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推廣現狀分析及改進對策
時間:2022-06-03 03:29:26
導語:農業推廣現狀分析及改進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在我國各省市農業推廣體系完善和發展的過程中,體現了我國總體的一個發展趨勢,能夠旗幟鮮明地突出我國特有的發展特點,是各省市在加強農業推廣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的過程中走出來的一種模式。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不斷壯大。目前,我國各省市的農業推廣隊伍涵蓋了大中專以及各種級別的專業技術職稱,農業推廣隊伍的總體素質不斷上升;其次是農業推廣網絡比較完善。通過建立五級農業推廣服務網絡,銜接了農業推廣體系的各個發展層面,不斷地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再次是農業和農村經濟有了長足發展。通過農業推廣服務體系的建立,農業技術的推廣力度大大加強,帶來的便是農業技術的采用范圍不斷地擴大,我國農村經濟和農業得到了農業技術的支持,不斷地發展;四是農民科學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農業推廣工作的不斷深入,必然使更多的村民受到進步農民的影響和帶動,加強新技術、新知識的采用,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
我國農業推廣的現狀分析。
社會化服務不到位。在農業推廣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盡管一直在尋求一條較為合理可行的道路,構建高效的農業推廣體系,但政策支持力度并不是其優勢所在,社會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即表現在沒有形成良好的內、外環境氛圍,導致分割國家環境、社會觀念、社會基礎設施,投資環境產業的技術基礎。盡管有嘗試建立多樣化的推廣模式,但單一的、行政體制推廣性方法較多,仍不能解決自由發展的問題。制度不健全、管理缺位。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該法規的出臺對于加強農業推廣工作,促使農業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盡快應用于農業生產,保障農業的發展等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多年來很少對此法規進行修改,有些條款已經不適應新時期農業及農村發展的需要,并且缺少相應的實施條例來保證其順利實施。已有的農業推廣體系制度中缺少對農業推廣人員的監督與激勵機制,這使得基層農業推廣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準則,沒有激情去研究技術傳播科技,最終使得農業推廣人員在工作上不作為。制度的不健全導致了管理上的缺位,具體表現為兩方面:一是管理層面和執行層面不作為,即農業推廣體系中的管理者和從事農業推廣工作的推廣人員沒有按照規章制度盡到管理者和執行者的職責;二是農業推廣體系中的管理者沒有對執行層面的農業推廣人員的不作為進行應盡或必要的監管。以上這兩方面導致了我國縣鄉兩級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是推廣農業技術而是推銷種子農藥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多年來,農業推廣機構形成了內容與形式不相符合的局面。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自身的綜合素質偏低。我們國家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水平普遍不高,特別是技術性專業人才缺乏,經營管理的農業專業人才更少。由于人員專業技術以及綜合素質偏低,不利于農業技術推廣,也阻礙了農業生產力的快速提高。我們國家農業技術專業人才缺乏,造成部分農業技術性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因此,農業技術團隊在農業技術的推廣過程中積極性不高,對于自己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也沒有正確認識,對于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沒有引起高度重視,使得農業技術推廣的效率比較低,推廣的范圍也十分有限,阻礙了農業生產力提高的速度,反過來也會制約農業技術推廣的速度和力度。資金投入不足。我國早在1993年頒發了農業技術推廣法,這對于農業技術促進農業生產力發展引起了高度重視。然而農業項目的開發、技術宣傳以及推廣在沒有足夠資金的保障是無法順利推進的。國家在農業技術推廣方面投入的資金還不夠,嚴重影響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積極主動性以及創造性。
新形勢下加強農業推廣變革的策略。
針對上面的現狀問題,農業推廣工作雖然受到各方面的制約,但是應查找主觀原因,探討新的思路方法,以適應農業發展新時期的需要,因此,農業推廣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政府部門要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支持度。政府部門對于農業技術的推廣起著極為關鍵性的作用,需要創建由中央政府部門和地方部門共同籌措的農業推廣費用,以公益性推廣投人為主的投資制度。WTO中明確規定,病害防治、農民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服務等推廣工作都是由這種公共基金來支付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全世界每個國家對該項政策制度的大力支持。此外,政府部門需進一步完善融資制度,鼓舞私營單位進行資金的投人推動農業技術的有效推廣。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的制度創新。確立農民對技術需求的主體地位,提高農民采納農業新技術的自愿性。建立農民參與選擇推廣技術的機制,作為政府職能部門的農業推廣部門應該及時地把市場需求的正確信息、先進技術傳遞給農民,讓農民自己選擇,引導千家萬戶自愿采納農業新技術。著力解決農業推廣體系中激勵機制的問題。廣泛采取市場化的激勵手段進行推廣機制的創新,大力調動農民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積極性。比如支持農技推廣機構和農技人員開展技術承包、有償服務,訂立超產提成、減產賠償合同等。加大對農業技術專業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力度。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主要取決于推廣人員的自身素質,務必加大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力度。高度重視農業技術專業人員的專業能力以及文化素質的培養,讓他們早日成為這方面的“專家”,有效解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過程中所碰到的技術難題,真正發揮農業技術專業人員的特長。此外,要努力解決技術人員的生活、待遇等問題,切實調動廣大農業技術人員的積極主動性,加大農業技術推廣的力度,早日實現農業技術推廣的目標。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技術推廣內容。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努力,并且需要一定數量的資金作保證。因此,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業技術創新應用的重視,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及時引進先進設備,并適當的給予政策支持,從而保證農業技術的有效推廣。在此基礎上,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要注重技術的實際推廣效果,在技術講解的過程中明確了解農業生產者的內在訴求,盡量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推廣某種子的種植新方法時,不僅要講解如何種植會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還要讓農民群眾學會挑選優良種子,合理搭配作物品種,才能提高產量。改革當下原有的農業技術推廣形式。在目前的全新形勢下,政府單位要改變原有的角色,不僅僅是簡單的從事于技術的推廣。技術推廣最終的決定全要在于農民的自主經營上,加強農民在推廣決策上的力度,將原有的“行政強制式”的推廣方式轉變為“引導式”和“服務式”。在技術產品的挑選方面,千萬不要盲目的去追求尖端的新技術,而是需要依據我國當下農業的現實狀況及農民整體的文化素質情況來進行農業技術的現行推廣工作。加強農業信息網絡化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新時期的信息化網絡技術使農業推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通過信息網絡化技術的開發應用,將各種農業推廣方法相互融合,優勢互補。打破時空限制,既可多點多層次交流,又可一對一交流;組織人員開發農業技術數據庫,將農業新技術和新成果本地化、數據化、信息化、網絡化,提高技術信息共享利用,加強技術信息利用效率;開發各層次推廣人員、對象交流平臺,建立問題的發現、上傳、解決、反饋機制。如梅縣城東鎮自主開發糧食生產信息化栽培管理技術,系統建立鎮級農業服務網站(城東鎮網上農民社區),合理利用市縣農業信息網,遠程教育網傳播當前農業技術、新成果;建立病蟲害圖片庫、病蟲害癥狀檔案,制作病蟲害防治課件并提供下載共享服務;開通農業短信群發系統、即時交流平臺等。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肩負著農業發展的廣闊前景,肩負著農業現代化進程順利進行。雖然在當前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中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這并不能減少我們將農業科學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中的決心。農業的生產方式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從土里刨食的傳統模式,我們要轉變思想,大膽創新,將農業科學技術轉換成農業現代化生產的主要動力。
本文作者:唐楨工作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公法學院
- 上一篇:獨立學院課程教學研究3篇
- 下一篇:農業推廣模式與創新發展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