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煙草移植技術

時間:2022-06-17 09:25:00

導語:談論煙草移植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煙草移植技術

煙壟是煙株生長發育的搖籃,煙壟質量直接影響到根系的生長發育[1-2],進而影響煙株的生長發育。起壟高度顯著影響壟體內的水、氣、熱,并影響基肥在壟體內的位置分布[3-7]。煙壟質量和移栽深度在根系密集層土壤空隙中的空氣與大氣的不斷交換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氣體交換過程為根系提供氧氣,氧氣不僅為根系呼吸作用所必需,而且對根系的吸收作用至關重要,當土壤氧氣充足時,根系新陳代謝旺盛,吸收能力增強,好氣性微生物活動旺盛,土壤有效養分較多,根系的生長發育較好,且在土壤中的空間分布更加合理,進而有利于煙苗生長。煙壟過高或者過矮、煙苗移栽太深或者太淺均不利于根系和煙苗的生長發育。本研究通過闡明不同起壟高度及移栽深度對煙株生長發育的影響效果,期望能對諸城煙區的烤煙生產提供一定的幫助。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點

試驗于2009年在山東省諸城市百尺河鎮天清灣農場進行,選擇平坦、整齊、肥力均勻,具有代表性的地塊進行試驗。

1.2供試土壤

土壤為潮棕壤,第1年種煙,前茬作物為玉米。取樣深度為0~30cm,pH5.23,堿解氮、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氯離子含量分別為70.86、10.12、0.57、28.73、85.21、8.53mg/kg。

1.3供試品種

試驗品種為中煙100。利用托盤方式育苗,通過剪葉,培育莖高6、10、15cm的煙苗。

1.4試驗設計

采取裂區區組方法進行試驗,移栽深度為主因素,設6、10、15cm,3個水平;起壟高度為副因素,設20、30、40cm,3個水平;3次重復,共9個主區,27個副區,副區長16m,寬6m,行距1.2m,株距0.5m。試驗煙苗于5月20日進行大田移栽。

1.5施肥方案

基肥施純氮、磷(P2O5)、鉀(K2O)分別為5.31、5.40、14.44kg/667m2,于起壟前開溝條施;磷酸二銨(5kg/667m2)做為提苗肥,移栽時距煙株10cm中層環施。1.6田間管理與當地優質煙生產技術規范相同。

1.7調查、測定項目

團棵期煙株發病率、株高、有效葉數、最大葉長寬。平頂期煙株株高、有效葉數、上中下部最大葉長寬。根據煙草公司收購等級,將煙葉分級,計算產量、產值和中上等煙比例。測定所有處理B2F、C3F、X2F煙葉還原糖、總糖、總植物堿和總氮含量。

1.8數據處理

采用DPSV7.05數據分析系統進行。

2結果

2.1團棵期發病率

由表1可看出,團棵期煙草普通花葉病毒病(TMV)發病率較馬鈴薯Y病毒病(PVY)高。壟高40cm、移栽深度6cm的處理總發病率最低,壟高40cm、3種不同移栽深度的處理總發病率較其他兩種壟高對應的移栽深度處理低。該試驗所有處理團棵期沒有黃瓜花葉病發生。從3種病毒病害發生情況來看,壟高40cm更利于煙草的生長發育。

2.2團棵期農藝性狀

于移栽后23d(6月12日)進行農藝性狀調查,結果見表2。壟高40cm、移栽深度15cm的處理株高為14.67cm,在所有處理中最高。壟高40cm、移栽深度10cm的處理次之,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壟高20cm、移栽深度6cm的處理,株高為13.44cm,低于上述兩處理,且呈顯著性差異。壟高40cm、移栽深度6cm的處理,株高較矮,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基肥在壟體內的分布位置有關。其他3個指標與株高有類似的變化規律。表2所調查農藝性狀指標整體偏低(少),此時達到團棵標準的株數是否已達到50%有待進一步確認。

2.3平頂期農藝性狀

表3為所有處理平頂期農藝性狀調查數據。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所有處理同一指標間在平頂期無顯著性差異,可推測團棵期至平頂期不同處理間煙株的生長發育存在差異,團棵期前發育較慢的處理在團棵期至平頂期這段時間生長發育較快。

2.4煙葉產量、產值及上中等煙葉比例

由表4可以看出:(1)壟高40cm、移栽深度10cm處理的上等煙比例為23.27%,在所有處理僅略低于壟高20cm、移栽深度為15cm的處理(23.46%);(2)壟高40cm、移栽深度10cm的處理上中等煙比例最高(81.41%);(3)起壟高度40cm、移栽深度10cm的處理煙葉產量為231.69kg/667m2,產值為3482.94元/667m2,在所有處理中最高,與其他處理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而其他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4)壟高40cm的處理產值比其他兩種壟高處理高,且壟高30cm的處理高于壟高20cm處理;(5)壟高30cm和40cm的處理中均以移栽深度10cm的處理最好。

2.5各處理煙葉主要化學成分

煙葉化學成分是煙葉質量的物質基礎,決定著煙葉質量[8]。從表5可知,約60%的煙葉樣品還原糖含量處于18%~22%,這是烤煙還原糖的最適宜范圍,其他均處于適宜范圍;總植物堿和總氮含量均在適宜范圍內,但總氮含量(均大于2%)比1998年山東煙區煙葉的總氮含量(1.77%)高[9],與多年來氮肥的大量施入有關。總體來看,各處理3種等級煙葉的4種化學成分均在正常范圍內,協調性較好。C3F的還原糖和總糖含量最高,X2F最低,總植物堿的含量隨著葉位的上升顯著增加[9-10],但總氮含量3部位差異不大。

3結論

綜合分析試驗結果,可得出起壟高度40cm、移栽深度10cm的處理在9個處理中試驗效果最好,這也許是較高的起壟高度和較深的移栽深度有利于壟體內溫度的保持和根系的發育。目前諸城煙區常規起壟高度在27cm左右,移栽深度在5cm左右,可適度增加起壟高度及適度深栽。為了使研究結果更具說服力,可增加研究指標如壟體水分、溫度變化,生物學特性的研究和煙葉質量評吸檢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