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機械化研究

時間:2022-05-11 03:17:35

導語:生態農業機械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農業機械化研究

摘要:農業機械化是生態農業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作為核心內容對生態農業建設進行支撐,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必須提高對農業機械化的重視程度,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促使農業機械化的目標得以順利實現,這不僅對生態農業建設的順利發展有積極作用,同時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有重要影響。

關鍵詞:生態農業建設;農業機械化;作用

我國農業發展極易受到多種客觀因素的影響,人多地少的矛盾就是其中之一,人們為實現對農產品數量的追求而忽視環境問題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并在過量使用化肥以及農藥的情況下導致土壤辦結以及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等問題出現,嚴重時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水土流失、植被覆蓋率降低、土壤退化,使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弱等現象也在此種情況下出現,為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對上述現象的改善必須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1生態農業的內涵和特征

在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思想的指導下對各種農業生產方式的成功經驗進行總結與吸收就是指生態農業,因地制宜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以及人、生物、環境之間能量轉化生物間相關規律都可在這一過程中被利用,需要注意的是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相結合發揮地區資源優勢也可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在實際規劃以及組織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實現對經濟發展水平及“整體、協調、循環、再生”原則的嚴格遵守,并在此基礎上對高效無廢料系統的建立與完善,該系統具備綜合負責、多級轉化、良性循環的主要特征。其主要目的為能量轉化最高、物質產出率最大、資源保持最好、經濟效益最佳。這是促使農業實現優質高效生產的主要目標。在生態系統以及經濟系統良性循環的基礎之上可促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實現高效統一的目標。

2農業機械化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機械生產工具作為最重要的因素存在于人類建設生態農業的諸多因素中,生產工具在勞動資源中占據最為重要的地位,機械生產工具可對其進行直觀體現。農村生產力的提高與農村工業化進程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同時可對農村小康社會是否能夠順利建成進行直接的作用與影響。機械化進步可以說是現代農業進步的基礎與前提。2.1農業機械化是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手段。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機械作為核心與基礎對其進行支撐,這也是是實現先進農藝技術推廣與應用目標的基礎與前提。例如人力以及畜力沒有辦法充分完成土壤深耕深松、化肥深施、免耕播種等一系列工作,為促使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施必須借助農業機械。2.2農業機械化是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對農業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與綜合利用是現代化農業建設必須進行一系列的工作,同時這也是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基礎與前提,對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也有較為積極的作用,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以及基本條件可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不斷的優化與完善。從生態農業建設角度來說,農業機械化作為先進的裝備對其順利開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可促使生態農業實現進一步發展的目標。如通過機械化手段施肥,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化肥的使用率,從而減少環境污染。通過機械化手段防蟲治害,能將農藥充分霧化,減少農藥的使用量,保護和改善環境。2.3農業機械化是生態農業措施。對生態資源以及環境進行保護是實現與建設生態農業首先需要滿足要求,同時也是其必須滿足的要求。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機械作為重要的工具對其進行支撐,從現代農村基礎設施角度來說農業機械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這可充分說明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性。我們可將農業機械化視作為一個子系統,主要是在生態農業系統工程建設中逐步對活勞動進行逐步替代。在提供先進的工程設備與技術方面我們必須得到農業機械化的支撐,這也可從根本上實現對生態農業措施實施與建設的保障,進而促使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目標得以順利實現,注意生態經濟也可在這一過程中得到較為明顯的發展。2.4農業機械化是生態農業建設的動力。科學發展觀對生態農業今后的進步與發展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對節能高效型農業機械的發展有積極意義,可在合理開發綠色能源的基礎上促使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從生態農業建設自身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后我們可以發現農業機械化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是促使農業從業人員比重得以降低的重要手段,并可幫助農村實現逐步向城鎮化發展的目標。農業機械化能改善勞動條件,減輕勞動強度,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出發點;能促使農民生產生活水平提高,進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農業機械化在生態農業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其他技術不能替代的。在生態農業建設中,農機工作者要充分運用農業生態系統理論,深入研究農機與生態農業之間的客觀規律,不斷地探索和進取,掌握生態學的原理,以農業生態理論為指南,大力發揮農業機械化的作用,把過去受到了破壞的生態農業恢復過來,并逐步建設成一個高產、穩產、優質、低耗的生態農業生產系統,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持續穩定發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朱桂珍,魏亞光.淺談農業機械在生態農業中的作用[J].山東農機化,2012(3):13.

[2]蔡風亮.論生態農業建設中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性[J].科技傳播,2010(19):67+69.

作者:王鑫罡 單位:玉林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