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水產養殖合理用藥及事項

時間:2022-06-19 05:09:00

導語:談論水產養殖合理用藥及事項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水產養殖合理用藥及事項

隨著養殖生產的不斷發展,最近幾年,獸藥殘留成了動物源食品中最為突出的污染源,水產品也未能豁免。目前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壯大,養殖密度有了大幅度提升,水產品的活體以及各類品種在地區之間相互流動也變得更加密切和頻繁,使得一些水產動物疾病的傳播速度也日益加劇。唯有通過科學合理的選用水產對象的藥物,才能有效確保水產動物疾病的防治,且有效促進其生長、幫助其消化吸收、調節代謝等功能。若用藥不當,不僅不能保證水產食品的安全,甚至可能導致一些水產動物疾病的加劇,造成水產養殖經濟的嚴重損失。尤其是國家“十七大”會議召開以后,國家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目前,已頒發的關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有《動物防疫法》《獸藥管理法》等。國家逐漸將規范用藥納入法制的正規軌道,可見國家的重視程度。

1水產養殖用藥分類

目前水產養殖用藥的基本定義是:防治水產養殖動物以及觀賞魚類疾病的一類獸藥。雖然它屬于獸藥,但其應用的對象比較特殊、施藥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再加上一些藥效比較容易受到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水產養殖用藥的過程中一定要更加科學合理。按其使用目的不同,可將水產養殖用藥分為以下幾類:

1.1環境改良劑為了改善養殖水域的環境所需使用的相關藥物,其中包括生態條件改良劑、水質改良劑、底質改良劑。

1.2消毒劑為了消滅水體中的微生物、原生動物使用的相關藥物,其中包括有機碘制劑、季銨鹽類、氧化劑等。

1.3抗微生物藥抑制或殺滅水產動物體內微生物生長、繁殖的藥物,其中包括抗病毒藥、抗真菌藥、抗細菌藥等等,一般通過浸浴、注射或內服。

1.4抗寄生蟲藥驅除、殺死體內或體外的寄生蟲的藥物,包括抗原蟲藥、抗甲殼動物藥、抗蠕蟲藥等等。一般采用內服或藥浴進行給藥。

1.5代謝調節藥為了增強水產動物機體體質、改善水產動物機體代謝能力、調節和恢復水產動物病后的生理機能而使用的相關藥物,一般采用餌料添加的方式進行給藥。

1.6生物制品通過生物技術或化學、物理手段制成微生物以及相應的產品藥劑,但此類藥物往往具備特異性。包括免疫血清、疫苗等。

1.7微生態制劑具有改善水產動物機體的微生態平衡的特殊作用,是一種活的微生物制劑。主要是真菌和細菌,無致病性,可改善動物的代謝功能,因其對一些致病的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因此常常作為預防疾病的用藥。除了這種活的細菌外,微生態制劑還包括促進微生物生長的物質,如寡糖等,被稱作益生元。活的微生物制成的微生態制劑被稱作益生菌。

1.8中草藥為了養殖對象的保健功能或防治養殖對象疾病的藥用植物,同時也包括少量的礦物質或動物用藥。

1.9其他類包括一些防霉劑、麻醉劑、氧化劑等藥物。

2防治過程中的用藥原則

水產養殖過程中一定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堅持“科學合理用藥”的原則。

2.1正確診斷,對癥用藥合理用藥的前提也即是“正確診斷”。在進行藥物的選用時必須要有充分明確的臨床指證。一些想當然的憑經驗用藥有可能導致用藥最終無效,因為水產養殖對象一些外觀相似的疾病,病因卻不盡相同。例如草魚的一般性出血病和毒血癥,從外觀上基本沒任何分別,但其病原體卻完全不同。為此,只有對其進行確切的診斷之后,根據藥物的病理特點,以及水產對象的病原體和具體病癥選擇使用方便、療效可靠的藥物制劑進行治療。切忌濫用療效不明確的藥物[1]。

2.2合理正確地選擇用藥時間若水產對象當日的死亡數量超過總數量的0.1%,必須立即進行給藥治療。晴天給藥最好選擇9∶00-11∶00之間或者15∶00-17∶00之間,因為這期間給藥不但藥效強、生效快、且毒副作用小。在一些極端天氣條件下,如一天的極高溫或極低溫時段選擇給藥,容易影響用藥的安全性及最終用藥效果,嚴重時還可能出現一些藥害現象,因此最好避免選擇在這種時段給藥[2]。

2.3根據養殖環境,進行合理施放藥量施藥量的選擇也將直接決定最終的藥效,給量少的話,達不到防治的效果;給量多的話,則會產生藥害或造成養殖對象的中毒死亡。因此,必須在充分了解養殖的環境以后進行給藥,這樣投放的藥物才能確保有效、安全地發揮其藥性。

2.4充分了解藥性,選擇適當的給藥途徑如果藥物對癥,但不注意藥物本身的化學性,在給藥的途徑上出了差錯,同樣可能使藥物失效或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因此在給藥時一定要注意給藥的途徑,避免人、魚、畜中毒的現象發生。

3水產養殖用藥的注意事項

首先,給藥時應嚴格按照水產養殖用藥的說明書進行科學用藥。其次,藥物在進入水產養殖對象體內以后,會經過吸收、代謝、排泄一系列過程,不可能立即排出體外,此時其體內往往存有較高濃度的藥物,應避免供人食用,保證食品的安全[3]。第三,正確使用和選擇漁藥,通常會采用大蒜素或中草藥等抑制水產對象的寄生蟲類疾病以及細菌性疾病,疾病發生時,選用中草藥和化學藥物相結合進行治療,從根本上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