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無公害中粳稻生產技能論文
時間:2022-12-18 03:15:00
導語:探求無公害中粳稻生產技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闡述了淮北地區優質中粳稻的無公害生產技術,包括品種選擇、種子質量控制、產地環境選擇和控制、育秧、本田管理、無公害病蟲綜合防治、適期收獲與貯藏,以為中粳稻無公害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粳稻;無公害;生產技術;淮北地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質安全健康的無公害食品越來越受到重視。2007—2009年灌南縣共取得水稻無公害產地認定2.5萬hm2,品牌認定6個,將優質水稻與無公害栽培結合起來,為人們提供優質、安全稻米的同時,也為該縣稻米外銷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為廣大稻農創造了更高的經濟效益。
1品種選擇及質量控制
1.1品種選擇
選擇品種要求達到國標三級優質稻米以上標準,抗倒性強,生育期適中,株型集散適中,長勢旺盛,莖稈粗壯,劍葉挺舉,分蘗性好,成穗率高,后期生長清秀,抗條紋葉枯病。目前在灌南縣宜選用徐稻3號、徐稻4號、連粳4號等。
1.2種子質量控制
所選種子要求品質優良、具有本品種特性,即種子純凈、一致,清潔干凈,飽滿充實,發芽健壯整齊,無檢疫性病害,干燥耐貯藏。所選原種或良種各項指標符合規定的標準[1]。旱育秧秧田需備種750kg/hm2。
2產地環境選擇和控制
2.1產地環境選擇
良好的產地環境條件是無公害稻米生產的前提條件,生產前應對產地環境條件進行調查,監測評價,其中下面幾種情況不能作為無公害稻米的生產基地[2]:一是產地周圍及產區內有工礦企業、醫院等污染單位,排放的廢氣、廢渣等對產區農業環境會造成嚴重污染。二是農作物病蟲草害的高發區。三是產地排灌設備不健全,不能做到旱澇保收。四是通過環境質量指標進行監測評價,某一單項重點污染指數超標,或某一單項非重點污染指數超過1,且綜合污染指數不達標的產地。
2.2產地環境控制
2.2.1保持產地空氣清潔。產地四周要做到無工礦企業污染,距醫院和主要交通干線等有污染源地域1000m以上,必要時按大氣污染物標準濃度限值要求進行測定確認[3]。
2.2.2保持產地灌溉水清潔和排灌方便。產地稻田用水要控制污染源,對附近工廠、醫院廢水經過嚴格處理后,經抽查監測符合農田灌溉水質要求,才能灌入基地使用。另外,要選擇水源條件好、排灌方便、旱澇保收的稻田作基地[4]。
2.2.3產地要選擇土壤耕層深厚、肥沃、通透性良好的稻田。pH值5.0~7.5,有機質含量1.2%~2.0%,且具有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符合無公害生產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禁止施用帶污染的有機物和工廠的廢泥、廢渣,禁止施用未經登記的肥料,禁止施用激素類肥料。
3育秧
為提高勞動效率,減輕水稻生產強度,提高秧苗素質,無公害水稻生產以肥床旱育培育標準化壯秧。
3.1育秧前準備
3.1.1苗床選擇。旱育育秧應選擇地勢高爽、土壤肥沃、熟化程度高、土壤pH值較低、靠近水源、遠離麥田和柴塘的成片菜園或永久性旱地作苗床,不提倡稻田或水秧田作苗床,因為老稻田土質粘重,地下水位高,耕翻時間晚,細整難度大,花工多,漬害重。苗床、大田面積比為1∶20左右。
3.1.2苗床培肥。旱育秧苗床培肥一般分3次進行:第1次是秋冬自然培肥,秋收后入冬前以秸稈培肥為主,施草2~3kg/m2、土雜肥3~5kg/m2、過磷酸鈣80~90g/m2,施后耕地,使草、肥、土拌勻;第2次是春季突擊施肥,2—3月以腐熟的農家肥培肥為主,施腐熟農家肥3~5kg/m2,施后耕地;第3次是播前臨時培肥,以化肥培肥為主,施尿素30~50g/m2、過磷酸鈣75~120g/m2、氯化鉀40~50g/m2,施后旋耙3次以上,使肥料充分拌和在0~10cm土層中[1]。菜園田可適當減少培肥次數。
3.1.3苗底制作。按苗床寬1.4~1.5m、溝寬30~35cm、溝深15~20cm作床。苗床長度超過30m時,中間開一道腰溝,寬30cm、深25cm。田頭溝寬30~40cm、深50cm。旱育秧田地下水位在50cm以下,做到床面土細面平,下雨后無積水。
3.1.4蓋種土。旱育秧的蓋種土應選用培肥后苗床土,過篩后作蓋種土。需備土10~15kg/m2。
3.1.5防治地下害蟲。旱育秧田用辛硫磷3.0~3.7kg/hm2,對水750kg/hm2播前噴灑畦面,防治地下害蟲。
3.2種子處理
選用藥劑浸種60~72h,消除種傳病害,后改用清水浸透至種子透明。將浸好的種子撈出,催芽至50%破胸露白,待用。
3.3播種
該縣旱育秧的最佳播期為5月10—15日,秧齡30~35d。播前苗床澆透水,使0~10cm土層水分達到飽和狀態。凈秧板播種量為干谷750kg/hm2。按播量和面積稱種,分2次均勻撒播,用木板輕壓入土,再均勻蓋土0.5~1.0cm厚。蓋土后噴水濕潤蓋種土,待水分淋滲后用40%旱秧凈1500mL/hm2對水750~900kg/hm2均勻噴霧,防除雜草。蓋土噴藥后及時蓋膜,膜上蓋草遮陽降溫,防止高溫燒苗。
3.4秧田管理
3.4.1播種至齊苗。經常檢查膜上蓋草,防止被風吹走,造成高溫燙芽燒苗。播后5~7d齊苗現青時揭膜。揭膜后及時澆水,補充苗床水分,防止青枯死苗。
3.4.2齊苗至三葉期。適當澆水,防止苗床太干。同時在秧苗一葉一心期用15%多效唑1500~1800g/hm2,對水450~600kg/hm2均勻噴霧,控制苗高,促進分蘗。
3.4.3四葉期至移栽期。苗床以控制水分為主,做到秧苗不卷葉不澆水,若秧苗發現缺肥,用45~75kg/hm2尿素配成1%~2%尿素液潑澆。注意做好稻瘟病、灰飛虱、稻薊馬、螟蟲、稻象甲的防治工作。起秧前3d進行藥肥混噴。移栽前1d下午澆透水。
3.5整地施肥
三麥、油菜等夏熟作物收獲后及時滅茬平整,再放水整地、耙平。耙地前施土雜肥45~50t/hm2,干整放水后施尿素300~375kg/hm2、過磷酸鈣900~1000kg/hm2、氯化鉀150~220kg/hm2作基肥。
3.6移栽
3.6.1移栽時間。麥茬稻應盡早移栽,一般在6月15—20日,最遲不超過6月25日。
3.6.2移栽密度。行株距為(28.0~23.3)cm×13.3cm,栽植27萬~33萬穴/hm2,每穴2~3株苗。
3.6.3移栽質量。做到淺、直、勻、挺、少,即插得淺,行株距直,每穴苗數勻,苗株挺直,不飄不浮,植傷輕。
4本田管理
4.1分蘗期管理
4.1.1追施肥料。移栽后5~7d,秧苗返青立苗,需追施分蘗肥。追施尿素75~110kg/hm2或等量含氮的復合肥或碳酸氫銨。
4.1.2化學除草。移栽后5~7d,結合施肥用丁·芐1200g/hm2或丁草胺顆粒劑15kg/hm2,拌尿素或潮細土撒施。
4.1.3水漿管理。秧苗移栽后,寸水護苗活株,返青后淺水分蘗。總莖蘗數達到預期成穗數的70%~90%時,脫水分次輕擱田,高峰苗數控制在適宜穗的1.3倍以內。
4.2撥節長穗期管理
4.2.1追施穗肥。穗肥用尿素150~220kg/hm2或等量含氮的復合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用量各半。促花肥在葉齡余數3.0~3.5時施用,保花肥在葉齡余數1.0~1.5時施用。穗肥要視苗情施用,群體大,葉色深的田塊要少施,反之要多施重施。
4.2.2水漿管理。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對水分較為敏感,必須保持10~15d的2~3cm淺水層。其他時間間歇濕潤灌溉。
4.3灌漿結實期管理
4.3.1水漿管理。抽穗揚花期保持水層,齊穗20d后干濕交替,成熟收獲前5~7d斷水。
4.3.2肥藥混噴。采用根外追肥噴施2%尿素、0.2%磷酸二氫鉀或其他葉面肥2次。
5無公害病蟲綜合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充分利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措施,依據病蟲害防治標準、用藥標準,實施病蟲害綜合治理。農業防治上,可采取秋耕滅茬、春季灌水方法,壓低螟蟲冬后存活基數;可清除田頭地邊雜草,減少灰飛虱越冬場所;適當推遲播栽期,避開一代螟蟲發生以及灰飛虱遷入秧田高峰期;可在田間利用頻振式殺蟲燈等直接誘殺害蟲。化學防治上,選用Bt、井岡霉素、阿維菌素等高效、低毒、低殘留和對作物、天敵、環境友好的農藥。有限制地使用咪鮮胺、三環唑、烯唑醇、吡蟲啉、三唑磷、噻嗪酮、銳勁特、敵百蟲等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嚴格遵守GB4285、GB8321等國家標準中的有關農藥的使用要求,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實施農藥交替使用,禁用甲胺磷、水胺硫磷、殺蟲脒等高毒、高殘留農藥。
6適期收獲與貯藏
當90%的籽粒黃熟或齊穗后45d左右開始收割、脫粒。并保持一定曬谷厚度,有條件的可以采用烘干機低溫干燥處理,使稻谷水分含量保持在14.5%左右,以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堊白粒率和堊白度,提高稻米品質。
貯藏期間,采取措施降低溫濕度,勤檢查,發現害蟲和微生物活動,及時采取通風、翻庫晾曬等措施,控制含水量在14.5%以下,盡量減少用藥。妥善貯藏稻谷,防止變質,確保稻谷質量。公務員之家
7參考文獻
[1]趙加生,黃開忠,周建傳,等.水稻旱育秧弱苗成因及預防轉化措施[J].農業科技通訊,1999(6):28.
[2]王一凡.綠色無公害優質稻米生產[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3]王玉芳,王洪林,趙加生.淮北地區優質中粳稻無公害生產技術[J].農技服務,2008(11):4-5.
[4]儲海平,王孝兵,趙德華.無公害優質稻米生產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0(2):42.
- 上一篇:現代司法審查制構建剖析論文
- 下一篇:如何生產優質的綠色蘋果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