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紅棗矮化密植培育管理技術特點
時間:2022-02-25 11:29:00
導語:剖析紅棗矮化密植培育管理技術特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闡述了紅棗矮化密植栽培技術,包括土地選擇、播前準備、播種、當年幼苗管理、播后第2年管理等方面內容,以為紅棗科學管理、實現早果豐產、早獲效益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詞:紅棗;矮化密植;栽培技術
紅棗具有果實色濃、肉厚、皮薄、核小、維生素含量高等特點,果實可以鮮食,可制干果,還可以深加工,在市場上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而且棗樹具有抗逆性強、早果豐產、管理較簡便等優點。南疆地區冬寒夏炎,晝夜溫差大,干旱少雨,日照長,光熱資源豐富,有利于棗樹的生長。棗樹已是目前塔里木團場山單一棉花經濟轉變為多種經營重點發展的果樹品種。新疆阿克蘇新農公司幸福城農場十八連于2007年在2050條田種植棗樹7.33hm2,2008年嫁接,當年收鮮果600kg,利潤達4.5萬元/hm2以上,2009年利潤達9萬元/hm2以上。現將紅棗矮化密植栽培的主要技術介紹如下。
一、土地選擇和播前準備
1.1土地選擇
棗樹較抗鹽堿、耐瘠薄,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砂土、壤土、黏土都可種植,以砂壤土為宜,該條田屬砂壤土。
1.2播前治堿
播種前1年進行冬灌治堿,經檢測,播前土壤pH值7.0~7.5,土壤含鹽量在0.3%以下,土壤肥力較高。
1.3種子處理
采集充分成熟的酸棗種籽脫粒后進行人工粒選,待播種子破碎率要低于2%,不得有未成熟的種子,室內發芽率在96%以上。
1.4播前土地準備
結合犁地施油渣1500kg/hm2、二銨450kg/hm2、尿素450kg/hm2。犁地深達25cm,做到適墑整地,達到地層平整、土壤細碎的要求。耙地前施施田補1500~1800g/hm2,進行播前封閉除草。
二、播種
播種時期為4月12~13日,播種量3kg/hm2。采用棉花播種機氣吸式精量點播膜上播種,1膜2行。株行距為(150+75)cm×3cm,播種密度比留苗密度大,為以后定苗和移栽留有余地。定苗后平均株距80cm,保苗1.11萬株/hm2。
三、當年幼苗管理
3.1松土除草
對長勢弱的苗進行深松土,結合補施肥促弱苗生長達到苗勻苗壯,為來年嫁接打下基礎。田間雜草做到有草就鋤,保持常年無雜草。
3.2定苗和移栽
待苗長高至10~20cm時進行定苗,同時在缺株的地段進行移栽補株,保全苗。
3.3及時打頂除杈
苗高30~40cm時進行打頂,分期分批進行,打頂后基部長出的側樹要及時剪掉,使營養集中主莖生長。
3.4灌水施肥
第1水不能灌得過早,以幼苗不受旱為準,盡力推遲1水,晚灌第1水,可促進根系生長,達到蹲苗的作用,該條田是7月5日灌第1水,1水后2水要緊跟,幼苗期施肥2次,施尿素和二銨各225kg/hm2,混合使用。10月上旬冬灌完畢。
3.5葉面施肥
幼苗三葉一心期,連噴2~3次葉面肥,第1次用0.3%磷酸二氫鉀,第2次用0.3%磷酸二氫鉀加0.3%尿素稀釋液噴施。
四、播后第2年管理
4.1灌好春水
3月中下旬灌1次春水。
4.2嫁接
4.2.1品種搭配。當前嫁接的紅棗品種主要有灰棗和俊棗。灰棗品質好,產量較低,市場價高;俊棗結果性好,產量高,果大肉厚,品質較灰棗差。該條田以俊棗為主,搭配有少量的灰棗。
4.2.2接穗采集。接穗是從山西省運來的,采集的接穗要做到及時封蠟,及時運到低溫(2~5℃)處儲藏。
4.2.3砧木標準及嫁接部位。該條田的砧木生長健壯,地莖粗達0.5cm以上的砧木苗90%以上,全部進行嫁接,嫁接在離地6~7cm根莖部進行。
4.2.4嫁接時間。于春季(4月5~15日)接完。
4.3接穗枝摘心
從5月下旬開始,當接穗生長至50~60cm時進行摘心,促進側枝生長發育結果。
4.4樹干固定
為防止嫁接桿被風吹掉或脫落,對嫁接枝綁一支柱,進行樹干固定。
4.5灌水施肥
5月下旬至8月下旬灌水6次,隨水滴肥3次,1水后6月上旬進行人工穴施肥,施尿素300kg/hm2+二銨225kg/hm2。
4.6噴施葉面肥
葉面施肥3~4次,后期可結合防蟲進行,葉面肥以磷酸二氫鉀為主,外加碧護、天豐素、赤霉素。
4.7防治蟲害
棗樹蟲害主要有紅蜘蛛和棗粘蟲,使用的藥劑主要以阿維菌素為主,根據蟲情測報適時防治。
4.8冬季管理
8月停肥控水,并噴施矮壯素,促進養分積累樹體木質化。11月20日左右,將棗樹主干用石灰刷白,高度為30~50cm,保證苗木安全越冬。
參考文獻:
[1]任東植,徐兆飛,王文琪,等.優質脫毒棗苗工廠化育苗技術研究[J].華北農學報,1998(3):138-141.
[2]宋憲軍.棗樹密植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1996(1):25.
[3]魏瑞芳.六月鮮棗樹在豫北沙區的引種栽培[J].種業導刊,2008(2):38-39.
[4]屈志成,馮忠明,馬廷軍.有機紅棗栽培技術要點[J].陜西農業科學,2009,55(3):223-225.
- 上一篇:環保局干部民主管理剖析材料
- 下一篇:國際商務談判的細節問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