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季雜交稻測土配方施肥實驗

時間:2022-12-20 04:51:00

導語:單季雜交稻測土配方施肥實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單季雜交稻測土配方施肥實驗

摘要2010年銅陵縣單季雜交稻測土配方施肥校正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配方施肥與當地習慣施肥、不施肥相比,植株生長穩健,成熟時,稈青籽黃,增產40%~70%,空秕率明顯下降,具有明顯的節本增效作用,可大面積推廣。

關鍵詞單季雜交稻;測土配方施肥;校正試驗;安徽銅陵;2010年

為客觀評價測土配方的施用效果和施肥效益[1-2],于2010年開展了水稻測土配方施肥校正試驗,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安排在銅陵縣順安鎮明湖村一農戶單季稻田進行,土壤類型為潴育型水稻土,地勢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作為冬閑田,面積3400m?2。

1.2試驗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Ⅱ優6326。供試肥料:尿素(含N46%),安慶石化生產;過磷酸鈣(含P2O512%),銅陵市銅官山化工總廠生產;氯化鉀(含K2O60%),加拿大生產;水稻配方專用肥(含N18%、P2O518%、K2O12%),銅陵市銅瑞肥業有限公司生產。

1.3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3個處理,分別為:常規施肥(A);配方施肥(B);以不施任何肥料作對照(CK)。其中處理A基肥施尿素150kg/hm?2、過磷酸鈣450kg/hm?2、氯化鉀112.5kg/hm?2,返青分蘗肥施尿素60kg/hm?2、氯化鉀60kg/hm?2,孕穗肥施尿素30kg/hm?2;處理B基肥施水稻配方專用肥495kg/hm?2,返青分蘗肥施尿素60kg/hm?2、氯化鉀60kg/hm?2,孕穗肥施尿素75kg/hm?2。3次重復,共9個小區,小區間以支埂隔開,相互不串水,小區面積42m?2,周圍設有2m以上的保護行。

1.4試驗實施

水稻于5月2日播種,采取濕潤水育秧,5月5日出苗,6月4日施基肥,耙平耙細。6月7日移栽,6月10日施返青分蘗肥,6月17日施除草劑,7月6日分蘗結束,7月10日施孕穗肥,7月12日拔節,7月27日初穗,8月10日齊穗,9月7日乳熟,9月16日蠟熟,9月22日完熟。各處理除施肥水平不同外,其他防病、治蟲、排灌水、除草等田間管理措施一致[1-2]。分別在分蘗期、始穗期、收割前對各小區水稻長勢長相進行調查,9月20日田間測產,量取株高,測取各小區理論產量[3]。9月22日收獲,各小區單打單收,稱取實產。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施肥處理對水稻長勢長相的影響

調查發現分蘗期處理A、處理B水稻葉色深綠,CK葉色淡黃;始穗期處理A、處理B株高明顯比CK高,葉色較CK濃綠[4];收割前,處理A、處理B、CK株高分別為130、125、108cm,CK明顯偏矮;處理B株型穩健,成熟時稈青籽黃,劍葉長挺,落色好;處理A青稈比例小,劍葉落色差,長勢偏弱;CK稈矮、纖弱,稈葉早黃,外觀性狀差。

2.2不同施肥處理對水稻產量及其性狀的影響

由表1可知,處理B有效穗、每穗實粒數、產量表現最高,處理A次之,CK表現最差。處理B的實際平均產量為7899kg/hm?2,比處理A、CK分別高40.95%、69.43%。

2.3經濟效益

由表2可知,處理B比處理A、CK分別增加3802.05、4557.03元/hm?2,處理A較CK經濟效益增加754.98元/hm?2,可見配方施肥節本增效顯著[5]。

3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配方施肥與當地習慣施肥、不施肥相比,植株生長穩健,成熟時,稈青籽黃,籽粒飽滿,增產40%~70%,空秕率也明顯降低[6]。配方施肥具有明顯的節本增效作用,提倡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