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推廣促進農民增收

時間:2022-08-03 09:58:33

導語:農業技術推廣促進農民增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技術推廣促進農民增收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農業在我國起著主導性的作用,農業的發展是工業與服務業建立的前提基礎。1949年以來,我國對于農業科技的推廣與發展就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并且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效的農業技術推廣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農業生產效率大力提升,農民的經濟也有了明顯的好轉。然而在我國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城鄉城鄉二元結構問題與日俱增。目前,如何更好地推進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助力農民增收成為了時代的重要課題。

1農業技術推廣是提升農民收入的基本原理

1.1農業創新擴散理論。農業創新擴散理論認為,農民對于新技術的采用通常經歷了四個階段。在農業技術推廣的最早期,由于存在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在這個突破階段,只會有少部分農民會嘗試使用新技術。由于創新者的使用與推廣逐漸成功,吸引來了更多的農民愿意參與其中,早期反對創新者在這個階段已經很難動搖大多數農民想要嘗試的決心,因此,這是農業技術推廣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創新技術會被大規模拓展,激發農民興趣,堅定農民決心[1]。在創新農業技術帶來了明顯的成效以后,事實有力地印證了新技術的吸引力,風險的降低吸引了更多人的加入,從而將新的動力機制帶入了自主推動階段。最后,隨著大量客觀現實的存在,使一些人受制于客觀條件,逐漸被落后,因為創新不是適合于所有人,不是對所有人都具有相同吸引力。除去一些心理因素之外,還有經濟情況等,這就出現第四個階段,即浪峰減退階段。1.2農戶行為改變理論。農民對新技術和新成果的認知程度和實踐參與度在很大限度上決定了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效果。廣大的農業生產者才是農業技術推廣的最終采用者,同時也是受益人,而在農技推廣的實踐中,這樣一個基本的前提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如果沒有站在農民群眾的切身需求方面去思考應推廣什么樣的技術,以及應如何推廣農業技術等相關問題,則會大大影響農技推廣的效果[2]。因此,想要做好農業的科技推廣,并讓農技推廣真正在農民的實踐中得到應用,為農民增加收入,應著重做好以下三點。一是應當以人為本,從農民群眾的生產需求出發,重抓務實,推廣真正可以為農民所用的農業技術。二是要選擇適當的農技推廣方式,特別是在基層農技推廣的工作中,相關的服務工作人員應采取多樣化的手段,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熱情,提高其采納新技術的意愿度。三是要適度把握農技推廣與農民增收之間的關系,使農民意識到農技推廣工作中自己才是最終受益者,使其充分明確農技推廣與自身收入提升的關系。1.3農業技術傳播理論。真正做好農業技術傳播,首先要了解農民的真正需求,在了解了農民行為改變的真正內動力以后,才可能真正實際的研究農民的行為,從而鉆研農民行為改變的規律所在,協調農民、改善人際關系,提高農民的自主生產經營能力,只有這樣才可以使農業技術的傳播向合理的方向轉變。農業推廣人員只有在掌握了行為科學的基本原理前提下,才可以更有效地推進農業技術活動的展開。總的來說,影響農民行為的因素有三點,農民需求、市場需求以及政策導向。只有真正落實以上三點,才能有力推動農業新技術的傳播。

2農業技術推廣對于農民收入提升的積極作用

2.1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業技術推廣首先透過提高生產效率幫助農民提升收入。農技推廣本質上是在改變現有的農業產業結構,降低了農民勞動成本,提升了農民勞動生產率。與此同時,農產品的價值也在農業新技術的帶動下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使農民的收入隨之改善。因此,這樣的良性循環促使農業產業化逐漸形成,并得到長足的發展[3]。2.2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運行機制帶來更大效益。如果想要業技術推廣為農民帶來更多收入,人們必須掌握農業技術推廣的核心與重點。在農業技術推廣的進程下,有三點務必要清晰地區分開,即農技推廣的主體、客體和受體。農技推廣的主體是農技推廣組織,客體則是農業技術成果,而受體是農技運用的目標群體。只有將這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使農技推廣的效率大幅提升[4]。在農技推廣的進程中,農業技術的科研人員以及研發成果發揮著重要作用,不但將科研成果落地,切實為農民增加收入產生效益,同時農技研發成果還具有再創新的功能。這些都決定了農技推廣的進程是否真正的被農民接受并使用。

3關于農業技術推廣促進農民增收的建議

3.1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更有力的資金支持。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是農技推廣的運行保障,政府應當專款專用,將農業技術的培訓經費落實到政府的財政預算當中,保障各類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的進行,同時將財政補貼的政策傳達到位,制定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政府應當積極鼓勵個體、民營、外資投資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3.2針對農民需求,加深農業科研。農業的科研與創新是農技推廣力量的源泉。國家應當把相關農業的科研放在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位置上,科技的進步須與農村經濟的發展相結合;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的進程應當跟上農業科技發展的速度。除此之外,政府應當給予農業科研足夠的關注及監督,有效地衡量農業相關科研單位的科研成果是否符合農民需求,是否能令農民落地實施農技改革成果,監管農技推廣中的“空中樓閣”。3.3完善農民素質化培訓。為了更好地推動農業技術傳播,政府部門應大力加強對于農民的基礎教育工作,并在一定范圍內給予更多的扶持。培訓的方式可以是全方面的,如可以通過互聯網、電子傳媒及紙質媒體等方式,普及基礎農業知識,并定期展開技術類培訓課程,類似組織線下培訓,農業技術講座等。同時,也可邀請相關專家親臨現場給農民進行指導與詳細講解。3.4創建農業技術信息互聯網平臺。在當今互聯網發達的時代,建立專業的農業信息網對于農民及時了解當地農業實況有著重大作用。通過互聯網的傳播,及時了解最新病蟲害防治技術、養殖方式、田間管理辦法等。借由廣播與電視可以生動地向農民進行農業技術知識傳授。此外,可以通過建立農村信息技術服務點及時宣傳農業信息,提供農村技術咨詢線上線下服務,提高農業推廣效率[5]。

4結語

農業在我國始終是占據主導地位的產業,所以廣大農民應堅信國家會不斷增加對于農業與農民的扶持力度,推進更多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投資,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農產品競爭力,帶動農民經濟水平。農業技術推廣對于促進農民增收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真正增加農民收入,應根據我國農村實情,調整戰略,進而加快實現現代化農業,使我國農業經濟水平邁向更高臺階。

參考文獻

[1]石晶,肖海峰.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投資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科技與經濟,2014(1):41-45.

[2]單天文,馬志國,王磊.國外農業推廣體系建設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今日科苑,2008(10):34-35.

[3]黃祖輝,錢峰燕.技術進步對我國農民收入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3(12):15-16.

[4]鄒麗.農業技術推廣投資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J].中國農業信息,2015(20):49-50.

[5]李金良.南陽市農業機械化與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關系實證研究[J].南都學壇,2008(7):137-139.

作者:吳應玲 單位:云南省景谷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