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業經濟發展探索
時間:2022-09-29 11:29:25
導語:“互聯網+”農業經濟發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對社會經濟起到了強力的助推作用,還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式。作為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撐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其綠色、和諧、可持續的發展態勢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保障。信息全球化背景下,信息網絡技術逐漸成熟,也受到各界的廣泛應用。農業的發展也需要與時俱進,為了真正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互聯網+農業”的新型發展模式正是順應時代需求的全新趨勢。本文概述了“互聯網+農業”的基本模式,并且分析了“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旨在促進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有效措施;創新
古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曾言:“農業是其他技藝的母親和保姆,因為農業繁榮的時候,其他一切技藝也都興旺。”我國一直以來都是農業大國,農業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農業對促進國家繁榮富強、提升人民生活質量、保證社會秩序穩定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目前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在新時期,各行各業都在調整產業結構,但是農業生產模式單一、農產品標準化不足、農村互聯網基礎差、沒有完善的物流鏈等問題,都在制約著農業經濟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與廣泛的運用,為農業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1“互聯網+農業”概述
“互聯網+”是一種新業態。一般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傳統行業”,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將兩者簡單的結合,而是利用信息技術以及相關的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優勢互補,拓寬傳統行業的發展路徑,以適應新時期社會和人們的需求。它能夠充分體現互聯網對于社會資源的優化與重組作用,將互聯網的新型理念與思維與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相融合,全面提升社會的創新力與生產力。在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這是對于農業生產方式、產業模式與經營手段極大的創新,為農業產業鏈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物流等環節提供便捷性、實時性、物聯性以及智能性,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聯網+農業”能夠驅動農業經濟發展更加智慧、精細、高效、綠色、可持續,有效提升農業的競爭力。
2“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
2.1以大數據為基礎進行市場預測分析和農產品開發。農業產品大多數需要較長的種植與養殖時間,在此期間,市場波動不受控制,會出現嚴重的預測偏差,無論是農民還是頗具技術支撐的農業企業,都難以對第二年的農業市場行情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市場分析能夠提高市場預測的準確性,降低種植、養殖企業的風險,減少原料成本。以豬的養殖為例,豬周期的跌宕起伏都會帶來許多農民與企業的盲目投資,造成嚴重的損失。為了避免這一現象,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對豬的生長進行全程監控,全面了解出欄時間、對接商超、預期收益等。養殖企業與屠宰企業也能夠深入了解市場行情,避免惡意抬價。同時,還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計算,預測為豬周期的時間,通過對數據的收集、分析、研究以及建模,可以對行情的走向進行預估和預警,降低豬周期對于企業和農民的影響。此外,大數據技術還可以應用在產品研發中,對產品進行市場調研,分析當前消費者所需,提高新產品的成活率。2.2物聯網技術下的工業化種養殖。相比于傳統的種養殖模式,工業化種養殖首先可以有效防止養殖疾病的發生,提高種養殖產品成活率;第二,工業化種養殖可以調整種養殖的小氣候,進而種養殖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第三,工業化種養殖可以降低種養殖成本,減少生產費用;第四,工業化種養殖的產品更加綠色、健康。在物聯網技術下,標準化種養殖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在這種模式下,種養殖過程都在物聯網的監測和控制下,產品生長的全過程都可追溯,同時,可以進行全城數據采集,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對于產品安全的需求。以果蔬種植為例,可以通過物聯網控制各種種植指標,例如灌溉面積、施肥、農藥等,不僅可以節水、省肥,還可以減少農藥用量。2.3建立多形式農產品交易電商平臺。電子商務能夠縮短生產和消費的距離,既發揮迂回經濟的專業化分工的效率,又縮短迂回經濟條件下的生產和消費的距離。電子商務對農業經濟的“增加商業機會、降低交易成本、減少庫存、縮短營銷周期、減輕對實物基礎設施依賴、全天候商業運作”等優勢對傳統農業產業轉型與升級作用巨大。發展農業電子商務,能夠推動傳統農業經營模式轉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我國農產品種類豐富,但是受傳統銷售方式的約束,農產品存在“難賣”的問題,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建立電子商務平臺,能夠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需求收集和價格,以網絡技術為支撐,依托農業產品生產基地與物流配送系統,為提高農產品品牌形象、拓寬客戶群體、改善服務質量、優化銷售手段帶來了重要影響。由于農產品的特殊性,建立電商平臺時應當注意人才的選拔、管理模式的選擇以及技術需求。農民與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狀況建立電商平臺。首先,如果原有基礎較為穩定的互聯網優勢,可以進行適當的擴張和轉型;第二,可以將傳統批發市場轉型為農產品電商平臺;第三,可以將自己的農產品進行品牌包裝,打造垂直農產品電商平臺,并且逐步擴張品類。
3結束語
農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衣食住行涉及到最基礎的民生,有著極為龐大的剛需消費市場。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傳統的畜牧養殖行業一直存在生產效率不高的特點。龐大的市場空間,以及潛在的行業痛點。互聯網下的農業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多行業的加入與支持,愿景才會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龔鳳梅.“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的策略分析[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6):44.
[2]丁培軒.“互聯網+”時代的農產品營銷與農業經濟發展研究[J].農家參謀,2019(11):2.
[3]韓靜.“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智庫時代,2019(21):45.
[4]胡文雪,方潤.農村電子商務:推動“互聯網+”農業的引擎[J].黑河學刊,2019(3):12.
作者:胡耀華 王輝輝 胡建珍 單位:江西省峽江縣農業農村局
- 上一篇:央企內部控制測試問題及建議
- 下一篇: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與經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