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發展的地位
時間:2022-05-10 05:03:04
導語: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發展的地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新技術廣泛運用于農業生產中,農業機械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使命。加快農業機械化推廣應用,對于騰沖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改善群眾生活質量,實現鄉村振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作用與地位;發展措施
騰沖市是農業生產大縣,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民。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現代農業、必須發展農業生產機械化。農業機械化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主要代表,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指標,是農業現代化的直接體現。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中,農業機械根據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技術支持,促進了農村經濟繁榮。
1騰沖市農業機械發展現狀
1.1擁有適宜農業發展地理和氣候條件
騰沖市地處云南省的西部邊境,國土總面積5845km2,半山半壩區占84%,河谷、壩子16%,全市133.33hm2以上壩子28個,其中萬畝以上壩子14個。全市下轄18個鄉鎮,220個村社區,總人口67.8萬人。年平均氣溫14.7℃,最高氣溫30.5℃,最低氣溫-4.2℃。年平均降雨量1500mm。騰沖市擁有耕地面積9.17萬hm2,其中:水田5.02萬hm2,旱地4.15萬hm2。主要種植農作物有水稻、大麥、玉米、油菜、馬鈴薯、烤煙等,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年平均種植面積在2.93萬hm2。
1.2擁有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基礎
騰沖市在國家強農惠農政策扶持推動下,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農機結構進一步優化,裝備水平穩步提高。2020年全市農機總動力60.4萬kW,其中:變形拖拉機17.3萬kW、其他動力43.1萬kW,均動力0.48kW/667m2。全市擁有各類農業機械74420臺(套),擁有拖拉機13139臺(套),其中:變形拖拉機3209臺;種植業機械39966臺(套),水稻插秧機75臺、水稻播種成套設備5臺(套)、油菜播種機8套32組;農用排灌機械1036臺;收獲機械848臺;農產品加工機械6977臺;畜牧養殖機械2339臺,漁業機械456臺,林果業機械270臺;農田基本建設機械171臺,農用植保無人機13臺。發展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15個,發展社員586人。全年實現農業機械作業17.79萬hm2。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5%。
2農業機械化在騰沖市農業發展的地位與作用
2.1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和重要生產手段,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騰沖市緊緊抓住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機遇,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發展布局,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增加農機裝備水平,減輕農業生產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2005—2020年共爭取各級政府和部門投入農機購置補貼專項資金22853.1098萬元。補貼各類農機具28347臺,補貼農戶23465戶,帶動農民和種植戶投資22853.1098余萬元。農機補貼的持續投入,促進農業機械保有量持續增加,農業機械化水平快速提高,進一步優化了騰沖市農業產業結構,促進現代農業構建,農業生產向專業化、規?;F代化轉化,逐步實現農業機械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助推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
2.2農業機械是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手段
糧食生產要實現節本增效離不開農業機械,農業機械還是搶農時、奪豐收的重要保證。農業機械作業大大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產出率,增強了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據統計,2020年騰沖市水稻生產需人工成本在600~790元/667m2,而機械化作業成本為310~400元/667m2,節約成本290~390元/667m2。經測產調查水稻機械化插秧比常規種植實現增20~25kg/667m2,按照2020年國家糧食2.82元/kg收購價計算,實現增56.4~70.5元/667m2。同時,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應用促進了農產品質量提升,鞏固了糧食的生產能力。
2.3農機化的發展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
隨著先進農業機械的推廣和使用,農業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產機械化、規?;焖侔l展,農業生產用工需求明顯減少,大量農村勞動力從繁重體力勞動中釋放出來,農民有更多的時間外出務工或從事其他產業,增加收入,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機械化加快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步伐,彌補城鎮用工需求,實現城鄉融合快速發展。
3農業機械化生產中現存的問題
3.1產品結構不合理,機械化發展水平不高
目前,騰沖市農業機械裝備主要以中小型農業機械為主,大型機械較少,動力機械較多,用于農業生產的機械較少,全市擁有各型農用拖拉機13139臺,收割機848臺,插秧機75臺,隨著農機化的發展,其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日益顯現,即耕地機械多,種植、收割、加工機械少,機械使用功能單一的多,多功能、多用途的機械少,動力機械與農機具的配套比例太低,造成農業機械利用率低。受騰沖市地理、人口,經濟發展程度等因素影響,北部鄉鎮機械化程度高,南部及邊遠山區機械化程度低,機械化水平不平衡極大程度影響了農業的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使農業生產不能與現代化生產方式接軌。
3.2機械化生產技術知識普及程度低
騰沖市農機隊伍技術知識以及操作能力不強,農機服務組織專業化程度薄弱,經營主體以多種方式并存,農機隊伍的經營管理比較松散,開展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程度低。隨著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的發展,許多智能化和技術含量高的農業機械出現,掌握相關技術的從業人員少,繼而影響到農業生產機械化的實現。
3.3機械設備不齊全
近年,國家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提倡農民置辦現代機械設施,對購機農戶給予一定的補助,但騰沖市農業基礎設施配套落后,人均耕地面積少,規?;l展程度不高,影響著農機新技術推廣使用和農業作業效能的發揮,加之機械設備較貴,農民往往承擔不起,影響購機意愿,造成農村地區,農業機械化生產設備較少,無法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
3.4耕作田塊小制約機械效率發揮
農村土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戶自己經營,土地沒有充分流轉,田塊小,道路不暢,形狀各異不規則,影響農業機械集中連片作業,制約農業機械效能發揮,導致農機作業效率下降,成本增加。
4騰沖市農業機械化發展建議
4.1加快建設與農業結構調整配套的機械
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調整和優化農機發展結構和機具布局,加快推進農業機械結構調整,解決大中型機械與小型機械、動力機械與配套機械、農機與農藝不配套、作業效率低等問題。根據騰沖市農業生產機械需求情況,因地制宜,推廣、配置新機具。以機械化促進產業化融合發展,形成產業優勢,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多個環節延伸,促進農業生產機械化、現代化發展。
4.2加強農機服務產業化、社會化發展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和農機化事業的快速發展,急需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農機社會化、專業化服務體系。大力扶持建立各種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農機服務隊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提高農機作業服務質量和水平。積極引導機手向服務專業化、經營市場化發展。充分利用市場對農機資源配置作用,推進農機標準化建設,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從而實現興機富農的目的。
4.3加大社會資源投入力度
農業機械化的實現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財力的持續投入。各級政府及農機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扶持農機組織,實施作業補貼,提高農機購置補貼標準,加大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培養一批懂管理會經營的農機管理人才和農村技術能手,推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與進步。
4.4促進土地經營方式轉變
積極引導農民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有效整合農機資源,提高農業機械利用率,合作社通過代耕代收、農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開展規模經營,解決農機投資大、利用率低、市場作業無序等突出問題,促進土地經營方式創新,解決農業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突出矛盾,在提高土地生產率、資源利用率等方面發揮積極的示范作用。
4.5普及機械操作知識
為了適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推廣機械化作業,各級政府和農機管理部門應探索新的途徑和方法,加大對農民的技能知識培訓,深入宣傳農機知識和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性,提高農業機械的利用率,增加機收收入。4.6推廣機械化,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思想的改變,許多農民進城務工,出現棄耕現象,農業農村工作者要持續貫徹落實黨的強農惠農政策,抓住機遇,拓寬發展思路,積極引導土地集中流轉,推進農業規?;洜I,工廠化生產,公司化運作,實現糧食增產,產業發展,鄉村振興。
5結語
實施農業生產機械化是騰沖市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是確保糧食安全緊緊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條件,也是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推手。所以,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和作業補貼,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高作業水平和服務能力,發展農業生產機械化。通過科學有效管理、開展制度創新、加大資金扶持投入、更新設備、改善工作環境等措施,實現“四化”。即:推廣農業生產機械化,促進產業發展規?;?,實施節本增效最大化,實現農業生產現代化。
參考文獻
[1]楊志強,肖夏.騰沖市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發展現狀與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218(2):79-80.
[2]段強,彭樹明,肖夏,等.加強農機新技術推廣,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203(11):92-93.
作者:李玉敏 單位:騰沖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
- 上一篇:海岸新區農業機械化研究
- 下一篇: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問題與對策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