),還包括農產品加工企業,個體購銷商、個體消費者,以及部分服務型企業(例如高檔飯店、星級賓館等)。另外,在各市、縣、鄉鎮組建各級農業協會,并且使其成為農民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維護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3.3品牌農業的技術支持機制。品牌農業的市場競爭力需要強勁的農業科學技術支撐。首先,大力發展農產品的良種工程。培育或者引進適宜當地氣候、土壤、土質的特色農產品優良品種,并且逐步進行農產品品種改良和結構優化,突出優良和特色。其次,在品牌農業的生產環節,應當積極地推廣先進的、適用性較強的農業技術。例如,根據市場需求導向,發展和推廣有機農場,采取滴灌、“噴硒”技術等。第三,積極地改進農產品采摘和收割之后的初級處理、貯藏、保鮮以及運輸技術,保證品牌農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和品質的穩定。在加工環節方面,進一步推進技術改造和技術攻關,完善質量控制體系。3.4品牌農業的風險防范機制。加強風險防范,即生產主體運用適當、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品牌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意外和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和規避,以爭取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損失。與傳統農業相比,品牌農業除了面臨自然災害風險、市場風險,還面臨農業新技術推廣應用風險、社會信譽風險。因此,高新農業技術的應用、先進設備的推廣也會使得采納的農戶和經營企業面臨不確定的產出風險。同時,如果品牌農業的經營企業或者部分農戶出現某些不正當生產經營行為,也將導致先前投入巨資打造的農產品品牌出現市場信任危機。品牌農業要取得長期生存和良性發展,需要構建相應的品牌風險防范機制,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進行化解。3.5品牌農業的監督保障機制。品牌農業的孵化和順利發展需要完整的監督保障機制支持。因此,只有加強政府相關部門的認證和監督管理力度,才能保證品牌農業的長期、健康、有效地發展。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建立一整套品牌農產品質量和衛生安全逆向評價和追蹤制度,引導廣西更多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發展有機農業。積極參與農產品品質認證,推行良好農業規范認證(GAP)等農業生產體系認證活動,強化廣西品牌農業的生產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市場監管部門、質監部門還應當加強品牌農產品的檢驗檢疫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建立相應的農產品衛生檢驗的公示制度和便捷的互聯網查詢系統,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強化品牌農業的生產和流通領域的監督和管理檢查,堅決杜絕各種假冒偽劣產品以次充好、冒充品牌農產品的行為。工商部門、質監部門應當依法行政,嚴厲打擊假冒偽劣、仿冒名牌的違法行為,規范良好農產品市場經營環境。

作者:李庚 單位: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