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質栽培技術研究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02 08:07:00

導語:木質栽培技術研究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木質栽培技術研究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楠木;栽培技術;保護措施

論文摘要:從黔東南州為保護現有楠木資源的目的出發,對楠木的栽培技術及其保護措施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

1形態特征及分布

楠木屬樟科,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于四川、貴州、湖北、湖南(九山)、云南、廣西等。在長江以南各省(區)以至臺灣省均可栽培。其中,貴州省的楠木則主要在黔東南州分布最廣,黎平、錦屏、從江、榕江與劍河等縣均有分布。

2生物學特征

楠木在幼齡期,頂芽發達,頂端優勢明顯,主干端直茁壯,側枝較細短,冠層厚而密,整個樹冠呈尖塔形。及至壯年期,隨著高生長的減慢,側枝的擴展,樹冠變為鐘形,但冠層仍較厚。幼樹的頂芽一年形成3次,抽3次新梢,即冬芽-春梢-夏芽-夏梢-秋芽-秋梢。一般春梢生長慢,夏梢和秋梢生長快。特別是在6月上中旬(夏梢期),頂梢10d可增高30~40cm,平均日生長達1.50~2cm,為全年生長的最高峰。8~9月也有一次生長高峰,但不如前者快,兩次高峰的生長量,占全年高生長總量的70%以上。胸徑生長主要是在5~11月,其生長量占全年總生長量的70%~90%。據解析木資料(福建三明):一般天然生楠木,初期生長甚緩慢,20年生,高和胸徑的生長量僅5.60m和4.10cm,至60~70年生以后,才達生長旺盛期。楠木樹高生長以50~60年最快,胸徑以70~95年最快,材積以60~95年最快。特別是材積,60~95年間的生長量占樹干總材積生長量89%,90~95年間生長量,占樹干總生長量25.50%。表明楠木具有后期生長迅速的特性。但在人工林中,楠木初期生長則遠較天然林生長迅速。13年生的人工林與20年生的天然林相比,則人工林胸徑、樹高和材積的年平均生長量,分別比天然生長快3倍、2.30倍和7.10倍。楠木幼年期根系生長發育較好,主根能深入土壤下層,側根數量也較多。

楠木系耐阻樹種,適生于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的地方,特別是在山谷、山洼、陰坡下部及河邊臺地,土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壤質土壤上,生長尤佳。深根性樹種,根部有較強的萌生力,能耐間歇性的短期水浸。壽命長,病蟲害少,能生長成大徑材。

3造林技術及栽培要點

3.1造林技術楠木4月開花,種子成熟期在“小雪”前后,果皮由青轉變為藍黑色,即達成熟。采種選20年生以上的優良母樹,用鉤刀或高枝剪剪下果枝,采取果實。采集的果實,要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是將果實放在籮筐或木桶中搗動,脫出果皮,再用清水漂洗干凈,置室內陰干,切忌曝曬,水跡稍干,即可貯藏。一般100kg果可出種子40~50kg。種子純度92%~99%,千粒重200~345g,場圃發芽率達80%~95%。種子含水量較高(20%~40%),容易失水開裂,子葉發霉,喪失發芽力,因此,處理好的種子須馬上用潮濕河沙倒分層貯藏。如需催芽,可貯放在溫度較高或有陽光照射的地方,這樣“立春”前后種子開始大量萌動,用來播種能提早數天發芽。

楠木幼苗初期生長緩慢,喜陰濕,宜選擇日照時間短,排灌方便,肥沃濕潤的土壤作圃地。土質粘重,排水不良,易發生爛根;土壤干燥缺水,則幼苗生長不良,又易造成灼傷。播種從“大寒”至“雨水”均可進行。播種前,圃地要施足基肥,整地筑床要細致。一般用條播條,條距15~20cm,條寬6~10cm。每畝播種量15~20kg。播后覆蓋火燒土1~2cm,再蓋草或鋸屑、谷殼,以保持苗床濕潤。幼苗出土后,要及時進行除草、松土、施肥和灌溉。在平地育苗,由于日照時間長,地表溫度高,在暑天,易遭日灼為害,因此尚需給以適當遮蔭。但據福建三明莘口林場試驗,選背陰圃地,適當提高留苗密度,使床面保持一定的覆蓋,不遮蔭亦可避免幼苗灼傷。間苗應分期進行,要量少次多。7月苗高達10cm左右時,即可定苗。每畝留苗3萬株。8~10月為楠木幼苗速生期,在此期間,應加強苗圃水肥管理,以加速苗木生長,提高苗木質量。11月份還有部分植株抽梢生長,因此在苗圃后期管理中,要注意不使幼苗越冬時受凍害。1年生壯苗造林比2年生苗造林效果好。一些生長細弱的苗木,可留圃一年再造林。

3.2病蟲防治

3.2.1鼻蟲的防治。

鼻蟲:以幼蟲鉆蛀嫩稍為害,使被害梢枯死。據調查:為害嚴重的,被害株數可達69.10%,早口密度為16.50頭/株,平均每株被害梢數占平均每株總梢數5.10%。成蟲體長圓柱形、漆黑色。體長5.20~7.50mm。喙長約2mm。前胸背板有鯊魚皮狀突起。鞘翅各有10行刻點,前足腿節上有一強大的刺。幼蟲:體乳白,老熟幼蟲長5~8mm,頭部黃褐色。蛹體淡黃褐色,長6~8mm,頭部及前胸背板淺灰色,有許多褐色圓圈、腹部有許多小刺列,腹末有刺狀突起二個。

一年一代,以成蟲越冬。于3月份楠木抽梢時,成蟲產卵于新梢中,卵孵化后,幼蟲在當年新梢中蛀食為害,蛀道長10cm左右。幼蟲期3月底到4月中旬,幼蟲成熟后即在嫩梢基部的蛀道中化蛹,5月中旬成蟲開始羽化,成蟲期長,直到次年3月份產卵后死亡。

防治方法:在3月份成蟲產卵期及5月中下旬成蟲盛發期用621煙劑熏殺成蟲,每畝用藥0.50~1kg。在4月上旬用40%樂果乳劑400~600倍液噴灑新梢,可殺死梢中幼蟲。

3.2.2灰毛金花蟲的防治。

灰毛金花蟲:以成蟲啃食嫩葉、嫩梢及小葉皮層,嚴重的可使嫩梢枯萎。被害株率達80%以上。最多被害株有蟲50多頭。成蟲體黑色,密被灰白色毛,外觀呈灰白色。體長5~7mm,觸角線狀,鞘翅近肩角處有一瘤凸起,翅面有許多不規則的顆粒狀突起,并有三條隆脊。3月底到6月份均有成蟲出現,4月中下旬為盛發期。

防治方法:在4月下旬用621煙劑熏殺成蟲,每畝用藥0.50kg。

3.3栽培要點用種子繁殖。果實采收后,搓去外果皮,種子有油質,壽命短,陰干后即可播種。若次年春播,需用濕沙貯藏。幼苗期需遮蔭,當幼苗長成真葉即可間苗或移植,一般1年生苗即可出圃造林。如綠化用大苗,可換床培育3~5年。大苗栽植,必須帶土團,并剪去部分葉片。栽植時要選擇溫暖濕潤、土壤肥沃的環境。

4保護價值與保護措施

4.1楠木珍貴的原因木質堅硬耐腐,壽命長,用途廣泛;產地范圍小,主要分布于四川、貴州、湖北和湖南等海拔1000~1500m的亞熱帶地區陰濕山谷、山洼及河旁;生長緩慢,成為棟梁材要上百年。

4.2保護價值楠木有三種:一是香楠,木微紫而帶清香,紋理也很美觀;二是金絲楠,木紋有金絲,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種,更為難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結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紋;三是水楠,木質較軟,多用其制作家具。

楠木常用于建筑及家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前者為常綠大喬木,產于四川雅安、灌縣一帶;后者別名金絲楠,產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蘇南部。楠木的色澤淡雅勻稱,伸縮變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軟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種。

4.3保護措施

4.3.1健全法律法規,制訂有效保護措施,嚴禁砍伐,提倡木材綜合利用和節約使用木材,鼓勵開發、利用木材代用品;鼓勵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擴大楠木覆蓋面積。

4.3.2積極進行撫育管理,防治病蟲害,保護好現有資源。根據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對集體和個人造林、育林給予經濟扶持或者長期貸款;

4.3.3大力開展育苗造林,擴大栽培范圍,特別在植物園、公園應大量栽培,可有效地保護這一物種。國家對森林資源實行保護性措施:

4.3.4建立林業基金制度。國家設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用于提供生態效益的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的森林資源、林木的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5結論

楠木以其材質優良,用途廣泛而著稱于世,是楠木屬中經濟價值最高的一種。又是著名的庭園觀賞和城市綠化樹種。對目前黔東南州殘存的楠木,應制訂有效保護措施,嚴禁砍伐,積極進行栽培撫育的有效管理,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保護好現稀缺資源,大力開展對楠木分布縣(區)的育苗造林,封山育林工作。積極擴大栽培范圍,并在我州建立植物園進行大量栽培,有效地保護這一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