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業技術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時間:2022-02-22 10:02:00

導語:淺談農業技術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農業技術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摘要:在農業土地資源短缺環境下,人們對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創新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且對其推廣應用,有助于促進新農村建設,不但能夠對農業經濟發展起到良好改善作用,而且能夠促進我國農業整體發展以及新農村建設等。在農村發展中,可以確保農民獲取經濟利益,也能夠對社會效益提供有效保證,提升資源節約效果,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發展,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對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農業經濟增長

在人口增加和土地資源短缺現狀的情況下,世界各國進一步提升了對農業技術創新的重視,更加注重實現農業生產的高產高效,降低農業技術創新成本。但是在農業生產發展中,對于生態效益卻有一定忽視,導致農業技術創新性不夠,在此基礎上,就需要積極創新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

1環境友好型農業及其技術創

環境友好型農業的建設及發展是基于生態環境,國家在農業產業發展中,需要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即在農業經濟發展中開展的一系列經濟活動,要注重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經濟發展嚴格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加大對先進農業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促進農業的現展的同時,也能夠對生態環境起到保護作用,最大化減少資源浪費,促進人與自然、經濟的和諧相處。環境友好型農業發展即為農業生產中注重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有效保護自然資源。不管是哪一種農業活動開展中都需要遵循自然規律,通過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提升現代農業生產及發展科學性,進而提升農業生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新環境要在先進生產模式的應用下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但當前我國環境和專業人員數量不多,導致無法對農業經濟價值實現提供人才支持,所以導致在當前農業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中存在矛盾[1]。農業技術創新能夠直接影響現代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即為實現環境資源和農業生產發展之間的平衡,促進農業生產技術的穩定性和持久性發展,但是在此過程中存在有收益穩定性不足、風險大等特點。同時,我國民營科研場所及農業企業的發展存在起步較晚,研發資金不足,水平偏低等問題[2]。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進一步提升對現代農業人才培養的重視,提升農業科研投入等,以此提升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的創新性,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友好農業生產技術在我國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能夠對農業生產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我國在農業技術應用及推廣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人才和設備不足,沒有建構完善的技術推廣體系。我國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發展還處于初始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為簡單易行和成本偏低新技術的推廣難度大,這也是研究重點。

2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現狀

2.1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性不足。在我國農業發展中,重心逐漸從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轉向農業技術創新,但是和國外農業技術發展相比,我國農業技術創新起步比較晚,只是基于國際上先進技術進行創新和應用,存在較強的依賴性。相對來講,自我創新性不足,實現技術改進存在較大難度。另外,沒有明確的技術創新目標,由于受到科研投入資金以及科技人員創新能力的限制,導致我國當前農業發展沒有足夠的創新性。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視度不足,甚至部分科研人員依舊是傳統農民思想,農業人才培養體系不夠完善,人才數量增長較慢,制約了我國農業技術創新發展。2.2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開發及研發難度大。我國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在發展中,開始于對國外先進技術思想的模仿,對于我國農業生產以及技術研究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就算是實現了對當前某些技術的模仿,對其深刻含義卻沒有深入了解,從而直接影響了現代農業技術的創新發展。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研發也具有一定難度,所以研發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直接影響了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對于農村經濟發展也具有一定阻礙作用。2.3農業技術經濟收益存在較大風險。農村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研發存在較大難度,需要投入大量的實踐,另外在研發工作實施以及應用過程中風險也較大,研發成果的實際應用也會出現不適應情況,從而直接影響農村經濟收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研發過程的不確定因素比較多,也存在部分外來因素的影響,導致當前農業生產科技性不足,新技術應用性不足,從而影響農業新技術的應用效果,影響農業經濟收益,對于新農村建設及發展具有一定的不良影響。從農民視域分析,土地是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因此需要提升對農業技術研發中收益不確定性的重視[3]。

3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對農業經濟增長的有效促進

3.1加大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環境友好型農業發展直接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及社會發展,我國在很早之前就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并在研發過程中逐漸加大資金投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科研人員在進行科學技術研究中也需要提升對其轉化方式的重視。在解決以上問題時,先要解決的是農業創新的技術供需問題,在之前的研究中通常會在實踐和資金上投入較大,但重視度不高,容易直接影響研究人員的積極性,針對這一問題,不僅要提升政府的補貼,還要從政策上實施指導,加大對新農業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對農業經濟發展起到的良好指導作用。3.2建構完善的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政策機制。傳統農業發展中,人們沒有充分重視環境保護的研究,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人們逐漸提升了對環境保護的關注,但在環境保護中單純依靠人的自覺性明顯存在不足。這就需要建構完善的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機制,不但要建構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還要加大在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提升農業技術人員的研發積極性,從而有效壯大我國環境友好型農業體系建設,從政策視域針對農業技術發展建構相應的創新體系,以能夠對其技術創新和發展指導明確方向。3.3完善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資金投入制度。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的創新發展,必須要持續關注和重視,短時間內并不能實現創新效果。所有技術在研發階段對于資金和時間的需求量比較大,但是目前在我國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發展中還沒有建構完善的資金投入制度,導致部分技術無法有效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傳統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研究,主要依靠政府的資金補貼,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所以對于技術創新及應用的支持力度還是不足。縣級區域在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發展中,重視度不足,對于其他農業項目安排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從而阻礙我國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發展。這就需要積極優化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資金投入制度,提升不同組織在技術創新中的參與作用,進一步提升資金投入力度,基于多方面渠道降低政府資金壓力,建構完善的投資體系,從而對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發展起到促進作用[4]。

4結束語

想要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最為重要的就是農業技術創新,為我國社會農業發展起到重要促進作用。以上關于我國農業發展現狀分析基礎上,應該充分認識到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和農業經濟發展相關性,從而對我國農業發展起到良好促進作用,為我國新農村建設提供相關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王顯桐,孫坤,張迪.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探究[J].中國民商,2019(9):8.

[2]賈國斌.淺論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J].農業與技術,2019,39(13):172-173.

[3]董亮亮.精準扶貧下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8(2):331.

[4]陳桐.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7(2):232-233.

作者:周萍 臧傳軍 單位:淄博市農業行政執法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