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結實性差原因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10 04:43:00

導語:玉米結實性差原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玉米結實性差原因分析論文

摘要:玉米實性差的表現是果穗上出現不規則的缺粒,果穗側面缺粒,禿頂嚴重。原因是由品種因素、氣候因素、栽培管理措施不當、營養失調、病蟲危害等造成的。預防措施包括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適時播種、合理密植、合理運用肥水、人工輔助授粉、運用生長調節劑等。

關鍵詞:玉米;結實性差;原因;預防措施

2005年,我地夏播玉米穗出現了不同程度地缺粒、缺行現象,有的果穗結實僅有一半,一般減產10%~40%,個別地塊減產50%以上。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深入田間進行了認真的調查分析,基本明確了造成玉米結實性差的主要原因及預防措施。

1玉米結實性差的表現

通過調查分析,結實性差的玉米,主要有3種表現類型:①玉米植株在整個生育周期中,表現生育正常,只是到了成熟期,果穗苞葉呈不平展狀態,收獲后穗軸籽粒很少,且在果穗上呈散亂分布,呈滿天星狀。②果穗側面缺粒,呈香蕉型,即果穗的一側自上而下整行沒有籽粒,果穗彎向缺粒的一側。這些多發生在較矮的弱小植株,前期發育正常,抽絲后,穗軸逐漸彎曲,苞葉膨脹松散。③果穗下部結實正常,上部禿尖現象嚴重。果穗上部4~5cm處無籽粒或籽粒細小呈白色或黃白色,一般大穗型品種禿尖長度大于小穗型品種。

2造成結實性差的主要原因

2.1品種因素

由于品種本身遺傳上的差異,對不良環境條件反應不同,造成品種間缺粒程度有差異。表現為早熟品種缺粒程度輕于晚熟品種;葉片上沖品種輕于葉片寬大下垂型品種;硬粒型輕于馬齒型品種;果穗苞葉短而松散的品種輕于果穗苞葉長、苞葉緊的品種。早熟品種因生育期短,開花期避開了8月份的連續高溫天氣,開花授粉正常,因而受影響小。而苞葉緊的品種花絲抽出緩慢,吐絲時若遇高溫干旱或陰雨連綿、低溫寡照天氣,容易造成因授粉不良而表現缺粒。

2.2氣候因素

玉米開花最適宜的溫度為22~26℃,高于30℃花粉活力降低,小花數量明顯減少,高于36℃花粉受影響較重,開花困難。本地玉米開花授粉集中在8月10~15日,此時30℃以上的高溫天氣30余天,致使此期抽穗開花的地塊雌穗吐絲緩慢,花粉、花絲壽命短,有的失去了生命力,只有少量花粉授粉,從而造成果穗缺粒。

2.3栽培管理措施不當

由于受種植習慣的影響,種植密度普遍偏大,并且對大穗型和一般穗型的品種,沒有明顯區分,一般種植密度在7.5萬株/hm2左右,最高達到10.5萬株/hm2。種植密度過大造成田間郁蔽嚴重,通風透光差,下部葉片過早枯黃,葉片光合能力減弱,制造的營養物質不能滿足籽粒發育需要,形成禿尖或缺粒,密度過大造成葉片之間交叉甚至擋住花絲,影響授粉,加之高溫天氣造成花粉量少,均影響玉米的正常授粉。

2.4肥力不足,營養失調

特別是那些稀植大穗、增產潛力大的品種,種植在中低肥水地塊上,營養缺乏,滿足不了玉米生長發育的需要,導致植株發育不良,雌穗吐絲相對推遲,致使花期不協調,失去授粉機會,形成果穗缺粒。氮、磷、鉀營養配比不當,出現花絲敗育,形成禿尖。有的是因為生育后期養分、水分不足,頂部花絲吐出晚,雌花退化、柱頭變態、花絲疊壓等也會形成缺粒。

2.5病蟲危害

玉米受蚜蟲、紅蜘蛛危害,導致功能葉早衰。雄穗受蚜蟲分泌物影響,發霉粘黑,造成整個雄穗不能散粉。還有病蟲侵入果穗,使之不能正常結實。

3預防措施

3.1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

品種之間抗逆性是有差異的。在2005年的氣候條件下,本地種植的鄭單958、農大108等品種均能正常結實。

3.2錯開高溫期,適時播種

在本地建議在6月10日以后播種,可有效地錯開8月份的連續高溫天氣,延長花粉、花絲的壽命。

3.3合理密植

根據栽培品種的特征特性和肥力條件確定種植密度,中晚熟大穗品種種植在高水肥地塊上,留苗密度控制在4.50~5.25萬株/hm2左右,中早熟品種種植在中低水肥地塊上,留苗密度控制在6.00~6.75萬株/hm2左右,以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授粉率,減少缺粒損失。

3.4合理運用肥水

遇旱應及時澆水,結合澆水追施氮、磷、鉀復合肥,滿足玉米發育所需各種營養,使果穗發育整齊抽絲一致,對于弱苗要偏管,達到整齊一致。

3.5人工輔助授粉

在玉米授粉期遭遇不良氣候條件的情況下,花粉自然散粉能力下降,應進行人工輔助或采粉涂抹等人工輔助方法,減少不利環境條件對結實率的影響,提高授粉結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