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探索

時間:2022-03-25 04:02:00

導語:玉米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玉米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探索

摘要:總結了玉米主要病蟲害的癥狀、發病規律及其防治方法,以期為玉米病蟲害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癥狀;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玉米病蟲害種類眾多,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病毒病、青枯病和絲黑穗病等;主要蟲害有玉米螟、蚜蟲、紅蜘蛛、地下害蟲等。筆者結合多年工作經驗,總結了玉米主要病蟲害的癥狀、發病規律及其防治方法,以期為提高玉米產量提供參考。

1主要病害

1.1玉米大斑病

(1)癥狀。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波及葉鞘和包葉。田間發病始于下部葉片,逐漸向上發展。發病初期為水漬狀青灰色小點,后沿葉脈向兩邊發展,形成中央黃褐色邊緣深褐色的梭形或紡錘形的大斑。濕度大時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產生黑灰色霉狀物,致病部縱裂或枯黃萎蔫;果穗、包葉染病,病斑不規則[1]。

(2)發病規律。該病病原為大斑凸臍蠕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溫度在18~22℃高濕時發生偏重,尤以多雨多霧或連陰雨天氣流行發生。

(3)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途徑。②農業措施。輪作倒茬深翻可減少菌量;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可減少初侵染源;發病初期,打掉下部病葉,可減輕發病程度;適期早播,有避病作用;加強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③藥劑防治。用40%克瘟散乳劑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噴霧。必要時隔7d左右,再次噴藥防治。

1.2玉米小斑病

(1)癥狀。主要危害葉、莖、穗、籽等,病斑橢圓形、長方形或者紡錘形,呈黃褐色或灰褐色,高溫條件下病斑出現暗綠色浸潤區,病斑呈黃褐色壞死小點。

(2)發病規律。該病病原為玉蜀黍平凹臍蠕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溫度高于25℃和多雨天氣發病重。

(3)防治方法。同玉米大斑病。

1.3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葉病和玉米粗縮病。

(1)癥狀。玉米矮花葉病在整個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從出苗至七葉期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葉基部出現褪綠條點狀花葉,逐漸擴展到全葉,葉肉組織失綠變黃,形成明顯的黃綠相間條紋癥狀。重病株不能抽雄結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縮病的典型癥狀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綠色,葉肉粗厚僵直,呈弓狀彎曲。葉背面、葉鞘和苞葉的葉脈上發生隆起的短條紋,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結穗。

(2)發病規律。玉米矮花葉病可以汁液摩擦接種。主要由蚜蟲傳播,蚜蟲除傳播病毒外,對玉米的危害亦很嚴重。蚜蟲刺吸的同時吐出一種唾液,影響生長和揚花授粉,造成空苞和禿頂。玉米粗縮病毒主要由灰飛虱傳播,為持久性傳毒。該病毒可在灰飛虱的若蟲體內越冬,也可以在冬前受侵染的小麥苗中越冬。

(3)防治方法。①選用抗、耐病品種。②早期用藥劑把蚜蟲和灰飛虱消滅在遷飛至玉米田之前。用40%氧化快樂果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25~300g/hm2對水750~1125kg/hm2噴霧。③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1.4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發生在灌漿末期,是一種暴發性、毀滅性病害,易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

(1)癥狀。玉米灌漿末期常表現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葉片呈水燙狀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葉枯死;莖基部初為水浸狀,后逐漸變為淡褐色,手握有空心感,常導致倒伏[2]。

(2)發病規律。由鐮刀菌、腐霉菌侵染引起。灌漿至乳熟期的大雨,對病害的發生有重要影響;土壤含水量高是青枯病發生的重要條件。

(3)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②在栽培措施上應注意排水。③用金雷多米爾、康正雷或蓋克1000倍液灌根。

1.5絲黑穗病

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開花,一旦發病通常全株顆粒無收,危害相當嚴重,俗稱“烏米”或“灰包”。

(1)癥狀。苗期從玉米芽鞘入侵,癥狀表現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觀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頂部沒有花絲抽出。開花發病的植株一般無花穗,剛抽出的花軸頂端變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時開花抽出后小花畸形變為葉狀物[3]。

(2)發病規律。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混入糞肥或被種子攜帶越冬。翌年在適宜的條件下,厚垣孢子萌發并通過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土壤溫度較低比較干燥時,玉米出苗遲緩,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機會,發病率高。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

(3)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②實行輪作、深耕。實行3年以上輪作,基本上可消滅土壤中病菌的危害;深翻土壤可減少菌源,減輕發病。③早期拔除病株,把病株拿到地外深埋或燒毀。④藥劑防治。在苗期利用藥劑預防病菌的侵入,將會有效控制該病的發生。

2主要蟲害

2.1玉米螟

又叫鉆心蟲,是玉米的主要害蟲。

(1)癥狀。玉米螟幼蟲是鉆蛀性害蟲,典型癥狀是心葉被蛀穿后,展開的玉米葉出現整齊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幼蟲就鉆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斷。雌穗出現后,幼蟲即轉移到雌穗取食花絲和嫩苞葉,蛀入穗軸或食害幼嫩的籽粒。部分幼蟲蛀入莖部,取食髓部,使莖稈易被大風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飽滿,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無籽粒,造成嚴重減產[4]。

(2)發生規律。玉米螟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1年可發生1~6代,以幼蟲在玉米稈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蟲在雜草莖稈中越冬,發生期極不整齊,并出現世代重疊現象。在蟲口基數大、環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往往危害嚴重;在高溫高濕的6~9月容易發生;玉米品種不同,被害差異不同。

(3)防治方法。①消滅越冬幼蟲,減少越冬蟲口基數。②心葉期、穗期選用藥劑及時進行藥物防治。③利用赤眼蜂消滅玉米螟有很顯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④選用抗蟲品種。

2.2蚜蟲

(1)癥狀。以成蟲在葉背和嫩莖上吸取汁液,受害植株葉片卷縮,禾苗萎蔫,甚至枯死。老葉受害,提早枯落,縮短結果期,造成減產。

(2)發生規律。蚜蟲的繁殖與一般害蟲不同,具有孤雌生殖和兩性生殖交替繁殖的特性,所以其生活史比較復雜,往往出現幾代“同堂”,1年可發生20個世代以上,蟲口密度很大,危害時間又長,對玉米造成的損失也較嚴重。

(3)防治方法:①藥劑防治。用40%氧化快樂果3000倍液或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25~300g/hm2對水750~1125kg/hm2噴霧。也可用40%樂果乳劑原液15kg/hm2加水75~90kg/hm2,在被害玉米的莖基部,用毛筆或棉花球蘸藥涂抹。②利用天敵。玉米蚜蟲的天敵主要有蚜繭蜂。

2.3紅蜘蛛

玉米紅蜘蛛屬于螨類,又稱火龍、火蜘蛛、紅砂等。

(1)癥狀。紅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開始為害玉米,發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葉時即開始為害。紅蜘蛛刺吸作物葉片組織養分,使被害葉片呈現密集細小的黃白色斑點,以后逐漸褪綠變黃,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籽粒秕瘦,造成減產。

(2)發生規律。玉米紅蜘蛛成蟲在根際土縫內潛伏越冬。早春氣溫上升后紅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雜草上取食、繁殖,待玉米出苗后,再通過風吹、爬行等途徑,轉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危害。紅蜘蛛在田間呈點片狀危害,從蟲源所在地擴散到玉米全田,要經過一個較長的時間。在大雨后數量下降,干旱少雨,則數量上升。

(3)防治方法。①消滅越冬成蟲。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滅大量的越冬紅蜘蛛。②藥劑防治。用40%樂果乳劑和20%三氯殺螨醇1000~1500倍混合液(1∶1),效果很好。③利用天敵。玉米紅蜘蛛的天敵有深點食螨瓢蟲、食螨薊馬、草蛉等。

2.4地下害蟲

主要有螻蛄、蠐螬和地老虎等。

(1)癥狀。咬食玉米幼苗、根莖或根,造成死苗、缺苗、斷壟。

(2)發生規律。這些害蟲晝伏夜出,其中地老虎食性很雜,一般以第10代幼蟲危害最為嚴重,秋季多雨是地老虎大發生的預兆。蠐螬是金龜子的幼蟲,食性雜,咬斷植物幼苗、根莖,使幼苗枯黃而死。螻蛄以成蟲和若蟲在靠近地表處咬斷玉米幼苗,或在土壤表面開掘隧道,咬斷幼苗主根使幼苗枯死。

(3)防治方法。①清除田邊、地頭的雜草,以消滅蟲卵和幼蟲,從源頭上加以控制。②藥劑防治。最好在播種時用藥劑拌種,即用50%的辛硫磷1kg對水25~30kg或用40%甲基異硫磷1kg對水20kg拌種500kg。沒有拌種的可在播種后用50%辛硫磷3.00~3.75kg/hm2對水6000~7500kg/hm2或敵百蟲800倍液順壟灌根。田間發現有危害時,可用90%敵百蟲或50%辛硫磷0.5kg對水稀釋后拌40kg麥麩或碎油餅制成毒餌,于傍晚撒在玉米苗附近防治。

3參考文獻

[1]劉傳兵,王黎明,杜世凱,等.南繁玉米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09(13):161,163.

[2]柏新娣,范志軍,何香竹.玉米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09(9):36-37.

[3]李秋敏.玉米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J].河北農業,2009(7):24-26.

[4]范軍,趙曉臣.對玉米病蟲害的種類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1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