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種植業結構面臨問題與應對策略
時間:2022-11-04 04:37:36
導語:農業種植業結構面臨問題與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在經濟發展中所占的位置自然不言而喻。在經濟全球化與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國的經濟已經與當今世界融為一體。因此,作為經濟建設的各項事業在其發展過程中都不能沒有國際眼光。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的發展尤其如此。我國的農業歷經多年的發展盡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影響農業取得更大的效益,因此,從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入手促進農業問題的解決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問題與出路
由于受到氣候、地域等環境條件的局限,傳統農業經營過程極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這對實現種植業的集約化與規模化經營極為不利,這也說明自然環境條件已經對我國的農業種植業形成了極其重要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從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入手推進農業實現現代化經營,這已經是大勢所趨。
1進行農業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現實意義
1.1有利于糧食市場的平衡穩定
最近一些年以來,科技進步日趨加快,各類先進技術不斷在生產中得到應用。僅農業生產而言,其先進技術的應用進程即不斷加快,其發展日新月異。比方對無水栽培、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使科學技術在農業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應用。人們無論在任何季節都可以用到最新鮮的蔬菜,而且糧食產量也獲得了不斷增加。科技進步在為農業產業經營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使農業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假使某種農用產品在市場走俏時,因為該商品暫時可以獲得高額利潤,農民就容易跟風種植。這樣一來因為種植過多,就會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相反,如果某種農產品在市場上呈現營銷不暢的狀態時,則農民就會不約而同地減少這種農作物的種植。比方大蒜與生姜的種植就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總之,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市場的穩定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必須使種植業的結構得到有效調整。只有對農業種植業結構加以調整,才能促進糧食市場的平衡與穩定。
1.2有利于農業產品質量的優化
進行農業生產經營時,并不是農作物的產量決定著農民的實際收入。在科技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人們對生態環保產品的追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農產品經營就不能單純追求數量上的優勢。人們對綠色產品的呼聲越來越高,對生態環保的農產品擁有更多的期許。這樣的產品價格往往要高出普通農產品的價格,在市場上受青睞的程度較高。這是因為綠色意味著健康,因而農作物的培育顯然已經不能再沿用傳統的經營方式,必須對種植業結構做出有利于生態與環保的調整。要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相結合,培育質量高、數量多的綠色農產品。
2農業種植業結構存在的突出問題
2.1農業產品的供給與需求失衡
農產品市場空前活躍的同時,人們對產品的消費出現了結構上的變化,人們日趨向小康型的農業產品結構調整自己的消費方向。人們對農業產品已經不單純滿足于類別與質量,這就導致一些層次較低、水準較低的產品難以進入市場,產品的供給與需求之間出現矛盾。
2.2農業種植業科技創新能力弱化
受傳統的農村自給自足經營理念的影響,農業經營的機械化程度一直未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加之,所經營的土地比較分散,規模又極其有限,農業生產經營中技術創新受到嚴重的阻礙。最近十數年以來,很多農村居民進行務工,經營農業種植業難以得到充足的勞動力保證,致使勞動力的素質日益低下。與種植業有關的機構發展遲緩,并沒有為農民增收起到任何促進作用。中國實施改革開放30年以來,農業種植業獲得了較以往更高速度的發展,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其中的差距依然很大。不僅缺乏應有的核心技術,而且對于主要技術與設備還只能依靠進口。
2.3農業產品質量安全存在較大隱患
最近一些年以來,農作物在培育過程中由于大量使用富含有害化學成分的農藥,致使農產品的安全隱患大大增加。在對農業產品的生產與加工過程,經常出現因添加劑、重金屬等方面的污染,尤其是這些藥物經食物鏈進行傳遞后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影響。在廣大民眾保健與養生意識不斷提升的前提下,食品安全問題受到的關注也日益提高。對種植業實施結構調整,不能不關注其食品安全問題。
2.4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布局不夠科學
農業生產的硬件設施還比較落后,種植業的灌溉技術也難以支撐生產需要。農業生產最容易受到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農作物對惡劣的天氣抵抗能力低下。此外,我們對種植業的調整并不科學,無論是農產品的生產還是加工等環節都處于一種面向市場自主運營的狀態。由于當前的市場機制在很多方面并不健全,這就導致批發市場少,信息溝通差,調控作用弱。
3農業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實施策略
3.1促進思想認識與農業種植業調整相適應
進行農業經營的主體是農民,如何撒種、如何經營都是農民自我決定。農民對于種植業的經營往往會考慮許多因素,比方自身的實際需求、經濟的現實狀況、地理環境與天氣條件等。當前,盡管很多地方已經做到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與集約化,但是在很多地方依然是按戶經營的狀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首要的考慮還是自身的需求,而將對創收的需要放在第二位。有的地方具有較豐富的水利資源,如果一些農民因為經營蓮藕獲利,則一定會有許多農民跟風種植。這就要對農民進行政策引領,提升農民對于經營種植業的思想認識。在日常的生產經營之余,對農民進行經常性的政策教育與領導,使農民對科學種植與經營有一定的了解。
3.2促進區域項目與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相適應
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固然重要,但是具體的經營過程往往又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假使不能使經營方案制定得更加科學合理,或者農民之間欠缺經營上的配合就會使農業經營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對種植業結構進行調整必須首先確定科學合理的經營方案,制定出切實的經營策略。作為大農業國,農業之于我國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為使農業產業結構得到更好的調整,我國確立了很多相關的項目,并明確很多具體的實施目標。但在具體的實施當中,很多項目的實施并不順暢。為調整好種植業結構,供給需求規模,從而制定出科學的預算體系,最終在財政部門兒進行嚴格的支出需求審核,有財政專戶核實使用資金,具體項目有具體的支出標準,有些項目對于個審核預算部門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可以將項目的支出采購進行分解,制定出分項開支標準,這樣預算的周期將會延長至二到三年。
3.3增加政府采購預算的執行力
執行力要求相關預算單位根據預算編制,制定采購相關計劃,如果沒有一定的預算編制和計劃,政府不能進行采購,杜絕以往的無預算情況下還要強行執行采購,相關的預算單位會根據政府采購的一些定期預算,再向財務部門兒遞交采購執行計劃,這樣財務部門可以及時的把控預算單位采購的執行和未來發展狀況,可以有效地監督預算部門做好采購相關的申報工作,采購計劃當中會明確采購的數量規格以及資金如何使用,可以完整的體現出政府采購對資金節省或者是采購更多有利于社會發展節能的相關政策傾向。政府采購信息不透明,是我國政府采購領域腐敗頻發的根本原因。改進方法要強調三點原則。第一,全面。一切跟政府采購相關的信息都要在網上公開,并建立合理、人性化的檢索功能。進行科學、合理的匯總工作以便于民眾進行監督。具體采購內容要到每一支筆的程度,國家為人民服務,民眾的勞動所得來之不易。第二,權威。政府官方公布的任何信息一定要權威,禁止一切提供虛假信息的提供,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3.4政府采購預算當中采取績效管理
對于政府采購預算整個過程當中是否達到一定的標準,必須有績效評價作為其基礎的結果論證,這個績效評價是以提高預算收支效益為最終目標。對于預算資金的收集使用效率或者是目標的實現,都能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因此績效評價工作會貫穿于整個的采購活動當中,對于分析預算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是否做到了有效的社會收益,會測量出最終的目標和執行效果之間產生的距離,不斷地分析這種距離的原因,實現監督功能績效評價體系一套完整的標準方法評價體系。我們要對這種體系進行有效的管理實施,要和我們國家公共財政體制相協調,以最終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為目的,形成規范完善的事前評審事中監督事后績效評價的完整制度,才能保證政府資金有效的使用。
我國政府采購活動的到了有效規范。但相比法律先進國家仍有較大距離,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結合我國自身國情特點,是我國法律完善的必要道路。未來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的改革將繼續進行,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制度、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政府采購信息聯網工作、建立內外監督制約機制是改革關鍵。
參考文獻
[1]王沛.政府采購制度改革面對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政府采購,2011(2):98.
[2]袁玠.我國政府采購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企業研究,2010(22):87.
[3]李冬紅.淺談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外資,2013(1):59.
[4]趙學文.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問題解析[J].現代商業,2012(24):153.
[5]張磊,汲奕君,陳燕平.我國實施可持續政府采購的流程設計[J].生態經濟,2012(10):35.
[6]宋旭娜,王可.構建責任政府推進我國可持續政府采購[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1(12):52.
作者:楊荷君 萬超 單位:湖北省仙桃市沙嘴辦事處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 上一篇:探析石油鉆井工程技術
- 下一篇: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思考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