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玉米分期種植試驗

時間:2022-07-10 02:48:29

導語:內蒙古玉米分期種植試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蒙古玉米分期種植試驗

內蒙古通遼市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玉米是該市的主要農作物,也是重要的資源。種植玉米是該地區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年種植面積在60萬hm2以上。由于播種期的不同,玉米生長所需的溫度、光照、水肥也不同,直接影響了玉米的植株性狀和果穗性狀。但是,由于受當地種植習慣和管理條件的限制,玉米種植往往按照傳統習慣偏晚進行播種,致使玉米在有些地區不能完全成熟,對產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針對該現象,筆者進行了分期播種試驗,研究不同播種期對其植株性狀和果穗性狀的影響,以尋求最佳播種期,從而實現玉米高產、穩產的目的。

1主要技術原理和總體思路

選取東北地區玉米生產的主要地區———通遼市(中晚熟)代表站作為試驗研究區,以當地主栽玉米品種及典型土壤類型、氣象條件為背景,開展同一品種不同播種期處理的大田試驗,以獲取玉米生長發育及產量實測資料數據。通過分期播種試驗,使同一玉米品種在不同生長發育時期遇到不同氣象條件,或在同一氣象條件下遇到玉米不同的生育時期,以縮短試驗周期。研究我國東北地區不同播種期處理下,在基本相同的栽培管理措施下的生長狀況和產量形成變化特性。結合相應氣象觀測站點數據,輔以廣泛收集資料,取得完整的農田基礎信息、作物品種、土壤、天氣及管理資料數據,建立相應數據庫,為進一步改進玉米生長模型、進行模型參數調試與驗證提供基礎數據。同時也為作物遙感監測提供地面對照觀測數據。

2材料與方法

選擇“鄭單958”品種作為試驗材料,在通遼市農業科學院進行分期種植,于2011年5月15日開播,每隔10d播一期,到6月5日共播3期。觀測方法均按照農業氣象觀測規范要求進行。

3結果與分析

3.1分期播種試驗田間調查、室內考種及測產結果

試驗設在通遼市農業科學院示范園區,5月15日(第1期)播種的玉米,15d后出苗,7月29日吐絲期,10月7日成熟;5月25日(第2期)、6月5日(第3期)播種的玉米,分別在13d后和8d后出苗,吐絲期分別為8月5日和8月11日,最后均未成熟。由表1、表2、表3可以看出,隨著播種期的后延,玉米的產量逐漸降低;病蟲危害發生較重,穗上莖稈倒折較重,穗柄被蟲咬斷后影響了水分和營養供應,導致籽粒百粒重低,減產幅度明顯。

3.2分期播種試驗作物生育期內氣象條件分析結果

3.2.1熱量條件:通遼市2011年5月中旬平均氣溫只有15.6℃,比常年低1.3℃,出現階段性低溫,由于地溫上升緩慢,熱量不足,土壤濕度大,致使第1期玉米出苗率降低;6月氣溫快速升高,且光照充足,使第2、3期玉米出苗率高。偏高的氣溫對前期熱量不足有很好的補償,加快了玉米苗期生長,發育進程加快,對營養生長有利;7月平均氣溫24.8℃,利于玉米的抽雄和開花。但整個生育期熱量條件均顯不足,第1期播種的玉米,生長期內≥10℃積溫為2943℃,第2期播種的玉米,生長期內≥10℃積溫為2788℃,第3期播種的玉米,生長期內≥10℃積溫為2565℃。而9月30日出現輕霜,第2期、第3期播種的玉米因熱量不足停止生長,未成熟。

3.2.2降水條件:除5月降水總量為39mm,略多于常年外,2011年玉米生長期降水量均少于歷年值,尤其是6—8月降水量較常年少40%。5月上旬普降小到中雨,全市陸續接墑,部分地區出現透雨,較常年偏早,利于第1、2期玉米的播種。據5月8日土壤墑情實測結果顯示,通遼市科爾沁區土壤濕度在50%以上,為近年來同期土壤墑情較好的一年;6月多分布不均的陣性降水天氣,降水量32.7mm,較常年少近6成。據6月28日的土壤水分監測顯示,科爾沁區出現輕到中旱;7月降水量74.1mm,較常年偏少3成,多強對流天氣,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后半月,對第2、3期玉米拔節有利。據7月28日的土壤水分監測調查數據顯示,試驗田0~30cm土壤相對濕度在50%以上,與常年相比,土壤相對濕度有所增加。8月降水仍偏少3成以上,中旬以后降水明顯減少,對第2、3期玉米的生殖生長不利,直接影響玉米產量和質量的提高。

3.2.3光照條件:2011年玉米生長季日照時數大部地區偏少,光照略顯不足。特別是7月陰雨寡照天氣對玉米開花授粉產生不利影響,影響光合作用,造成第3期玉米禿尖達0.8cm,致使玉米產量和質量均有下降。

4結論

2011年是試驗的第1年,起播期偏晚,致使第2、3期的玉米未能成熟。僅就2011年的試驗數據來看,還是適時早播為好。在通遼地區,只要是中晚熟品種應在5月15日前播種較為合理(北部地區除外),之后到5月底,只能播種一些早熟品種。應用分期播種法可指導農民在最適宜時期播種。各地種植戶可根據所在地區的氣候特點和所要選擇的熟期品種的不同,應用該試驗結果,找出該地區的最佳播種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玉米生產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