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氮肥行業存在問題論文

時間:2022-08-14 04:01:00

導語:小氮肥行業存在問題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氮肥行業存在問題論文

1.產品成本高,缺乏市場競爭力

氮肥產品是一種很獨特的產品,其成本構成中,70%~80%是煤電成本。近幾年來,由于煤、電、人員工資的大幅度上揚,以及小氮肥行業本身能耗比較高,所以不僅小氮肥企業生產成本比較高,而且從整體趨勢上看,具有不斷上升的趨勢。1998年全國小尿素平均完全成本為1229.35元/噸,全國大部分碳銨成本均在370元/噸至420元/噸之間,高于目前國際市場價格,也高于國內部分中型和大型氮肥企業的成本。

2.市場需求不旺,價格持續疲軟

由于國內生產能力和進口的不斷增加,市場供應能力大幅度提升,而同期農產品價格萎靡,農民生產積極性嚴重受挫,對氮肥的需求明顯趨軟,氮肥市場供過于求的態勢初步呈現。因此,自1996年以后,化肥積壓滯銷嚴重,化肥價格持續疲軟。在1996年,尿素零售價每噸一般在2200元到2400元,而到1998年則跌低到1800元/噸。至于生產企業的出廠價則跌得更低,有的企業每噸尿素出廠價僅為1300元左右,已經降至成本線以下。1997年以后,價格下跌趨勢雖已明顯減緩,但由于化肥是一種典型的季節性消費商品,其銷售也理所當然地呈現出淡季、旺季交替非常明顯的態勢,價格受市場需求的影響,在淡季和旺季之間差別很大,有時1噸尿素最高價與最低價之間要相差幾百元,價格極其不穩定,波動很大。

3.氮肥庫存積壓嚴重

近幾年來,由于大量進口和國內生產的提高,以及市場需求的相對疲軟,氮肥市場已呈現買方市場態勢,市場銷售極其不景氣。因此,全國總的氮肥庫存量在不斷增加,1997年以后,其庫存量雖呈相對波動型減少趨勢,但總體庫存水平仍然不低,約占氮肥產量的10%~15%;而且,這種情況還是在大量小氮肥企業關閉、停產、限產的情況下才暫時出現的。因此,庫存形勢不容樂觀。

4.企業數目不斷減少,開工狀況極不理想

20世紀8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開放和市場競爭加劇的緣故,大量小氮肥企業難以為繼,小氮肥企業數目急劇減少,至1998年底僅剩834個。而且在現存的企業中,還存在著明顯的開工不足,一些企業仍處于半停產狀態。從1997年1月到1999年3月這段時間內,不僅生產企業開工率不高,而且還在不斷走低,開工狀況很不理想,到1999年1月,開工率達到歷史最低,僅為57.88%。

5.效益狀況極不穩定

1992年以后,由于氮肥銷售市場的逐漸放開和氮肥進口的不斷增加,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有不少企業被迫退出競爭,因此市場供給和價格波動更加頻繁。而與此同時成本卻高居不下,所以就整個行業而言,不僅效益不甚理想,而且非常不穩定,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變化,并且波動幅度還非常大。

6.企業規模大小,抗風險能力差

我國小氮肥企業起步是從年產200噸合成氨開始的,經過40余年的發展,雖然其生產能力和生產規模有了很大幅度的擴展,但企業總體規模還是太小,到1997年平均合成氨產量也不過2.08萬噸/年。據統計,1998年全國小氮肥企業共有828家,其中合成氨生產能力大于4.0~4.5萬噸/年的廠家有200個;生產能力大于2.0~2.5萬噸/年的廠家約有350個;生產能力小于2.0萬噸/年的仍然為數不少。雖然有250個左右企業進入了大中型企業的行列,但從全行業來看,規模小的企業還是占多數,即使是進入了大中型企業行列的企業,其規模也還是偏小。

7.裝備條件差,能耗高,污染嚴重,技術水平低

我國小氮肥企業多數以煤為原料,小規模的煤氣化技術,國際國內無可借鑒,能耗高,裝備條件、技術水平較差,尿素裝置雖投產較晚,由于原材料、技術全部國產化,在當時來講,雖建設成本低、見效快,但絕大多數仍是使用國際上早已淘汰了的水溶液全循環工藝,不僅污染嚴重,而且效率極低,所以我國小氮肥行業普遍能耗水平過高。小型氮肥企業主要以煤為原料,能耗均高于66.88百萬千焦,高出國外先進水平1倍多。以天然氣、成品油和煤炭為原料的尿素裝置能耗比國外分別高20%、25%、75%。另外,小氮肥企業在擴大生產能力時,由于地方勞動力比較便宜,忽視了裝備的自動化控制水平的提高。

8.產品品種結構不合理

我國小氮肥行業雖然其氮肥生產量已占整個氮肥生產的半壁江山,總體規模已非常可觀。但從結構上來看,其產品品種結構很不合理,具體來講,一是高濃度尿素產量比重低,低濃度碳銨產量比重高;二是肥料成分單一,復混或復合肥、專用肥產量低;三是產品功能單一,僅局限于增加土壤肥力,沒能將除草、殺蟲等多種功能結合起來。

9.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

我國小氮肥企業與國內外大中型企業相比,本來人才尤其是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就非常緊缺,難以滿足目前企業發展的需要。再加上小氮肥企業地處鄉鎮,有的甚至是在農村,經濟實力并不強大,本身就不具備吸引人才的條件。所以從總體上講,人才是小氮肥企業發展最為薄弱的環節,也是制約小氮肥企業發展的“瓶頸”。我國小氮肥企業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都相當落后,根本就沒有什么系統的理論來指導管理實踐。企業管理主要靠領導者個人的影響力,人治色彩比較濃,缺乏必要的管理規范。有些企業雖然也制定一些管理規范,但執行得相當差,有時甚至成了領導為我所用的擋箭牌,所以從管理上往往是即興式的,缺乏系統的規范,顯得紊亂而無序。

10.農化服務水平低

在傳統體制下,企業只管生產就行了,根本不用考慮服務和產品的適應性,農民施肥也多憑經驗而行,因此我國化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為60%,發達國家高達70%。

二、世界氮肥行業發展趨勢

1.世界氮肥生產有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趨勢

20世紀80年代以前,世界氮肥生產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直到1989年,發展中國家氮肥產量首次超過發達國家以后,發展中國家的產量穩步增長,發達國家的產量卻呈現出逐步遞減的趨勢,氮肥生產開始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如日本,本國氮肥工業在其國民經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分量,但由于化肥工業屬于高消耗、高污染的行業,于是日本就逐漸縮減國內生產,將其生產基地轉向國外。

2.向大型化方向發展

就世界范圍而言,目前氮肥生產明顯趨于大型化、集中化的趨勢,如美國僅有50多家氮肥廠,每廠平均生產能力為32萬噸;俄羅斯有36家氮肥廠,平均每廠生產能力為40萬噸;印度約有40家合成氨廠,每廠生產能力為40萬噸。而我國的小氮肥平均每廠只有2萬噸/年合成氨的生產能力,遠遠落后于世界水平;

3.高度重視環境保護

為了能維持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世界各地,尤其是發達國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都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對于氮肥生產這一高污染行業,控制和要求就更為嚴格。一

方面,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三廢”

要進行科學的治理和嚴格的控制,實行達標排放,以免造成對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積極研究開發新產品,進行科學合理的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盡量減少因施肥不當和利用率低而對土壤造成的傷害。

4.高度重視技術和生產工藝的進步

為了滿足降低生產成本、控制污染的要求,未來氮肥生產技術和設備均朝著低能耗、重環境治理、操作方便、安全度高、易于監控、裝置負荷、運轉率高、連續運轉周期長的方向發展。

5.品種多樣化、高度化和復雜化

國際發展趨勢是新產品不斷產生,產品種類趨于多樣化,而且氮肥加工品種主要是以高濃度的復混肥、尿素和硝氨為主,或者直接是液氨肥,品種復合化的趨勢非常明顯。

6.高度重視農化服務

未來農業化服務必將成為發展重點,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一些農業發達國家,如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幾乎所有土地都是按土質配方施肥。目前,美國大約有235家專業農化實驗室(其中私人性的200家,大學35家),可為農民提供高效的測土服務及根據測土結果提供肥料配方;另有分布于全美各地的數千家化肥分銷商和零售商,這些分銷商和零售商負責取土送往農化實驗室,然后根據測土配方,加工復混肥提供給農戶并提供施肥服務,他們既經營,又生產和服務,三位一體。

三、我國小氮肥行業發展對策

1.高度重視營銷工作

隨著我國化肥經營的放開和大量化肥進口的競爭,生產已初步呈現出供過于求的跡象。此時,氮肥企業必須為自己的產品出路著想。因此為適應這種轉變,小氮肥企業必須在經營觀念上有重大突破,徹底從生產觀念轉變到經營觀念,充分研究市場,研究消費者需求,研究競爭對手狀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組織生產,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并根據不同競爭對手的市場策略來開展市場競爭,從而使本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強化內部管理

小氮肥企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必須不斷強化企業管理,實行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發展。二是要以科學的管理理論來指導企業管理的實踐,努力避免管理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主觀臆斷。二是要努力做好企業的標準工作、定額工作、計量工作、信息工作、職工教育以及管理規范的制定和修改等基礎工作,為實施全局性的綜合管理創造條件。三是要大力使用計算機等先進的管理手段和以“老三論”(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新三論”(協同論、突變論、耗散結構理論)為核心的科學管理方法,以不斷提高管理效益,增加管理的科學性。四是要強化系統管理,弱化個人行為對整個管理活動的影響力,尤其是管理決策中,必須嚴格遵循管理規章和決策程序,努力避免決策的個人意識,以減少主觀色彩,避免決策的失誤。五是要重點抓好成本管理和人事管理。成本管理和人事管理是整個管理系統中最為關鍵的組成部分,成本控制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效益的好壞,進而影響到企業的長期發展;人事工作做得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企業內部的人際關系,管理得好可以避免企業內部無謂的內耗;所以把這兩部分抓好了,其他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3.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力爭跟上世界技術發展的潮流

緊跟世界氮肥生產技術的發展趨勢。一是力爭在關鍵技術上尋求技術突破,從而帶動整體技術水平躍上一個新臺階;二是無論技術引進,還是技術改造,都應該把環境保護放在一個重要的高度來考慮,從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促進技術進步;三是要突出技術的節能性,通過大幅度降低能耗來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使得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大幅度提高;四是要突出技術上的安全性,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4.擴大企業規模和生產能力,增強抗風險能力

小氮肥企業要力爭把規模做大,具體而言,可以有四種選擇:一是實行聯合,組建企業集團,以某一個效益較好的企業為核心,聯合幾個企業,爭取統一生產、統一經營的方式,增強聯合體的綜合實力;二是采取兼并,某個企業通過資本運營的方式兼并一個或幾個企業,從而形成一個規模更大的企業;三是企業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擴建,以擴張自己的實力;四是通過挖潛、改造方式,走內涵型擴大再生產之路,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競爭能力。

5.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實施名牌戰略

必須增加高濃度氮肥,如尿素、硝氨和復混肥比重,尤其是要根據不同作物和土壤而專門生產的各種專用肥,從而實現優化產品結構。同時,未來市場競爭是品牌競爭。品牌已取代產品本身而成為決定競爭成敗的關鍵。因此,要注重對品牌資產進行投資,大力宣傳自己的產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