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規程指導無公害蔬菜高產論文

時間:2022-06-29 11:21:00

導語:技術規程指導無公害蔬菜高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技術規程指導無公害蔬菜高產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國內外無公害蔬菜標準體系現狀的分析,結合國內對無公害蔬菜的研究與生產實踐,對無公害蔬菜的發展對策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重金屬污染;生物防治;生物農藥

1、引言

從世界范圍來看,對于無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現過許多相似的提法,諸如清潔蔬菜、健康蔬菜、無農藥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尚未對無公害蔬菜的概念形成統一的說法。筆者認為:以國家頒布的《食品衛生標準》為衡量尺度,農藥、重金屬、硝酸鹽、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蟲卵等)等多種對人體有毒物質的殘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圍以內的蔬菜產品,可統稱為無公害蔬菜。[4]

早在20世紀20年代,國外就開始發展無公害蔬菜,其主要生產方式是無土栽培。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單用營養液膜法(NFT)栽培無公害蔬菜的國家就達76個。在新西蘭,半數以上的番茄、黃瓜等果菜類蔬菜是無土栽培的。日本、荷蘭、美國等發達國家,采用現代化的水培溫室,常年生產無公害蔬菜。工業高度發達的日本,其許多城市郊區的蔬菜良田被工業廢氣、廢水、廢渣所污染,良田耕作層內的鎘、銅等重金屬大量富集、積累,致使蔬菜產品內的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消費者重金屬慢性中毒現象時有發生,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政府曾撥給大量的專項資金,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對“重金屬污染”問題進行攻關。通過多年的努力,探索出客土換層、地底暗灌、配方施肥、生物固定等綜合農藝措施。[1]

我國無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產始于1982年,全國23個省、市開展了無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與推廣工作。通過幾年的研究實踐,探索出一套綜合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污染的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1985年全國推廣無公害蔬菜生產面積60萬畝。

2、無公害蔬菜研究與生產現狀

(1)研制開發了一批高效、無毒生物農藥,總結出一套以生物防治為重點的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所謂生物防治,籠統地講,是指病蟲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學防治或植物保護的生物學防治方法;確切地說,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謝產物來控制有害動、植物種群或減輕危害程度的方法。我國廣大的蔬菜科技工作者和蔬菜種植示范戶在長期的研究與生產實踐中,探索總結出一套以生物防治為重點的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即:在加強農業防治的前提下,在蔬菜病蟲害發生期使用高效、無毒生物農藥,并設法保護天敵;萬一上述措施不奏效時,科學合理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并嚴格控制農藥的安全間隔期,盡量減少施藥次數和降低用藥濃度。[2]

(2)初步探索出治理菜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辦法,蔬菜產品中的重金屬污染問題獲得有效的解決途徑

蔬菜產品的重金屬污染問題早就引起我國蔬菜科技工作者的重視,同時對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存在狀態、環境容量、遷移規律以及在植物體內的富集狀況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實踐表明,增施有機肥,可明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土壤環境容量,提高土壤還原能力,從而可以使銅、鎘、鉛等重金屬在土壤中呈固定狀態,蔬菜對這些重金屬的吸收量相應地減少。另外,根據菜園土地的環境條件,利用排土工程法和就地表底土翻換工程法等工程措施,對各種重金屬污染,均不失為良好的治理對策。[2]

(3)對蔬菜中的硝酸鹽污染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蔬菜產品中的硝酸鹽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從1979年開始,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的科研人員就對蔬菜中硝酸鹽的分布水平、累積規律和控制途徑等進行了系統研究,得出北京地區常見蔬菜品種中硝酸鹽的大致含量,指出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除與蔬菜的種類、品種及蔬菜的生長部位有關外,還受外界光照、施肥等環境條件的影響。利用蔭棚遮光栽培菠菜,與露地栽培相比,其產品中的硝酸鹽含量明顯降低;施用化肥,大白菜葉片中的NO3含量明顯提高。上述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蔬菜生產實踐中,從蔬菜品種選擇、施肥技術、栽培環境控制等多途徑綜合控制蔬菜產品中的硝酸鹽污染,效果明顯。[2]

3、無公害蔬菜的發展對策

(1)加強對無公害蔬菜生產的行政、組織與協調工作,建立和完善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體系。

強有力的行政領導,加上優質的產、供、銷一體化服務,是我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保證。建議在全國各大、中城市設立兩類機構,即無公害蔬菜領導機構和無公害蔬菜服務機構。強化科研投入,增加科研力量,加強與無公害蔬菜有關的基礎理論和開發技術研究。建議設立國家無公害蔬菜工程專項研究基金,成立國家無公害蔬菜工程技術研究協作小組,從財力、人力上給予重點扶持。著重加強微生物對土壤中有機污染物(薄膜、農藥、垃圾等)的生物降解機理、高效無毒生物農藥的研制、高抗病蟲害蔬菜品種的選育等與無公害蔬菜有關的基礎理論與開發技術研究。[3]

(2)建立一套規范化的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體系

無公害蔬菜的生產,需要一套規范化的技術體系(或規程)加以指導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體系,主要應把握以下三關:一是生產基地選址關。首先對無公害生產基地進行生態環境本底狀況調查,在對大氣、水質、土壤等主要環境因素進行多種污染項目檢測的基礎上,選擇諸環境要素綜合指標較好的地域作為試驗基地。二是種植過程無害化關。采取控制農藥、化肥、生物和重金屬污染的綜合技術病蟲害的蔬菜優良品種;采取施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化肥中又以氮、磷、鉀平衡配方的施肥技術等等。三是蔬菜殘留毒物檢測關。在蔬菜上市前,由質量檢測部門對蔬菜中重金屬、化學農藥、化學肥料等有毒物質殘留狀況進行全面檢測,保證產品的各項指標符合國內(或參照國際)的食品衛生標準或相應地區的有關標準。[5]

參考文獻

[1]閆曉波.無公害蔬菜青翠碧綠.中國環境報,2007.06

[2]無公害蔬菜標準的探討.《食品研究與開發》雜志,2007.11

[3]加強無公害蔬菜標準化建設.農民日報,2006.03

[4]什么是無公害蔬菜.北京青年報,2008.03

[5]周勍.無公害蔬菜識別法.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