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黃連木容器育苗技藝
時間:2022-05-12 05:51:00
導語:透析黃連木容器育苗技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介紹黃連木容器育苗技術,包括圃地選擇及處理,育苗容器選擇,營養基質的配制、消毒和裝袋,播種,苗期管理,起苗運輸等方面內容,以為黃連木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黃連木;容器;育苗技術
黃連木(PistaciachinensisBunge)屬漆樹科黃連木屬喬木,原產我國,北自河北、山東,南至廣東、廣西,東到臺灣,西南至四川、云南廣大地區,其中以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等省最多。黃連木抗逆性強,為干旱石灰巖山地造林的重要油料、木材兼用樹種[1]。黃連木果實含油率在35%左右,果肉含油率在50%左右,種子含油率在25%左右。黃連木油可食用,也可制作肥皂、潤滑油,治療牛皮癬等。黃連木油脂生產的生物柴油碳鏈長度集中在C17~C20之間,與普通柴油主要成分的碳鏈長度極為接近,非常適合用來生產生物柴油,用黃連木種子2.5t可產生物柴油1t。黃連木木材質地堅硬,紋理細致,可供建筑、農具、家具和雕刻等用材[2]。樹冠高大圓滿、葉形細長柔美,秋后葉色鮮紅、果實藍紅相間,亦可做城市觀賞綠化樹種。其嫩葉可制茶,樹皮、莖可入藥。
近年來,受市場和育苗技術的影響,黃連木苗木需求不斷升溫。為切實搞好基地建設,盡快形成黃連木規模化生產、加工產業鏈條,黃連木苗木培育、低產林改造、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應用同時成為生產中面臨的現實問題。針對黃連木種子含油高、表皮臘質層處理、育苗成功率低的問題,結合實踐,總結出一套簡便易行、節省人力和物力、出苗率和成苗率高、效果顯著的育苗技術,現介紹如下。
1圃地選擇及處理
為減少運輸,節省圃地,提倡“育苗繞著造林山頭轉”,即盡量選在距造林地近、運輸方便、地勢平坦、有水源或澆灌條件、便于管理的地方,就近造林、育苗,就近取土。
在平整的圃地,劃分苗床與步道,苗床一般寬1.0~1.2m,床長不限,可依地形而定,步道寬40cm。宜采用低床[3]。
2育苗容器選擇
容器材料要求質輕價廉,通氣、透水性能好,穩固性和解體性能好。可采用圓柱形有底塑料薄膜容器,直徑13cm、高20cm,薄膜厚度為0.02~0.06mm,在其中間均勻打4~6個直徑0.5cm的小孔,以利透氣。
3營養基質的配制、消毒和裝袋
營養基質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采用的營養基質主要成分為利于透水、透氣、保持水肥的森林土、草皮土、耕作土、生黃土等,適當配些蛭石、珍珠巖、鋸末、樹皮粉、河沙、木屑等,以保證苗木根系生長、呼吸及其吸收養分、水分,重量輕的基質還可便于起苗和造林運輸。大面積推廣應用時,主要采用耕作層的表土,配加一定的腐熟廄肥、堆肥以及過磷酸鈣、硫酸鉀、尿素等化肥。選擇一般的土壤,必須經過消毒處理(用0.5%高錳酸鉀溶液,每100kg營養土噴灑5kg),以減少土壤雜菌感染,并根據土壤情況,配施殺蟲劑。
配制的營養基質各成分要混拌均勻,干濕要適中,以手攥不粘手、土成團為好。裝袋前要過篩,保證土壤細碎。裝填容器營養基質要壓實,手提不漏、澆水不塌陷為準。裝填營養基質應以容器上沿2cm處為宜,以利播種覆土和育苗灑水。袋裝滿后,順苗床緊密排列整齊,袋與袋之間空隙用細土填上,否則將影響苗木出土、生長和管理。
4播種
4.1種子處理
3月初將種子用60~70℃的清水浸泡24h,然后再換1次常溫清水浸泡2~3d。等種皮充分軟化后,用力搓4~5遍,將種皮及種子外臘質層完全搓掉,然后用驅避劑處理,以防冬季鳥獸危害[4]。用爐渣灰拌種、裝入編織袋,白天經太陽曝曬,晚上搬至室內保持溫度,15d左右種子開始裂口發芽,80%以上的種子開裂、1/3露白時,及時播種[5]。
4.2播種量
黃連木種子千粒重92g左右,容器育苗7500m2/hm2(除去40cm的步道),約170袋/m2,每袋播種子3~4粒,需種量為375~450kg/hm2。
4.3播種方法
播種時將種子集中在容器中央,不要重疊,覆蓋種子的土層厚度為1.5cm。播后澆足底水,澆水時要小水漫灌,并注意控制水頭流量,防止水速過快而沖走種子和基質。及時覆蓋細碎秸稈、干草或地膜。
5苗期管理
5.1除蓋
當出苗量達到50%以上后,可視氣溫情況逐步揭膜或揭去覆草。連續晴天高溫時,可將覆膜不定距劃破放風,防燒苗;大部分出苗后,逐漸將覆膜全部劃破;當苗充分鍛煉、出苗整齊后,將覆膜或覆草揭去。
5.2間苗
在幼苗出齊1周后,間除過多的幼苗。每一容器內可保留1~2株。對缺株容器及時補苗,間苗和補苗后要及時澆水。
5.3追肥
當苗高15cm時,開始追肥。采用葉面噴施,用0.2%~0.5%尿素水溶液,速生期共噴2~3次。追肥宜在傍晚進行,切忌午間高溫時施肥。
5.4澆水
澆水要及時適量,播種或移植后隨即澆透水,在出苗期和幼苗成長期要多次適量勤澆,保持培養基質濕潤;速生期量多次少,在基質達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后再澆水。
5.5除草
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做到圃地無雜草,人工除草在基質濕潤時連根拔除,要防止松動苗根。
5.6整床
育苗期發現容器內基質下沉,須及時填滿,以防根系外露。及時防治病蟲害。
5.7防止日灼害
主要表現為幼苗出土后因日灼導致苗木根頸處腐爛,可噴水降溫,在晴天中午地面溫度升高前及時噴水降溫;遮蔭處理,可采用搭蔭棚或使用遮蔭網[6]。
6起苗運輸
起苗造林前1周澆水1次,既可增加塑膜容器內土壤的濕度,又能保持塑膜容器土壤的緊密性,不致松散。起苗、運輸時勿擠壓,確保營養土團完整無損。剪斷容器外的根系。
參考文獻:
[1]劉玉龍,石質紅.太行山區黃連木大規格容器苗造林成效對比試驗研究[J].林業實用技術,2009(8):17-18.
[2]徐金燕,石玉琴.中國黃連木播種育苗技術[J].經濟林研究,2001,19(4):35.
[3]劉克鋒,柳振亮,石愛平,等.黃連木容器育苗及其抗旱性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2,24(2):27-30.
[4]趙和文,柳振亮,于建軍,等.黃連木種子處理的研究[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4,19(3):42-45.
[5]邢世巖,宋新芳,李士美,等.黃連木不同優株種子發芽特性研究[J].種子,2006,25(8):32-34,45.
[6]王超,路丙社,白志英,等.不同種源黃連木遺傳多樣性研究[J].華北農學報,2010,25(B8):55-59.
- 上一篇:政府在對外投資中的職責分析
- 下一篇:企業構建法律風險防范的設想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