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9 02:47:00

導語:魔芋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魔芋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魔芋;栽培技術;高產

論文摘要從土壤選擇、栽培方式、品種選擇、整地施肥、田間管理等方面介紹了魔芋的高產栽培技術。

魔芋因其食、藥用價值等功效正日益為人們所喜愛,在貴州省修文縣的分布較廣,栽培歷史悠久,加工業發展也較迅速,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但因缺乏相關的栽培技術方法,產量低而不穩,但通過近幾年的栽培研究,不斷摸索,筆者總結出了一套魔芋的高產栽培技術,旨在為普及魔芋高產、穩產栽培,促進魔芋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土壤選擇

魔芋喜肥怕瘠,喜濕怕旱,喜陰怕曬,喜涼怕熱。宜種植在海拔900~1500m、土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的沙質壤土,以山間谷地、斜坡地最為適宜。生長最適溫度為25℃,土壤pH值6.0以上。

2品種選擇與種前處理

2.1品種選擇在修文縣栽培品種主要有花魔芋、白魔芋、疏毛魔芋等。白魔芋品質最好,但花魔芋的產量比白魔芋高,適宜性更廣。一般選擇無病、無傷、圓形或長圓形、頂芽矮壯(小于3cm)、葉柄痕較小、芽窩較淺的小球莖或根狀莖作種芋。根狀莖一般用2年生植株較好。

2.2種前處理栽種前將芋種曬1~2d,種前用1000萬IU的農用鏈霉素600~700倍液浸種1h,或用40%福爾馬林1∶(200~250)倍液浸種20~30min,然后將種芋撈出涼干即可播種。

3栽培方式

3.1輪作輪作是魔芋栽培中切斷病源傳播的最好方法,3年1輪較好,重點避開十字花科、姜等易感染軟腐病、白絹病、根腐病的作物。一般與禾本科作物輪作較安全。若與水稻進行水旱輪作最好。

3.2間作或套作因為魔芋的葉片與葉柄成“T”或“Y”字形,光線穿透力較差,葉面積指數小,對光的利用率低,所以間套作選擇植株高過魔芋的作物較好,如高粱、玉米等糧食作物和杜仲、蓖麻等經濟作物。使高稈植物在上層得到充足的陽光,而魔芋在下層得到適當的陰蔽。

4整地施肥

4.1整地冬前深翻土地,春后深耕細整,開廂排溝。

4.2施基肥魔芋的根為弦狀根,根系較淺,吸收力弱,必須培肥土壤和科學施肥。魔芋對有機肥的需要量極大,一般以腐熟堆肥2.4萬kg/hm2,或沼渣2.2萬kg/hm2作基肥。有條件的地方應根據魔芋對氮、磷、鉀肥的需要量、土壤供給量及利用率計算出其應施用的純氮、磷、鉀量。魔芋整個生長過程中一般施用氮肥260.9kg/hm2、磷肥930kg/hm2、鉀肥(硫酸鉀)280kg/hm2。在施肥過程中不能偏施氮肥。基肥的比例應占施肥總量的70%~80%,特殊地段用80%以上作基肥,且以緩釋性肥料為主。施肥時將基肥施于溝內或在溝旁另挖施肥溝施入,也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少數萌芽伸出地表時施于土表,然后培土。

基肥一般在栽種前10~15d施用,在兩行種植溝間挖施肥溝,將基肥混勻施于溝內,或先挖深12~15cm的種植溝,在溝底施堆肥或沼肥,在其上斜放種芋,其上再施基肥約3cm厚,再蓋土。基肥要集中施用,接近種芋,但又不直接接觸,使其肥料利用率達到最高,但又不傷種芋。

5栽種處理

5.1播種期種植魔芋必須要在種球莖的生理休眠期解除后,平均氣溫回升至12~14℃,最低氣溫10℃左右時才能播種。修文縣一般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栽種。品種不同,栽種時間也不一致,一般花魔芋萌芽所需溫度稍低于白魔芋,因而同一地區花魔芋可稍早種植。

5.2密度及用種量魔芋種植密度一般較稀,球莖膨大較好的根狀莖發生多,單株產量就較高。但密度過稀,單位面積產量下降,葉面積系數過小,陽光通透直曬地表,使土壤溫度升高達35℃以上,對根產生不利影響。“Y”字葉型的品種較“T”字葉型的品種宜密植。魔芋種植密度與種芋的大小有關,種芋愈大,密度越稀。為了加強通風透氣及便于田間管理,一般采取寬行、窄株栽種。不同年齡的種芋栽植密度也不一樣。一般100g左右大小的花魔芋種,栽植株距為25cm、行距60cm,用種量約6500kg/hm2;種芋150g左右的株距31cm、行距60cm,用種量8000kg/hm2左右;種芋重200g時,株距38cm、行距60cm,用種量8900kg/hm2左右;如果和玉米套種,可以150cm開廂起壟,壟面100cm,溝深15cm,壟上種2行,溝中種玉米。

5.3種植方法一般采用高畦窄廂,每廂開2溝,寬畦淺溝可增加栽種溝數。根狀莖可依同一方向將種芋橫放溝中;小球莖依其大小按15~20cm放1個;250g以上的種芋可采取窩栽或溝植,依種芋大小,溝深10~15cm。種芋平地均按45°斜植,若為傾斜地,則應頂芽順坡向上種植,如果不斜放,種芋就可能因球莖頂端的芽窩積水而引起球莖腐爛。覆土深淺要按地塊的土層深厚而定,一般覆土6~9cm。6田間管理

6.1除草

魔芋的根多平行分布于土壤上層,中耕鋤草時易傷根,一般在春耕整地后用除草劑徹底清除雜草。魔芋展

葉后,只能拔除雜草,以防止傷根、傷葉。

6.2覆蓋這是栽培魔芋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管理工作。栽種時覆土6~9cm,然后再蓋1層5~10cm厚的秸稈或草,一般蓋秸稈或草2.25萬kg/hm2以上,以蓋秸稈后不見土為宜。這樣既可保持土壤疏松濕潤,避免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又可提高前期地溫,降低中期地溫,以利魔芋生長發育。

6.3培土追肥①中耕培土。在栽植后30~40d魔芋開始萌芽出土時,可趁根系尚未布滿土層前進行淺中耕,以增進土壤的通透性,或培土與施基肥相結合同時進行,一般培土7~9cm。②追肥。追肥分3次:第1次于5月底至6月上旬進行,以促進魔芋上部生長;第2次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進行,主要是促進魔芋地下部發育;第3次于8月下旬,用磷酸二氫鉀75kg/hm2對水1000kg/hm2左右灌根。

6.4病蟲害防治魔芋的病害主要有白絹病和軟腐病2種。病害一旦發生,對魔芋的損失極大,在防治工作中,要嚴格進行芋種消毒,在生長的中后期發病時,應在發病初期用藥劑進行防治。白絹病一般用井崗霉素1500g/hm2對水900kg/hm2,或用多菌靈3000g/hm2對水900kg/hm2噴施魔芋植株基部;每10d噴1次,連噴3次。軟腐病:①發現病株立即拔除,以減少病菌遺留土中;②用農用鏈霉素1000萬IU600~700倍液,或70%敵克松500~600倍液澆潑植株基部;每10d澆1次,連澆3次。蟲害主要是蚜蟲、螨類及葉蟬等,用一般殺蟲劑、殺螨劑即可防治。

6.5適時收挖收挖過早會降低產量,收挖過晚則降低產量和質量,收挖最佳時間是在魔芋植株倒苗后10d左右為宜。

參考文獻

[1]張榮全,楊美碧.水城縣高海拔地區魔芋栽培技術試驗[J].貴州農業科學,2000,28(4):43-45.

[2]嚴澤湘.魔芋栽培技術[J].農村新技術,2003(4):6-7.

[3]李端波,姚強,潘明艷,等.魔芋配方施肥試驗的研究初報[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5):7886.

[4]崔鳴.魔芋病害綜合防治與豐產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J].陜西農業科學,2007(5):159-161.

[5]崔鳴.秦巴山區魔芋防病藥袋研究與開發[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3):3890-3891.

[6]李仕東,劉佑林.建始縣魔芋無公害栽培及病蟲防治技術要點[J].湖北植保,2007(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