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規模養殖發展研究
時間:2022-07-22 10:57:58
導語:縣域規模養殖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武勝縣為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轉變養殖方式,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推進、適度規模”的原則,力促畜牧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信息化發展,加快了畜牧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步伐。
1發展經驗
1.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武勝縣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領導小組和技術專家組。領導小組主要負責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的組織領導,負責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活動的日常事務和組織協調。技術專家組細分為生豬養殖、家禽養殖和草食牲畜養殖三個小組,主要職責是為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提供技術支撐、協助領導小組辦公室開展相關工作。
1.2大力推行畜禽標準化生產畜禽標準化生產按照“六化”推進。即: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處理無害化和監管常態化。選用高產優質高效畜禽良種,實現畜禽品種良種化;畜禽圈舍、飼養與環境控制設備等生產設施設備滿足標準化生產的需要,實現養殖設施化;制定并實施科學規范的畜禽飼養管理規程,實現生產規范化;健全防疫制度,有效防止重大動物疫病發生,實現防疫制度化;有效處理畜禽糞污,達到排放標準,實現糞污處理無害化;依法對對飼料、飼料添加劑和獸藥投入使用實施有效期監管,實現監管常態化。
1.3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2007年開始,到2011年全縣利用中央投資,實施生豬標準化養殖場(小區)改擴建項目,共改擴建生豬養殖場(小區)57個。2010年起,全縣啟動實施了畜禽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2011年,根據省上有關要求,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2011年現代畜牧業優質生豬養殖示范點建設的通知》。按養殖內容制定全縣統一的評審打分細則,組織專家組開展初步篩選、技術培訓、創建指導和驗收評審等工作,及時高效地建成了12個圈舍面積800平方米以上的標準化養殖示范場,驗收后由縣政府補助每個標準化養殖示范場25萬元,為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樹立了學習榜樣,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成效。
1.4探索畜牧業發展新機制大力支持龍頭企業采用“公司+專合組織+養殖農戶(場)”的運作模式,實施“五統一”(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服務、統一銷售、統一品牌)經營方式,運用寄養、托養、訂單養殖等方式發展現代畜牧業。鼓勵引導養殖業戶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則,興辦各類畜牧合作社,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提高養殖業戶的組織化程度和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1.5重視畜禽養殖污染的無害化處理
1.5.1對養殖場實施干清糞、雨污分流改造,從源頭上減少污水產生量。
1.5.2對于具備糞污消納能力的畜禽養殖區域,按照生態農業理念統一籌劃。以綜合利用為主,推廣“畜-沼-果草”種養結合生態模式,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發展循環農業,達到治污成本最低,治污效果最佳的目的。
1.5.3計劃在畜禽規模養殖相對集中的地區,規劃建設畜禽糞便處理中心(有機肥廠),收集養殖場糞便運送到一個中心,利用生產工藝生產有機肥料,變廢為寶。
1.5.4對廣安天兆白坪種豬場等糞污量大而周邊耕地面積少,土地消納能力有限的畜禽養殖場,主要采取建立污水處理站進行工業化處理實現達標排放。
1.5.5落實好大中型沼氣建設等項目,扶持大中型畜禽養殖企業利用沼氣發電項目等方式集中進行糞污處理,提高集約化處理和利用能力。
2主要問題
2.1投入不足,發展受限標準化規模養殖占用資金較大,各級部門支持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政策不具體,投入較少,沒有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畜牧業發展投入機制。金融機構對現代畜牧業扶持貸款額度小、周期短且條件嚴格,養殖戶和企業融資難度大,缺乏引種和購買養殖設施設備資金,從而制約了標準化規模養殖的快速發展。
2.2技術服務體系有待加強目前,畜牧獸醫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尚未聘用落實村級動物防疫員及疫病觀察員,影響到日常的疫病診斷、服務指導和疫情信息的發現、上報、處置等工作。技術人員知識普遍老化,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術能力差。鄉鎮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少,工作難度較大,正常工作難以開展。部分基層技術人員競爭意識不強,缺乏緊迫感。服務范圍窄“,輕防重治”、無法提供管理知識和信息服務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個別養殖場不能達到防疫制度化和監管常態化。
2.3養殖用地缺乏近年來,國家對基本農田的保護力度加大,城市化、城鎮化用地急劇增加,招商引資項目增多,總耕地面積有限,導致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用地緊缺,一些養殖項目因無法解決用地而不能得以實施,不利于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
2.4環保意識薄弱由于養殖場建環保設施投入大,而沒有直接經濟效益,業主環保意識不強不愿投入,致使一些養殖場對周邊環境污染嚴重,不能達到糞污處理無害化,同時引發社會問題,阻礙了發展。
3思考及建議
3.1強化政策扶持抓住扶持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時機,發揮武勝縣已有的基礎優勢,盡快制定出臺促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支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發展的長效推進機制,調動養殖戶的積極性。在規模養殖場優化品種、專合組織建設、技術推廣、環境污染治理、爭創品牌、畜產品安全檢測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合理規劃,統籌兼顧,把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場與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統籌解決土地、水電等基礎設施配套問題。在推進基本保險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試行畜禽全面政策性保險,拓寬保險覆蓋范圍,增強畜牧業抵御市場風險、疫病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
3.2強化畜產品安全
3.2.1著力動物免疫。認真做好畜禽春、夏、秋三季集中免疫和常年補免工作,確保高致病性禽流感、豬瘟、雞新城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率達到100%,徹底控制和消滅疫病。
3.2.2著力檢疫監督。做好產地、屠宰、市場、運輸等環節的檢疫監督,引導業主守法經營,誠信經營,確保畜產品無疫病、無藥殘、無公害。3.2.3著力疫情監測。及時掌握疫情動態,控制疫源流動,提高預警能力。
3.2.4著力完善應急機制。根據重大動物疫病變化特點,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儲備應急物資,組建應急隊伍,提高快速應急反應能力,構筑起畜牧業發展的安全屏障。
3.2.5著力投入品監管。組織執法人員,聯合工商、質監等部門,加大對飼料、獸藥市場的整頓,嚴厲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飼料及獸藥的違法行為,切實保障養殖戶利益和畜產品安全。
3.2.6申報無公害基地。積極鼓勵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業主申報無公害生產基地認證,努力擴大覆蓋面。
3.3強化科技服務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增加技術力量,確保技術服務到位。加大畜牧高科技人才引進培養和科研成果轉化力度,加強對養殖業主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法律意識和技術水平,使規模養殖及養殖場真正走上依靠科技進步、提高養殖業主素質的軌道上來。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措施,對科技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從業技能。加大對標準化創建場的技術指導,結合新農村建設,全面推廣生態型養殖技術,走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