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推廣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16:11: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技術推廣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技術推廣論文9篇
第一篇:農業技術推廣對種植業發展的作用
[摘要]農業種植業的發展離不開現代科技的支持,雖然目前已有很多先進的技術,可提高產量和質量,但因為推廣力度較小,未能在全國普遍應用。本文先分析了農業技術推廣對種植業發展的作用,然后指出了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解決的建議。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種植業;現代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特別在現代化社會,科學技術的作用日益突出,應予以高度重視。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作為基礎經濟產業,全國各地發展情況卻大為不同??萍悸浜笠约皯玫牟痪馐侵饕蛑?,東部地區經濟技術發達,但中西部則相對落后,很多現代化技術無法推廣到中西部,勢必會影響到農業發展程度。在提倡發展新農村的今天,必須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發揮其在農業種植業中的作用,從而推動我國種植業的發展。
1農業技術推廣對種植業的作用
1.1有利于提高產量和質量
我國新型農業技術推廣論文
1我國新型農業技術推廣的有效途徑
在高等學校以及科研單位進行對新型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高校以及農業單位主要的優勢在于擁有人才以及技術上的優勢,可以在新型農業運用的過程中提供技術支持。這些新時代的人才在學習新型技術時,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通常會比較強。我國平均每個省份都會設立1~2個農業高校,因此這對新型農業技術的普及是有著很大幫助的。高校也可以參與到對新型農業的推廣工作中去,可以組織高校的學生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直接的將所學到的新型農業科技推廣到農村中去。農業類高校作為對新型農業技術進行直接研究的教育基地,通常在教學的過程中會存在著理論同實際脫軌的現象,教學的內容已經明顯跟不上生產的步伐。因此讓學生下到農村去,將其學到的新型農業的科技應用到實際生產過程中去,不但有利于對新型農業科技的推廣,也有利于高校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應用。
2我國新型農業技術推廣中應該遵從的原則
2.1對農民以及市場的需求重視的原則
在對新型農業科技進行推廣的過程中,應該與農民以及市場的需求相適應。只有與市場相適應,農民才會更愿意接受新型的農業科技。在市場中對農民進行引導,將農業進行產業化的轉型。當代的農民都是有自主經營權的。對新型農業技術進行推廣的過程,已經不能夠用傳統強制行政命令的方式了,而是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的考慮農民的需要,推出農民所需要的技術,解決農民的燃眉之急,這樣才能真正的將新型農業技術在農村進行推廣。
2.2將政府作為主要的推廣力量
沼氣生態農業技術推廣論文
1沼氣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和應用中的困難
1.1農民觀念上的排斥
我國是一個農業古國和農業大國,有著悠久的農業文明,廣大農民已經習慣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另外,由于資金投入、技術服務、文化素質以及社會經濟大環境等方面的限制,造成農業新技術在推廣應用中難度大、周期長、短期效果差。我國的沼氣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前三個階段都因為質量管理不規范、資金保障與技術服務不到位等各種原因而先后衰落,給農民造成了思想上的陰影。
1.2沼氣生態農業推廣技術上的困難
沼氣生態技術是以沼氣應用技術為紐帶,連接養殖技術、種植技術、農業工程技術等各技術的綜合體系,這套體系隨著各種專門技術的發展而發展,也受到這些專門技術的發展水平和組合方式的制約。在各地的實際推廣中,形成了以甘肅省為代表的西北地區“五配套”模式、以遼寧為代表的北方地區“四位一體”模式、以廣西為代表的南方地區“豬—沼氣—果”模式。然而,在推廣過程中,不同地區農民掌握沼氣技術的程度不同,沼氣配套技術的發展狀況等因素,都對沼氣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帶來了實際困難。另外,不同地區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也是自己先研究學習然后再進行本地示范性的推廣,這一過程也不同程度地對這項技術的推廣應用造成影響。
1.3缺乏資金和政策的支持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分析論文
一、加強市場指導,強化信息服務
在農副產品日趨商品化和市場化的形勢下,農戶增收的愿望十分強烈,但農民對市場經濟表現出畏懼和盲從的心理,一方面,是“怕”字當頭,對一些好的種植項目不敢嘗試。缺乏對市場的開拓意識、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表現出畏懼心理,大面積土地進行傳統作物種植造成重茬嚴重,連年減產;另一方面是項目選擇盲從,看人家種什么自己就種什么。如前兩年種植月莧草,很多農民盲從,使生產發生虧損,對市場產生了畏懼。農民對市場的畏懼和盲從從根本上說是市場信息和反饋機制的不健全造成的,或者說農民無法得到市場信息。農業服務部門應承擔起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的職責,把它納入到農技推廣的范疇。一是各級農業部門特別是縣、鄉兩級,應以農經站為依托,配備專門人才組成信息咨詢服務機構,建立信息服務體系;二是從省到市(地)到縣要增加投入,建立計算機網絡,為農民提供種植、養殖等市場供求預測的信息服務和指導;三是在對農民培訓農業技術的同時,向農民市場信息和講解市場營銷方面的基礎知識,培養農民市場經濟意識,引導農民種植。
二、加強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專業農技推廣
產業化經營是農業逐步走向現代化的現實途徑之一。各地實施農業產業化的支柱產業不盡相同,應該加強這些支柱產業的專業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這方面我們的農技推廣工作顯得力不從心。一方面,人才缺乏。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點一直都是糧油生產,而從事經濟作物和特種種植的技術員很少。另一方面,經濟作物的綜合配套技術不完善,缺乏農業技術標準和生產規程。如生產“無公害”蔬菜、藥材等就沒有明確的農業技術標準和生產規程。加強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專業農技推廣,一是要轉變觀念。農業產業化需要什么技術,我們就要研究、示范、和推廣什么技術。當前要將主要從事糧油生產的技術推廣轉移到支柱產業的專業技術推廣,拓寬農技推廣工作的范圍。二是培養人才。要鼓勵廣大農技推廣人員投入到新的產業技術推廣中去,通過試驗示范,知識更新,逐步成為新產業的行家里手。三是加強綜合配套技術的推廣。農業產業化的專業技術推廣是一個綜合配套的技術推廣,包括耕作制度、品種的選擇、栽培模式、配方施肥、植物保護等,需要對現有的應用研究成果進行中試、熟化和轉化,促進技術集成和組合,形成農業技術標準和生產規程。將一套綜合的、標準化的技術完整的推廣給農民,使其實現分戶經營,規模種植,形成一個產業。農技推廣工作中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專業技術推廣有無限廣闊的領域。
三、加強農民帶頭人培養,積極發展專業技術協會
很多地方有較好的經濟基礎,但就是上不了項目或上了項目搞不成規模,這關鍵是缺乏農民帶頭人,缺乏示范帶動作用。這就需要培養農民帶頭人,發展專業技術協會。
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論文
一、當前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和市場需求格局的變化,我國農業技術的推廣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影響了農業技術對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畜禽發病死亡每年直接經濟損失達238億元,相當于畜牧業總產值的2.82%,農民平均年損失26.44元。豬、禽的死亡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農民人均將減少損失1.87元,按出欄后的價值計算,人均可增收9.76元。另據測算,如果我國通過推廣先進技術,是我國化肥利用率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每年可以節省成本252億元,畝節省成本12.9元;如果使我國農藥的利用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每年可以節省成本90億元,畝節省成本4.6元。
1、農業推廣資金投入不足,制約著推廣力度。發達國家農技推廣經費一般占到農業總產值的0.6%~1.0%,發展中國家也在0.5%左右,但我國不足0.2%,人均經費更少。因經費不足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卸包袱”,出現了“線斷、網破、人散”的被動局面。
2、我國農民對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接納能力差,并且缺乏采用新技術的需求動力,影響農業新技術成果推廣轉化質量。一方面,農民的文化素質制約了他們對高新技術的接納能力。另一方面,在農業內部,作為市場主體的農戶更加懂得比較科技投入的成本和預期收益,只有當他們認為預期收益高于預期成本時才會選擇新的生產技術,農業科技使用的高風險性又使得他們在有限的資本和勞力的投向上顯得更為謹慎,農戶對可替代的新技術選擇反應遲鈍,缺乏內在的需求動力。
3、傳統的農業科技推廣從推廣項目選擇機制、技術上不能適應變化中的農戶生產需求。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科研、推廣基本是以提高農產品數量為主要目標。現代農業面對的是一個買方市場,消費需求多樣化,品質高端化,農業生產處于大的結構調整中,同時作為農業技術推廣的最終接受者的農戶隨著生產與經營行為的改變,他們對技術需求的行為也發生變化,主要體現在對傳統的糧食生產技術需求迫切性下降,而對經濟作物生產技術的需求逐步增加;由原來對高產技術的需求對優質技術的需求,由節約資金技術的需求轉變為節約勞動技術的需求。但現行的農業技術擴散機制是以提高農作物特別是糧食作物的產量為主要目標,建立在“地區目標群體的社會經濟條件具有完全同質性”這一假設基礎之上的,自然不能同農戶的生產需求相適應。
4、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積極性不高,影響農技推廣效率。在現行農業推廣制度下,農業技術推廣及開發的速度,效果,服務質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廣主體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掛鉤,農業制度對農業科技進步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
我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論文
一、存在的問題
1.體制不順
我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既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又是一個很苦很累的職業,從業人員要有吃耐勞的敬業精神,更需要長期學習實踐、摔打磨煉才能勝任工作。這就要求農業科技人員隊伍相對穩定,有較為獨立的工作和成長環境,有健全的機構、順暢的體制作保障。但部分地區農技推廣人員編制還在鄉級政府,工作考評、提拔使用均由鄉里說了算,直接導致編制職數被擠占,專業人員還會被調去搞其他方面的工作,很難集中精力潛心鉆研本職專業和工作。
2.投入不足
農業科技投入相對其他行業較少。農技人員推廣經費、辦公經費、公務用車等方面應有的投入嚴重不足,不安心自己的農業推廣工作,沒有能力為農民提供及時快捷的技術服務。
二、建議
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論文
摘要: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已進入關鍵時期。通過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必要的對策。
關鍵詞: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1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存在問題
1.1基礎設施和條件建設薄弱
近年來,國家和省政府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資金投入逐年加大,但從總體投資規模與現實需要看差距仍很大,加上聊城市縣鄉財政困難,資金投入相對較少,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基礎設施和條件建設仍相當薄弱。據冠縣農業局調查,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主要表現為“五缺”:一是缺少辦公用房的達70%;二是缺少儀器設備的達60%;三是缺少交通工具的達95%,絕大部分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靠騎摩托車下鄉;四是缺少農業試驗示范基地的達98.5%;五是缺少運轉經費。
1.2農業技術推廣主渠道作用不明顯
微信平臺下的農業技術推廣論文
1微信的優點
微信與微博相比具有不必借助媒體、暴光率高等優點。微信與短信相比具有免費、定制化、人性化推送等優點。微信與APP相比具有開發成本較低、維護成本低等優點。
2微信平臺技術
微信公眾平臺支持編輯模式和開發模式,編輯模式所支持的功能有限,本文以開發模式來討論微信公眾平臺的技術原理及實現方法。
3微信的應用
3.1建立微信公眾服務平臺
績效分析下的農業技術推廣論文
一、農業技術推廣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評價指標選取的原則
農業技術推廣評價中使用的指標體系,是指衡量農業推廣項目實施或者完成的優劣或者效益的大小,實施方案和決策目標是否合適等的重要尺度。在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時,很關鍵的是評價指標的選取。由于農業技術具有活動的多樣性和目標的多元性的特點,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并不容易,為了使指標的選取符合評價的要求,在選取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1.實效性原則
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要充分體現績效評價的目的,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總體戰略緊密聯系,體現技術推廣的實際情況和基本規律,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
2.科學性原則
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論文
1國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特點
相對于我國的農業體系,世界的農業技術是比較完善的。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政府主導作用;二是多樣化發展。世界的農業研究體系多種多樣,對于我國農業多元化技術推廣體系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
1.1政府主導是農技推廣體系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世界上由政府主導的農業體系主要是歐美等發達國家在二戰后建立起來的各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至今發展中國家也有很多體系。隨著各國科技的發展,政府在農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各國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和人員對農業技術進行推廣,現在全世界有超過200多個國家級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五十幾萬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說明目前世界的農業推廣體系已基本完成,并成為政府推動農業現代化的一種重要的手段。
1.2對比于政府主導的農業推廣體系
世界的農業推廣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有很多教育機構參與,有的是國家級的科研,有的是私人企業為謀利而進行推廣,技術的差別也是五花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