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眾籌風險及對策研究
時間:2022-02-22 10:21:15
導語:農業眾籌風險及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互聯網經濟發展,網絡眾籌的商業模式也逐漸出現。目前我國的眾籌平臺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其相應的行業規則尚未有效建立,導致眾籌模式存在潛在的風險和問題。基于此,對農業眾籌風險及對策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探尋了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的行業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農業;眾籌;風險;對策
農業發展本身具有一定的隨機性,眾籌平臺在根本上能夠有效地對沖農業風險,促使農業種植保持可預期的有效收益。然而在實際運作層面,眾籌雙方可能存在違約風險,同時相關法律監管制度尚未發展成型,導致相關商業運作模式存在一定的爭議和問題。對此,政府監管和市場機制應該被充分重視,促使農業眾籌模式發展獲得更多的保障和監管措施,使相關產業能夠順利有效地合作,為農業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方向。
1農業經濟進行眾籌發展的必要性
1.1農業眾籌發展是解決當前農業問題的新途徑。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發展,城市對農村形成了巨大吸附力,大量農業人口轉至城市打工,導致農村的人口不斷減少,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的社會問題增多。農民進入城市工作,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農業生產不穩定、農村缺乏穩定的投資、農業經濟作物銷路存在問題等,導致農業經濟發展出現瓶頸。對此在新的眾籌模式下,農業發展能夠獲得更多的投資機會和銷路,促使農業發展保持一定活力,給農村農業經濟提供動力和途徑。1.2農業眾籌模式對沖了農業種植的風險。在我國現有的市場機制下,農產品的價格波動較大,農業經濟經常在破產和盈利的區間波動,導致農業經濟的穩定性降低,打擊了農業發展的積極性。隨著眾籌模式的應用和建立,農民可以在種植前獲得一定的資金,降低農業種植的成本。此外,消費型眾籌模式給農民提前鎖定了銷路和價格,使農業市場的銷售問題得以有效解決,促使農業經濟的發展更加穩定。1.3農業眾籌模式減少了農產品流通環節,促使農作物的質量得到監督和保障。在傳統的農產品銷售過程中,農產品需要經手多重經銷商的加價,最終才能到達消費者的面前,導致農產品的價格優勢消失,同時農民的收益也相對較低。采用消費型的眾籌模式,能夠有效地減少流通環節,實現種植者和消費者的直接對接,促使雙方的經濟利益能夠獲得更多的實惠。此外,消費者和種植業的直接聯系,能夠實現對農產品種植的監督,開發一些農業旅游等副產業,促進農業經濟的多向發展。1.4農業眾籌促進了農業種植資源的整合和農業品牌的建立。在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中,農業種植多是“散兵游勇”,導致當地的資源整合困難,增加了農業種植的風險和成本。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以及農業種植技術以及經濟運作方式得以在網絡上有效整合,促使當地農業經濟進行合作化運營,使得當地的規模品牌效應得以有效建立,促使當地農業經濟邁入新的軌道。這其中,農業眾籌在網絡上的價格指導和銷路對接,對相關種植業的信息整合有著重要的作用。
2農業眾籌存在的風險
2.1自然風險。自古農業種植就有“靠天吃飯”的傳統。隨著社會的發展,雖然農業產量得到有效保證,但是一些農作物自然條件比較特殊,對農業產出難以進行有效的預估,導致農業眾籌方式在自然因素上存在違約風險。2.2運營風險。農業的商品具有特殊性,對庫存和物流等發貨方式有著多樣的要求。因此農業種植戶可能對相關運營費用的合理估算存在困難,導致自身的成本大幅上升,最終造成農業生產的虧損。此外,我國的農村基礎設施雖然有了大幅提升,但是農業種植方式仍是以散戶為主,也造成了其在存儲和物流交通上的不便。2.3法律風險。眾籌方式是市場新興的商業模式,其法律監管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眾籌方存在集資詐騙的風險,投資散戶無法對眾籌方的信息進行有效確認,導致詐騙風險的提升。另一方面,投資方難以對農戶提供的種植產品有效鑒別,導致存在潛在的商業欺詐行為。2.4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風險。信息不對稱指投資雙方掌握的信息無法有效地確認,而第三方眾籌平臺往往聲明自身不會承擔投資過程中的風險,導致出資方和農戶無法達成有效的信任,致使相關眾籌項目難以大規模地開展,而且一旦出現欺詐行為,則會導致相關商業模式受到致命打擊。
3針對農業眾籌存在的風險應該采取的一些措施
3.1提升農業運作技術含量保證穩定生產,同時購買農業保險降低眾籌雙方的損失。對種植戶存在的產量風險,政府可以帶頭成立一些農業產業園區,并聘任技術人員對農戶的種植技術進行幫扶,使相關的產量風險降到最低。此外,農戶也可以聲明,會用部分資金進行商業保險的購買,促使投資雙方的收益都可以得到一定保障。3.2促進農業種植規模化發展,通過第三方物流體系降低運營成本。農業種植雖然比較分散,但是政府可以成立一些規模化的商品運輸中心,通過物流企業的牽頭投資,促進農業地區物流體系的快速發展,促使農業種植的運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3.3加快相關監管法律的設立,對農業眾籌資質進行。科學評價和認證在農業眾籌商業模式運作的過程中,政府應該加速相關法律的制定,以此降低雙方在商業行為中的潛在風險。例如,在眾籌平臺中引入第三方評價和擔保機構,促使眾籌雙方的信息保持公開對等和真實性,使相關商業模式順利開展。3.4眾籌平臺等第三方平臺要建立商業信譽監管機制。眾籌平臺作為中介機構,也應該在眾籌過程中承擔一定的責任,并利用平臺的管理機制,對農業眾籌模式進行合理化的控制,使相關商業模式的發展達到平衡。例如,平臺可以將眾籌資金分批發給種植戶或者預付定金,防止商業合作過程中出現較大的違約事件。
總之,農業眾籌是我國網絡經濟和農業種植結合的新的商業發展模式,在風險對沖、商業營銷方面都有著巨大的作用和潛力。我國在國策上長期保持對農業發展的重視,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加速對農業種植商業模式的分析和研究,使農業發展找到新的方向,為農業市場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增強相關市場的活力和潛力。
作者:司余娟 單位:上饒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策略研究
- 下一篇:休閑農業空間四維度技術路徑構建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