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雙株栽培方法及優勢

時間:2022-07-17 04:55:43

導語:玉米雙株栽培方法及優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玉米雙株栽培方法及優勢

依安縣總耕地面積20.5萬公頃,每年播種面積玉米就達12.7萬公頃,玉米單產、總產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全縣糧食和畜牧業發展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為了提高玉米產量,改變玉米傳統的種植方式,特推出玉米一埯雙株、通透、定向留苗栽培技術。

1種植方式

玉米一埯雙株、通透、定向留苗栽培技術方案,以傳統栽培方式為對照,改革種植方式,定向留苗增加透光性。一埯雙株,種2埯空1埯,較對照減少密度20%~33%。株行距排列順序S?2S?S?2S(S為株距代號),如株距33厘米,株行距排列順序是33厘米-66厘米-33厘米-66厘米。玉米一埯雙株通透栽培法與傳統栽培法的效果對比,可以通過對照試驗來說明玉米一埯雙株、通透栽培法可開發的優勢。在2個1米等長單位面積內,傳統種法為,種3埯留單株玉米3株。改革雙株種法為,種2埯空1埯留雙株玉米即4株。可見,在2個1米等長單位面積內,雙株種法4株玉米與單株種法3株玉米對照,降低玉米的種植密度20%~33%,增加玉米的種植株數20%~33%。

2玉米苗優選,定向留苗技術

為了使玉米在生長過程中,通風透光性更好,采用玉米定苗期優選和定向留苗技術。其標準為,去除小苗、弱苗、病苗、優選健壯苗。定向留苗是在玉米苗優選基礎上,可按玉米苗葉片生長的方向,留苗是葉向對著壟溝方向的大小一致的健壯苗2株,拔除的苗是葉向順著壟溝方向的玉米苗。這項技術可使玉米的通風透光性更好。通過上述種植方法,增加了玉米的種植株數,反而降低了玉米的種植密度,從而增加了玉米的通風透光性能,提高了植株的光合效率,增加了玉米群體的授光葉面積系數,解決了“玉米海”種植所產生的一切不良因素,使玉米獲得最佳長勢條件,利于形成玉米的高產穩產,較對照組增產玉米10%~33%。

3機械化播種技術改革方法

為了推廣玉米一埯雙株,株距S?2S?S?2S形式的種植方法進行機械化播種,應對播種機的播種量及其方法進行了改革。播種株距尺寸可以按供種單位提供的公頃保苗株數的下限值計算,公頃保苗4.5~5.0萬株。采用下限值4.5萬株,按單株種法得出的種植株距22厘米尺寸為基準,降低密度20%~33%,增加株數20%~33%。在保苗株數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得出株距33厘米-66厘米-33厘米-66厘米。并按這個尺寸改革玉米播種盤,進行機械化播種。

4播種及其田間管理技術

哈爾濱地區,一般在4月20日~5月1日,即10厘米深土層地溫穩定在8~10℃即可播種。播種前種子要進行人工篩選,所播的玉米種子要求籽粒整潔、大小粒均勻一致并在陽光下晾曬2天,且進行種子包衣防病處理。再使用抗旱種衣劑對玉米種子拌種,晾干后即可播種,以確保精量播種之目的。在施肥技術上,采取測土配方施肥。要做到氮、磷、鉀合理搭配,實現平衡施肥。每公頃施用磷酸二銨200千克,硫酸鉀100千克做口肥。每埯播5粒種子,畝(667平方米)用種量3.0~3.5千克。播時復土均勻一致,土深2.5~3.0厘米。播后踩好格子,堅決要做到1次播種保全苗是玉米增產的關鍵。玉米苗長到3~4片真葉時間苗,拔除小苗、弱苗、病苗。玉米苗長到5~6片真葉時,采用定向留苗技術,即每埯留苗要留葉向與壟溝垂直方向的大小一致健壯苗2株,其余苗全部拔掉。小苗長到9~10片葉期,公頃施尿素300~350千克。田間管理要及時,實施3鏟3趟。

5優勢

解決了“玉米海”對其產量的障礙因素,增加了玉米種植的有效生長株數,降低了玉米的種植密度,每埯玉米都有通風透光面,可使整個玉米群體通風透光良好。可使玉米在增加株數20%~33%的情況下,玉米的長勢完全良好,玉米不空稈,大小棒均勻。為快速的解決我縣畜牧業缺飼料問題,在我縣玉米主產區養畜專業戶中采取玉米一埯雙株,通透種植,定向留苗技術,是根據玉米的生長習性,生長特點及玉米在整個生長過程中所需的通風透光需求,合理的總結而研制出的高新栽培技術,通過此項栽培技術可實現,增加玉米種植株數20%~33%,降低玉米種植密度20%~33%,較對照平均單株種植省肥10%以上,較對照玉米增產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