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農墾區經濟的發展路徑

時間:2022-12-05 04:22:24

導語:試議農墾區經濟的發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議農墾區經濟的發展路徑

一、黑龍江墾區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1.資源豐富

黑龍江墾區的資源十分豐富,人口卻較少,人均耕地可達1.29公頃;墾區內水面面積高達28萬公頃,境內江河眾多,包括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嫩江等四大水系;人均牧地草場的面積也高于黑龍江省的人均水平。黑龍江墾區由于人少地多,資源豐富,其農業生產規模高于黑龍江省平均水平,更遠超于全國平均水平。大的生產規模為農業大機械作業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快速實現。

2.黑龍江墾區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

黑龍江墾區的農業機械總動力占黑龍江全省農機總動力的20.7%,大中型拖拉機、大型聯合收割機、噴灌機械的總量均較高。此外還擁有25架農用飛機及機場54處,這是黑龍江省內的其它地區不能相比的。黑龍江墾區的綜合機械化率高達80%以上,其中旱作農業田間的機械化率已高達95%,水田田間作業的機械化率也達到了達60%。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黑龍江墾區的農業機械化水平比黑龍江省平均水平高。墾區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大大推動了墾區農業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

3.農場人員的綜合素質較高

黑龍江墾區內的農業工作人員文化素質較高,遠超過黑龍江省內農業人員文化素質的平均水平。這對農業科技的大力推廣、普及和農業產品的轉化加工比較有利,同時為提升墾區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創造了良好條件,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科學化、市場化和集約化。墾區的農業科技不斷得到重大突破,創造出很多具有獨創性的科技成果,受到國家和有關部門的特別關注。農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也要高于黑龍江省乃至全國的平均水平,這些都為墾區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黑龍江墾區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1.大力提升墾區科技水平,建立高素質人才隊伍

首先應在墾區建立先進的技術創新體系,使其與我國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墾區相關的農業科研機構也要逐步加快改革的步伐,力求實現與企業間多種形式的互相結合,真正為墾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主力軍。要積極建立健全企業的技術創新體系、技術推廣體系、科技管理體系和咨詢服務體系等等。墾區更應重視并大力扶植民營科技企業,推動民營科技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如果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也就可以成功的將科技成果和市場相連接,促進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墾區科技的發展。其次,要努力培養一支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大力發展人力資源。高素質人才隊伍包括經營管理團隊、優秀的企業家、農場主等等,特別還要擁有一大批高素質的科技創新人員以及一支強大的員工隊伍。農場的工作人員是農業科技的主要實施者,員工的文化素質對科技成果的推廣、普及及應用程度具有直接決定作用。提高員工素質,不但要加強員工的技術培訓,還要讓他們積極參加各種技術革新活動,提高員工對新技術和先進設備的適應能力。

2.立足本地區自然資源特點,發展區域特色農業

不同地區由于自然資源的不同,農業發展程度也就不同也。應該按照區域內的資源特點,積極發展本地區的特色農業。如墾區內的北安分局、哈爾濱分局、九三分局等部分農場適宜采用農牧結合的模式,企業帶動畜牧業及種植業的發展,努力實現墾區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對于齊齊哈爾分局、綏化分局等西部生態脆弱區的農場,應采用生態保育式發展,進行人工種草,植樹造林,適當放牧,綜合治理土地的“三化”問題;而對于東部三江低濕平原地區包括農墾紅興隆分局、牡丹江分局的部分農場等由于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地勢低平,氣候較為濕潤,發展中應搞好流域治理工作,實行農牧結合,努力提高作物的產量以及生態、經濟、社會效益。

3.積極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墾區應集中建設一批大中型的農林水氣工程,繼續加大農田防護林的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農業,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積極建立有效的自然災害防御體系以及農業生態資源的預警體系,保證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只有不斷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才能為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作者:苑慶偉單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