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刺參養殖技術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03 10:26:00

導語:化刺參養殖技術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刺參養殖技術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刺參;工廠化;養殖技術

論文摘要刺參工廠化養殖通過全控溫方式消除刺參的夏眠與冬季低水溫半休眠,避免高溫期體重減輕與低溫期生長緩慢造成的成本增加,養殖前景廣闊。對該養殖技術進行了總結,并就存在問題和對策進行了闡述。

刺參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海參品種,盛產于北方遼寧、河北及山東沿海,具有極高的營養與藥用價值,是近年來我國北方重要的養殖品種。刺參在自然海區中生長緩慢,成活率低,生長周期長,由幼參規格養成至商品參規格需3~4年,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時間是消耗在夏眠和冬季低水溫期。近幾年,我們利用工廠化養魚大棚進行了刺參工廠化養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刺參工廠化養殖通過全控溫方式消除刺參的夏眠與冬季低水溫半休眠,避免高溫期體重減輕與低溫期生長緩慢造成的成本增加,全年可控水溫平均13℃,這樣體長3~5cm的幼參1.5年就可達到商品規格。因此,開展工廠化刺參養殖具有廣闊的前景。

1養殖池建造

養殖利用原有的工廠化養魚大棚,養殖池為磚、水泥結構,規格為5m×5m×2m,水深1.5m。棚頂是鋼筋支架,外蓋白色無滴膜,為了保溫可加蓋草簾。刺參棲息基選用脊瓦,4~5片/m2,間距20cm。

2苗種放養

苗種放養前應用10~20mg/L的漂白粉對養殖池進行消毒。參苗選用規格5~6cm的健康苗種,養殖前期放養密度為50頭/m2,在養殖生產中根據水溫、飼料、流水量及刺參的規格和實際生長情況等靈活調整養殖密度。

3水溫與鹽度的控制

幼參攝食與生長的最佳水溫為19~20℃,體長5~15cm的刺參則適溫10~15℃,適宜鹽度范圍28‰~34‰。水溫不超過20℃時,日攝食量及吸收量均最大,生長速度也快;當水溫超過20℃時,日攝食量仍然較大,但吸收率卻下降,導致生長速度降低;而當水溫超過30℃時,幼參生長增重則出現負值。一般利用沿海海水深水井的井水與砂濾過的自然海水調節水溫和鹽度;或者利用加蓋草簾的方法控溫,即夏季高溫期白天加蓋草簾遮陽降溫,晚上卷起草簾散熱降溫;冬季低溫期白天卷起草簾升溫,晚上加蓋草簾保溫。水溫一般控制在10~15℃,全年日平均水溫13℃;鹽度控制在30‰左右。

4養殖管理

4.1水質管理

在黃海海域,海水透明度低,水中泥土顆粒和其他雜質較多,時間長了會在池底沉淀較厚的一層稀泥,又不能被刺參攝食,將變質污染池底,很容易引起刺參疾病,降低成活率,所以納入自然海水前必須采用沙濾墻。沙濾墻一般都建造在進水口處,墻高與養殖池深持平,分為單面沙濾墻和雙面沙濾墻2種,前者用煤渣空心磚壘一堵墻,墻的一側堆放沙子,沙堆截面底長與高比為1∶1~1.5,后者用煤渣空心磚壘兩堵墻,兩墻相距1.0~1.5m,中間填滿沙子,后者較前者節省用沙量。建墻用沙粒度不要太細,沙礫直徑0.1~1.0cm為宜。養成期采用流水飼育法。流水量根據水溫、養殖密度、個體大小等因素進行調節,流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剌參的生長速度。一般日流水量為飼育水體的5~8倍,水溫高或養殖密度大時應加大流水量,且刺參個體愈大流水量也應越大。在流水的同時需要充氣,氣石的布置為每個養殖池放置4個散氣石。水體鹽度要特別注意,一般養殖用水鹽度不應低于26‰。此外,要定期監測水質,pH值7.8~8.4,溶解氧飽和或接近飽和,有機物耗氧量小于2mg/L。

4.2餌喂

刺參一般白天不活動,晚上攝食,餌料以底棲硅藻與微生物為主(消化吸收率達87%以上)。養成期以混合投喂為主,混合投喂的比例為:配合飼料50%,海泥20%,魚粉8%,海藻粉22%。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為刺參體重的2%~10%,并根據刺參大小、水溫、攝食情況及殘餌量加以調整。配合飼料易敗壞水質,要掌握勤投少投的原則,若攝食量不足但殘餌較多,應考慮到水質不良或飼料不適,應及時查找原因,以免影響刺參的生長。

4.3日常管理

為保持養殖池內水質,應及時清底和倒池。一般每天清底1次,用虹吸法清除池內糞便和殘餌,倒池也是改善水質的有效方法,一般每隔10~15d進行1次,以徹底改善水質。若水質發生意外,則應及時倒池處理,倒池時應避免傷害刺參。另外,要設專人每天巡塘,根據刺參的生長情況及時調整養殖密度,并經常檢查刺參的活動情況,觀察刺參攝食情況和健康狀況,并認真作好記錄。水體中缺氧、水質不良、活餌料不足時,刺參往往大量脫離水面吸附在池壁上,此時一方面要檢測水質,另一方面要及時使其回到水中,以防干露時間過長造成死亡。

5病害防治

刺參工廠化養殖病害比較少,發病也比池塘養殖好控制。一般的敵害生物,如撓足類、劍水蚤等容易刺傷幼參,引起潰爛。此外,由于有機物或油污染、餌料不當、重金屬離子超標、pH值變化較大或鹽度過低,也容易引起刺參皮膚潰爛或排臟現象。對皮膚潰爛的刺參,可用青霉素、鏈霉素(每升海水中含青霉素、鏈霉素各50mg)藥浴30min,重新投入池中即可。

6收獲

工廠化養殖一般采取輪流放苗、輪流收獲的方法,刺參的收獲規格為體重150~300g,自然伸展體長15~20cm。因為工廠化養殖通過全控溫方式消除刺參的夏眠與冬季低水溫半休眠,全年可以選擇性地收獲,捕大留小,獲取更高的利潤。

7存在問題及對策

7.1存在問題

7.1.1發展無序、無規劃。這是目前海參養殖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因為事先沒有做好規劃,管理力度也不夠,從而形成隨意發展、盲目跟進的局面,既不利于整個養殖業的健康有序、協調發展,也不利于水產養殖業的持續發展。

7.1.2飼養方法不科學,導致疾病頻發。由于海參規范養殖技術未普遍推廣,大部分養殖戶對刺參健康養殖技術不了解,只是套用別的種類的養殖技術或學別人怎么干;并且有些養殖戶管理松懈,導致出現疾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7.2對策

有關部門適時合理調控,統一布局,控制養殖容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給刺參養殖產業提供一個良性發展的平臺;制定并推廣刺參健康育苗及養殖技術;加強檢疫與病害防治。

8參考文獻

[1]隋錫林.海參增養殖[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