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杉側枝扦插繁殖方法思索
時間:2022-04-24 03:54:00
導語:南洋杉側枝扦插繁殖方法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南洋杉性喜熱暖而空氣濕潤氣候,不耐干燥及寒冷,喜生于年平均氣溫7~23℃,年降雨量1100—1800mm,海拔600m以下,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沖積沙質土和由玄武巖形成的粘壤土上,或在砂質土、花崗巖土壤和頁巖土壤,微酸性黃紅壤山地生長,密集成林,在天然更新的雨林中常為散生。其樹姿美麗,為美麗的園景樹,可孤植、列植或配植在樹叢內。也可作為大型雕塑或風景建筑背景樹,具有觀賞價值和園林用途。幾年來,筆者根據南洋杉的生長特性,采用側枝穗條進行了扦插繁殖,現將技術總結如下:
1苗圃地選擇
圃地選擇于安溪縣城廂鎮霞寶村。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氣溫22℃,降雨量1800mm,空氣相對濕度80%左右,1月份平均氣溫16~C,極低溫I~C,7月份平均氣溫320c,極高溫37cc,全年≥10℃活動積溫7000~C,無霜期346d。一年四季,氣候溫和,雨水充足,干濕分明。試驗地的海拔215m,此地交通方便,坡位屬中下部,坡向東南,陽光充足,地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屬灌溉排水良好的沙質地農田,適宜南洋杉的育苗。
2整地
整地前,圃面上撒lO00kg/hm2的過磷酸鈣和16.7kg的硫酸亞鐵,經過三犁三耙,使過磷酸鈣和硫酸亞鐵與土壤混合攪拌均勻,在15d內發酵,讓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力,改變土壤理化性質,增加通氣透水狀況,能抑制和消滅細菌,可防治南洋杉穗條扦插之后發生黃化病、立枯病。然后作床,床寬一般1.0~1.1m,床長根據圃地而定,床高30cm,床與床間上寬36cm,下寬23em。床面要求平整無積水,并在床面均勻施一層3em營養土(營養土是用60%的黃紅壤和38%的火燒土及2%的鈣鎂磷攪拌均勻,經打碎過篩而成的細土),以提高床面土壤肥力。
3選穗與處理
3.1穩條選擇
穗條要選擇5~7a生優良母樹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1a生的側枝。采穗一般在1-3月份的陰天里進行。將側枝剪成8cm左右、下部剪成45。的插穗,10枝插穗捆成1把,再將3小把捆成1大捆,用清水噴濕,放在陰涼的地方,或及時送到圃地處理扦插。
3.2穗條處理
扦插前將插穗用吲哚丁酸和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收稿日期:2011—05—042~4h。插穗用吲哚丁酸溶液150x10~浸泡4h,或用6號ABT生根粉溶液150xlO處理2h,而后扦插。株行距為8emx8em,每平方米156株。在個別的圃地扦插株行距可為5emx5cm,預防今后個別苗木死亡,能移植補植。
3.3扦插
春季扦插一般在1~3月份側枝未萌芽前進行,南方氣候適宜南洋杉穗條的扦插,扦插后成活率高,苗木管理比較方便;秋季扦插在9~10月份進行,氣候比較干燥,圃地要加強濕度管理,才能提高苗木成活率。圃地畦面用清水噴濕,然后扦插,將插穗傾斜65o左右,使扦插后的苗木能及時吸收到水分,生根快,萌芽力強。插后用清水把畦面和插穗噴透,并用遮蔭網遮蔭,一般遮蔭高度80~100era。秋季氣候干燥,圃地要選擇在比較濕潤的地方。
3.4插后管理
3.4.1水分管理每天噴清水2—4次。一般要保持溫度20cC左右,空氣濕度70%~80%。
3.4.2除草拔草前后,要用清水噴灑床面濕透。
3.4.3施肥當插穗生長30d左右,噴施0.1%的尿素后噴1遍清水。苗木生長到35d左右即可生新根,45d左右就開始萌芽,55d左右生側根。隨著苗木的生長,施肥量可逐漸增加,到l1月份苗木停止生長后停止施肥。
3.4.4撤網苗木生長到8月份時,在下雨天后或在陰天的傍晚,將遮蔭網撤掉,讓苗木接觸自然環境生長,能促進苗木快速生長。
3.4.5病蟲害防治南洋杉苗木病害有立枯病、黃化病。
防治方法可用敵克松500~800倍液或1-3倍液硫酸亞鐵噴灑,以淋濕苗床土壤表層為好。硫酸亞鐵對苗木有藥害,噴灑后,要再噴灑清水1次洗苗。每隔15d噴灑1次,一般噴灑2次,可抑制病害發生。南洋杉苗木蟲害有介殼蟲。防治方法可用40%的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防治,每隔7d噴灑1次,一般噴灑2次,即可消滅害蟲。
- 上一篇:工商局網絡經濟發展意見
- 下一篇:安監局機關評議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