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技術發展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03 05:00:00
導語:林業信息技術發展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信息技術;林業;發展;影響
論文摘要:受信息技術的影響,林業經營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過去單一、粗放的經營管理向精準、優化與決策的模式轉變,形成了無紙化辦公、林業經營精準化、森林資源管理規劃化的格局,但在資源的使用、精準計測、監測和人才需求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和解決。
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點所在。進入21世紀之后,林業經營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過去單一、粗放的經營管理向精準、系統的模式轉變,因此提出了“精準林業”的概念,即指盡可能的應用現代高新技術對有關林業生產、經營管理、戰略決策過程中的自然、經濟和社會信息進行收集、存貯、傳遞、處理、分析和利用,建立包括林業數據庫、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森林資源核算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專家系統、模擬模型系統、計算機網絡、遙感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和遠程通訊等一體化、智能化、數字化的現代林業技術體系,而這一切都必須依賴于信息技術[1]。
1信息技術的發展
信息技術是在信息科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導下擴展人類信息功能的技術。
1.1內涵和外延
信息技術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綜合的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互相滲透、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將形成以智能多媒體信息服務為特征的時空大規模信息網,是以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為主要手段實現信息的獲取、加工、傳遞和利用等功能的技術總和[2]。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技術:
1.1.1傳感技術——信息的采集技術。傳感技術是擴展人獲取信息的感覺器官功能。進行信息識別、信息提取、信息檢測,它幾乎可以擴展人類所有感覺器官的傳感功能,傳感技術、測量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遙感技術,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1.1.2通信技術——信息的傳遞技術。通信技術可實現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轉移。可以看成是從“現在”向“未來”或從“過去”向“現在”傳遞信息的一種活動。
1.1.3計算機技術——信息的處理和存儲技術。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主要實現對信息的編碼、壓縮、加密和再生,存儲技術有內存儲技術和外存儲技術,主要實現計算機存儲器的讀寫速度、存儲容量及穩定性的管理。
1.1.4控制技術——信息的使用技術。控制技術即信息使用技術是信息過程的最后環節,它包括調控技術、顯示技術等。
1.2信息技術功能
概括起來有四個方面:①信息識別:包括文字識別、語音識別和圖形識別等。通常是采用一種叫做“模式識別”的方法。②信息傳遞:實現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轉移。③信息處理與再生:在對信息進行處理的基礎上,還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層次的決策信息,這稱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處理與再生都要依賴于現代電子計算機的超凡功能。④信息施用:是信息過程的最后環節。
1.3信息技術發展趨勢
高速、大容量。速度越來越快、容量越來越大,無論是通信還是計算機發展都是如此;綜合化。包括業務綜合以及網絡綜合;數字化。一是便于大規模生產,數字設備是單元式的,設計非常簡單,便于大規模生產,可大大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綜合,每一個模擬電路其電路物理特性區別都非常大,而數字電路由二進制電路組成,非常便于綜合,要達到一個復雜的性能用模擬方式往往綜合不起來;個人化。即可移動性和全球性。
2林業信息技術的發展
2.1林業信息技術
林業信息化并不是一個新概念,發達國家60年代初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開始進入各個領域,并逐步實現了系統化、深入化、集成化、網絡化、智能化和虛擬化。隨著DBMS的發展和完善,以屬性數據管理為主的森林資源管理系統盛行一時,這類系統采用數據庫技術進行組織、存儲、處理和分析,提高了數據處理的質量和速度,推動了森林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不難發現,這種單純分析屬性數據的方法,缺乏對資源空間分布特征的綜合分析,因此利用它形成的決策信息,有明顯的局限性。到90年代,林業信息化有了全面的擴展,形成了以3S技術為支撐,采用RS監測與地面調查技術相結合的雙重分層抽樣遙感監測體系[2]。
2.2林業信息技術在我國的發展
我國林業部門從80年代初開始使用DBMS進行生產管理,采用的是局部(部門)引進,局部消化的方式。80至90年代末,國家林業局(原林業部)在1992年設立信息中心,開始了信息化建設的點滴積累,提出了“數字林業”建設目標,建立了森林資源數據處理系統(DPS)、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MIS)、森林資源決策支持系統(DDS)、林木良種管理信息系統、主要經濟樹種在線查詢系統等。進入21世紀,“數字林業”建設進展順利,林業信息系統已覆蓋全國,基于“3S”技術的森林資源、造林綠化和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的現代化林業管理體系正在逐步建立。林業檔案數字化工程已完成,國家林業局政府網站建設進一步完善,內容不斷豐富,信息量不斷增加,并與新華社、國家圖書館等70多家網站建立了鏈接,林業信息化建設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
3信息技術對林業的影響
3.1實現了無紙化辦公
根據林業政務信息化“十一五”工作的核心內容[4],林業政務信息化建設圍繞國家“三網一庫”建設的要求,利用網絡技術搭建了技術先進、運行穩定、功能相對齊全的網絡平臺,建設了國家林業局門戶網站、辦公業務網、辦公業務資源網和各類管理信息系統及專業數據庫。提出了林業信息庫建設方案,實現人員、樹種和野生動植物數據收集、存貯、傳遞、處理、分析、利用、,基本完成了無紙化辦公[4]。
3.2林業經營由粗放轉入精準
圍繞“精準林業”,各級林業部門在二類調查中利用遙感、航片、衛片、無人機、地面近景攝影、三維激光掃描、電子角規、GPS定位等技術進行數據的精確獲取,通過GIS進行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的管理,完成森林資源檔案管理和林業專題圖的制作;在森林火災的預測預防上通過GIS的空間分析功能,實現火點位置查詢和林火蔓延模擬,并計算最佳撲火路線和撲火時間,科學合理的制定撲救方案;在造林地塊和造林方式上利用GIS將坡度圖、坡向圖、土壤圖、高程分帶圖和森林區劃圖進行疊加作為立地分析的復合因子圖,進行適地適樹的分析,使林業由粗放經營轉入精準經營[1]。
3.3規劃森林資源管理
在發達省份的林業部門已經將GIS技術、ES技術、DSS技術、空間數據挖掘技術結合,依據森林資源管理的基礎信息,建立了造林專家知識庫、決策支持模型庫,在數字化圖上實現造林決策、獲取造林規劃圖,并對林分和單木的區域生長量進行預測和模擬,實現森林資源管理的優化和規劃。
4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
4.1應用不夠深入,信息資源浪費
林業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投資巨大,但目前林業信息化開發、應用不夠,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5]。如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專家系統、決策支持系統、森林資源核算系統在森林資源管理中的應用才起步,目前只限于利用計算機進行林業數據采集、處理、屬性數據管理及各類專題圖制作等研究,對于進行空間數據分析和從這些數據中進行挖掘,宏觀快速提供森林資源信息,優化森林資源管理上沒有形成規模。因此應該對這些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合理建設適合我國林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網絡體系,實現資源充分共享。
4.2精準計測、監測在林業上的應用沒有普及
目前,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高新技術正加速滲透和武裝林業。特別是“5S”(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專家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技術已成為科技興林的重要手段。衛星遙感、紅外監測、飛機化學滅火等高新技術使森林預測、監測、控制、病蟲火害防治、荒漠化防治、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過去無法用常規技術或手段解決的問題,現在由于RS和GIS的介入開始變得相對容易。但在森林經營和管理中的應用范圍和水平,完善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監測網絡,提高森林災害發生的預測預報率,實現森林培育和管理中的減災增效,探索建立森林養分和肥料信息系統,完善林木育種軟件及豐產栽培模型,適度發展“精細林業”,精準森林資源核算的應用上還處于初級階段,沒有普及應用。因此國家林業局應宏觀調控并加快國家林業局網絡工程建設,建立并完善各類林業專業庫、各類森林資源管理信息、決策支持系統設,促進林業經營管理和決策的科學化。
4.3林業高新技術人才缺乏
林業信息化對人才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專門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RS技術、GIS技術,還要對林業知識有所掌握,目前我國特別是基層林業單位,從事林業信息研究、網絡管理,3S技術的專業性人才奇缺。因此應該加大林業高等教育和高職教育,培養更多的林業高新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馮仲科、趙春江、聶玉藻等著。精準林業[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6第1版.
[2]閆利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趨勢[EB].維普資訊.
[3]張春花。廣東林業信息化現狀及對策建議[J].廣東林業科技,2005年第21卷第4期.
[4]王慶杰,靳愛仙,楊新民。林業政務信息化發展與研究[J].林業資源管理2006年4月第2期.[5]趙海燕、吳雄海、吳煒娟。信息技術在林業中應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林業產業,2006年12月.
- 上一篇:園林綠化移植技術管理論文
- 下一篇:西瓜大棚春提栽培技術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