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路徑

時間:2022-07-07 04:32:25

導語: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路徑

摘要:隨著新農村建設及農村整體建設的不斷推進,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目前,農村經濟發展迅速,農村財務管理工作開始被重視,農村會計開始逐漸實現職業化發展。分析了農村會計職業化概念及意義,結合新農村建設背景探討了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路徑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會計職業化;農村經濟

1農村會計職業化概念

“職業化”指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需求的實際使用狀態,以適當的方式,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開展從屬于他們專業的活動。通過對從事研究各級農村會計職業化領域各科學家研究成果的分析和系統化總結,以及現代農村實踐中會計管理的實際處理方式,給出了農村地區職業會計的定義。農村地區職業會計作為一種體制結構,要求會計人員在農村地區履行財務職能,充分履行其社會責任。首先,作為一種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的服務型勞動職業,國家行政和法律制度對其實行有效保護,本行業人員結構必須具備一定的組織領導能力,并定期為組員進行分階段的職業培訓,以及相關職業道德課程的篩選。其次,作為行業性質的組織,其工作職責必須規范行業標準,制定行業準則、道德規范,大力打擊該領域的違規行為,采取積極措施有效應對農村會計產生的社會問題和需求[1]。

2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的必要性

2.1保障農村基層的民主氛圍

在向新農村轉型的背景下,農村會計朝著更職業的方向過渡,農村財務管理水平將大幅提升,基層民眾對農村會計監督管理的有效性大大增強。具體體現在村莊集體民主氣氛及其財政的公平和透明。此外,更加職業化的會計會提高村民對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促使其參與到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計劃中,動員農村勞動力并喚醒地區潛能。

2.2有效調控農村資產

村集體財產是由經濟集體收入和基本土地所構成。目前,新農村逐步建立,村莊集體資產將發生相應變化。許多農村地區已有村民委員會出售集體資產的案例,特別是基于農用地性質的變化、國家幫助脫貧政策的實行,村領導人出現了操縱集體錢財為自己謀利的行為,使村民的利益受損,失去了政府機構的信任。因此,對農村會計提出職業化的要求,對集體資產的管理可以起到監管和配置作用,這對于保護集體資產、維護黨領導新農村建設在村民心中的權威是必不可少的。

2.3加快新農村建設速度

農村改革進程已到關鍵階段,此次改革深入到產業結構的調整、土地制度的改革、城鄉一體化的建立中。加快城市化進程,改變城鄉傳統的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距,是發展新農村的重要方向。為了從社會管理、經濟發展理論的角度有效維護農民的切身利益,需要對農村地區的會計師進行專業化培訓,以確保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提高農村資產的開發水平,促進新農村的可持續發展[2]。

3新農村建設中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的現狀

3.1村集體財務管理的隨意性

從事農村金融活動的人在基礎設施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在不規范的情況下進行了開發和實踐,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目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大多是在村民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甚至在村長的指導下進行。因此,對于村集體財務管理的每個環節都缺乏有效監督,以及專業科學的簿記。村莊的集體財政支出自由,以至于其通常僅依靠領導者的話語,而一些“灰色收入”和不透明支出在未經篩查和批準的情況下無法計算在內。

3.2農村會計從業人員缺乏專業素質

中國農村發展低于平均水平,狹窄的就業途徑,城鄉知識水平發展不均,不少農村會計人員未受過專業技能教育,缺乏會計專業知識。由于農村生活條件相對較差,不完善的基建設施、不便的交通、相對較低的待遇,很難從外部引進專業人員,許多高知人員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不愿留在農村,再加上封閉的農業傳統觀念仍有遺存,以及農村地區家庭勢力的影響,外籍工人很難在農村站穩腳跟,難以順利進行財務核算。農村家族力量的相互控制和平衡,迫使農村會計師在家族間輪流更替,這些會計師只能由族內人員產生,而不是取決于其文化水平和專業能力,這些都是導致農村財務管理混亂的根本因素[3]。

作者:張茹妍 單位:鄭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