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雜草草相變化及防除技術論文
時間:2022-08-17 11:04:00
導語:麥田雜草草相變化及防除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根據東海縣地勢復雜的特點以及各種類型田塊雜草草相的種類和發生特點,提出相應的防治對策,達到節本增效、提高除草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麥田雜草;草相;發生規律;防除技術;江蘇東海
東海縣位于江蘇省最北部,是淮北地區丘陵山區重點縣之一,丘陵地占全縣土地面積的57%,總體上是西高東低,中西部丘陵連綿,崗嶺縱橫,東部地勢平坦低洼,屬湖蕩沖積平原。我縣作物布局是:中西部丘陵地區小麥與玉米、花生或大豆等輪作,湖蕩地區小麥與水稻輪作。小麥是我縣的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較大,常年在8萬公頃左右,其中丘陵地麥田2萬多公頃。麥田雜草是影響小麥穩產、高產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縣地勢復雜,應掌握麥田雜草種類、發生規律,選擇適宜藥劑配方,才能達到節本增效、提高除草效果的目的。
1麥田草相變化
我縣20世紀70年代以前種植作物均為旱糧,麥田雜草以硬草、狗尾草、早熟禾、苕子、棒頭草為主,1970年以后在黃川鎮開始試點旱改水,至70年代中后期,在溝、渠、河邊上發現看麥娘,麥田中也發現零星的看麥娘。90年代初期,看麥娘、野燕麥成為麥稻輪作田的主要雜草;90年代中后期罔草、麥家公在我縣青湖、黃川、平明等鄉鎮麥田及溝渠河邊上零星發生,近5年來,罔草幾乎遍及全縣稻麥輪作田,上升為麥田惡性雜草。
2當前麥田草相
我縣地勢較為復雜,東西部作物布局各不相同,麥田中雜草種類也不相同。中西部丘陵麥田中主要雜草有:播娘蒿、薺菜、硬草、棒頭草、早熟禾、婆婆納、野老鸛草、苕子、泥湖菜。東部湖蕩麥田中主要雜草有:看麥娘、日本看麥娘、罔草、繁縷、豬殃殃、麥家公、碎米薺、薺菜、野老鸛草。
3雜草發生規律
3.1耕作方式、降雨量、氣溫與雜草發生的關系
丘陵地區麥田采用耕翻后條播的播種方式,由于其播種較早,氣溫較高,若秋末雨水充沛,雜草冬前出草量較大,開春氣溫回升后出草量相對較少;反之,雨水較少,冬前出草量則較少,開春后出草量相對較大。稻麥輪作田中破土播種的麥田中雜草冬前出草量少,雜草主要集中在開春后出土;免耕撒播麥田中雜草充分利用上季作物后期的肥水,冬前出草量較大,并且草齡較大,防除較為困難,開春后雜草仍有一個出草高峰。春季氣溫回升快,雜草出土快而整齊,生長迅速,適宜早用藥防除;氣溫回升慢,雜草出土較慢、生長不一致,需待雜草出齊了才能用藥。
3.2雜草種類與除草方式的關系
中西部丘陵區麥田以播娘蒿、薺菜為主,其繁殖系數相對較小,土壤肥水協調性較差,雜草的數量及生長量均較少,加之當地農戶的生產習慣,目前仍普遍采用開春后雜草出齊后人工進行除草。
稻麥輪作麥田中以看麥娘、日本看麥娘、罔草等為主,其繁殖系數較大,分蘗力強,雜草種子又具有較長休眠期,因此難以人工拔除,必須采用化學藥劑除草。
4化學除草技術
化學除草分為冬前除草和春季除草,一般冬前出草量大及免耕撒播麥田,冬前需進行1次除草,春季除草是對冬前除草的補充。春季化學除草時間宜掌握在3月上中旬(這里主要針對麥稻輪作區而言)。
西部丘陵麥田宜在小麥拔節前及雜草成熟前進行2次人工除草。東部麥稻輪作區,破土麥田春季進行1次化除即可,特殊年份(秋季雨水多、溫度高)冬前則需進行1次化學除草。
(1)以看麥娘、罔草、硬草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田塊,用6.9%新驃1500mL/hm2,或6.9%驃馬水乳劑1200~1500mL/hm2,或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3.75~4.50kg/hm2防除。
(2)以播娘蒿、薺菜、豬殃殃等闊葉草為主的田塊,用10%麥星225~300g/hm2,或二甲四氯3750mL/hm2防除。
(3)單、雙子葉雜草混生的田塊,用6.9%新驃1500mL/hm2加10%麥星225~300g/hm2防除。
(4)對田埂、溝渠、路邊等雜草,可用30%飛達等滅生性除草劑進行定向噴霧,減少雜草繁殖量,降低通過灌水傳播的幾率。
根據麥田雜草發生種類,以上幾種藥劑配方自選1種,對水750kg/hm2均勻噴霧。
5化學除草應注意的問題
噴藥時要選晴好無風天氣,噴霧要均勻,不能重噴或漏噴;驃馬、新驃只能用于小麥田,大麥田禁用;小麥拔節后禁用異丙隆、二甲四氯;施藥前后要徹底清洗器械。
6參考文獻
[1]張紹明.江蘇省麥田草害現狀及其控制途徑的探討[J].雜草科學,1991(3):34-37.
[2]鐘決龍.淮河流域小麥田主要雜草及其防除[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4,25(12):10-13.
[3]朱賢運.麥田使用除草劑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農業新技術,2006(3):16.
[4]婁遠來,薛光,鄧淵鈺.江蘇省稻茬麥田雜草分布與危害[J].江蘇農業科學,1998(2):36-37.
- 上一篇:公路系統廉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下一篇:國土局局長上半年土地供應分析會總結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