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檢疫技術探究論文
時間:2022-11-10 02:58:00
導語:植物檢疫技術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從植物病蟲害標本的采集常用的檢疫檢驗方法、檢疫對象識別及檢疫對象封鎖控制措施等方面對植物檢疫技術進行了概述。
隨著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和國際國內貿易往來的日益頻繁,各地調運的種子種苗及農產品日益增多,大大增加了植物病、蟲、雜草人為傳播的可能性,有害生物入侵發生危害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掌握植物檢疫識別技術、做好植物檢疫工作顯得愈加重要。
1植物病蟲害標本的采集
植物病蟲害標本是植物病蟲害及其分布的實物性記載。標本的存在,即可在田間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室內進行鑒定。
1.1采集標本的要求
1.1.1癥狀典型。具有不同階段的癥狀。
1.1.2帶有病征。病部帶有病原物的子實體。
1.1.3病害單純。l個標本只能具有l種病害。
1.1.4記載詳細。有寄主名稱、發病情況、環境條件、采集地點、采集日期、采集人等。
1.2采集病害標本的注意事項①對于不認識的寄主植物,注意采集枝條、葉片、花果等部分,以便鑒定植物名稱;②適合壓制的葉片標本,應隨采隨壓于標本夾中,否則葉片失水卷縮無法展平;③腐爛的果實標本應先以標本紙分別包裹后再置于標本箱中,防止污染和擠壞標本;④黑粉菌類標本由于病菌抱子極多,容易散落,所以應用紙袋分裝,以免混雜;⑤每種標本的采集應具有一定的復份,一般要求5份以上,以便鑒定、保存和交換。
2常用的檢疫檢驗方法
檢疫檢驗主要對現場檢疫取回的代表樣品和病、蟲、雜草籽粒樣本,在實驗室作進一步檢驗鑒定。檢驗方法因不同病、蟲、雜草的種類和不同的植物、植物產品而異。
2.1害蟲常用的檢驗方法過篩檢查、比重檢查、染色檢查、解剖檢查、燈光透視檢查等。
2.2真菌病害常用的檢驗方法洗滌檢驗、漏斗分離檢查、直接檢查、切片檢查、保濕萌芽檢查、分離培養檢查等。
2.3細菌病容常用的檢驗方法分離培養檢驗、噬菌體檢驗、血清學方法與單克隆抗體技術等。
2.4病毒病害常用的檢驗方法染色法、指示植物接種檢驗、血清學方法以及PCR、探針等分子生物學方法。
2.5病原線蟲常用的檢驗方法直接分離法、漏斗分離法、淺盤分離法、離心分離法、漂浮分離法、直接解剖分離法等。
3檢疫對象識別
植物檢疫對象是專指那些經國家及有關檢疫部門科學審定,并明文規定要采取檢疫措施禁止傳人的植物病、蟲、雜草等。
3.1水稻細菌性條斑病
3.1.1田間癥狀。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葉片。葉面初生暗綠色水漬狀半透明小點,后沿葉脈擴展形成淡黃色狹條斑。病斑表面常分泌有大量橘黃色露珠狀菌膿,干悴后成魚籽狀膠粒,粘在病葉上。嚴重時,多個病斑可連成大斑,病葉呈橘紅色,并迅速枯死。條斑也可發生在葉鞘上。
3.1.2調查及檢驗方法。①田間調查:在水稻生育中、后期進行,根據病斑顏色和形態認定。②室內檢驗:將病組織切斷后,菌膿從切口溢出;也可進行鏡檢觀察。
3.2小麥矮腥黑稼病
3.2.1田間癥狀。病株顯著矮化,株高僅為健株的l/3-1/2,分孽增多,病穗外觀比健穗肥大,小穗、小花增多,芒短而彎,向外開張,病穗上各小穗均受害成為黑褐色菌瘓,堅硬不易壓破。
3.2.2調查及檢驗方法。①田間調查:在小麥分縈及灌漿后期調查。重點調查田塊的四周近田埂處。病菌能刺激小麥產生較多的分孽,感病植株分孽每株多達30一40個,而健株一般不超過20個;在小麥灌漿后期,感病植株病粒外殼均呈暗褐色,而健株麥粒外殼則呈淺綠色,稍帶透明。②室內檢驗:現行檢驗方法主要用冬抱子形態特征與萌發特性區分矮腥黑穗病菌與網腥黑穗病菌。小麥矮腥黑穗病菌冬抱子網脊高度通常為2一3um,膠鞘厚度通常為2一4um,網目徑通常為3一6um,抱子直徑幅度16.8一32um,多數為18一24um。
小麥矮腥黑穗病菌冬抱子在17℃無光照的條件下,1周后不能萌發,而只能在5℃、有光照條件下經20一90d才能萌發,網腥黑穗病菌冬抱子以上2種條件下1周后都可萌發;矮腥冬抱子萌芽后的先菌絲有分枝現象,且能產生數量多達50一60個小抱子,而網腥先菌絲較少有分枝現象,小抱子數量只有4一16個。
3.3玉米箱.病
3.3.1田間癥狀。玉米霜霉病為系統侵染,病葉色澤蒼白,形成初黃白色,后顏色變深的條紋,潮濕時長出白色霜霉狀物。有時病菌在壞死組織里產生卵抱子。病株生長緩慢、矮化、不結果穗或穗小粒癟。
3.3.2檢驗方法。①檢查來自疫區的高梁、玉米包袋材料,將其保濕1周,或埋在滅菌土壤中1周,使組織腐爛分解,然后制片鏡檢卵抱子;②用洗滌檢驗法,檢驗種子外部是否附著卵抱子;③將種子播于滅菌土壤中,觀察幼苗系統癥狀,直到出苗后5周以后。
3.4馬鈴.瘩腫病
3.4.1田間癥狀。癥狀主要表現在馬鈴薯的地下部分(根系除外),其塊莖、甸甸莖受害后形成較大的甚至包圍整個莖基部的癌瘤,酷似花椰菜的花球。幼薯受害則整個成畸形。較大薯塊則多在芽眼處形成畸形的癌瘤。高感品種在腋芽和莖間形成小癌瘤。癌腫初為白色,見光后漸為綠色,最后變褐至黑色,腐爛。
3.4.2室內檢驗。產地檢疫時間可在馬鈴薯生育的中、后期或收獲期。室內檢驗主要是檢查塊莖上有無癌瘤。尤其是芽眼周圍有無小的癌瘤,對可疑為癌腫瘤的組織,應作徒手切片鏡檢,檢查有無休眠抱子囊或夏抱子堆及夏抱子囊。
3.5大豆疫病
3.5.1田間癥狀。大豆生育期的各階段均可發生,引起根腐、莖腐、植株矮化、枯萎和死亡。田間播種后可引起種腐,幼苗出土后碎倒,主根變褐、變軟,枯萎死亡。真葉期受害,幼苗莖基部呈水浸狀不失綠,感病重時葉片發黃,枯萎而死。成株期受害莖基部出現黑褐色凹陷病斑,并向上下不同部位擴展,葉柄基部葉片下垂呈八字形,葉片不脫落,整個植株逐漸變黃枯死。較老植株豆英受害,往往莖部、側枝及主根形成堅硬的邊緣不清的病痕。
3.5.2調查及檢驗方法。①田間調查:主要采取踏查法,分兩個階段進行。一是苗期,幼苗出土前后及真葉期各調查l次,觀察有無特征性病癥出現;二是在生育中期。②室內檢驗:檢驗種子表面帶菌.可用常規的洗滌檢驗;種皮里帶菌,可將豆粒放在10%KOH水溶液中處理后剝下種皮,制片,然后鏡檢;疫霉菌的分離培養,可采用PARP選擇性培養基(即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中加人匹馬霉素10mg/kg、安比西林250mg/kg、利福霉素10mg/kg、五抓硝基苯100mg/kg、惡霉靈50mg/kg)。
3.6柑福演瘍病
3.6.1田間癥狀。危害枝梢、葉片、果實和曹片,形成木栓化隆起的病斑。①葉片癥狀:病斑初時在葉背面出現黃色、針頭大的油演狀斑點,后逐漸擴大、隆起,表皮破裂,呈海綿狀,灰白色,以后木栓化,表面粗糙,呈灰褐色火山口狀開裂。病斑多近圓形,周圍有黃色或黃綠色的暈圈,靠近暈圈處常有褐色釉光邊緣,但老葉上病斑的黃暈圈有時不明顯。②枝梢癥狀:在嫩梢上的病斑比葉片上的更隆起、木栓化,呈火山口狀開裂,病斑圓形、橢圓形或多個一起呈不規則形,淺黃色或黃褐色,并有暗褐色狹細釉光邊緣。③果實癥狀:與葉片相似,但木栓化程度更高,開裂更顯著,無黃色暈圈,有些有釉光邊緣。病部只限于果皮上,不深至果肉,果實生育前期發生的病斑多隆起,中、后期發生的較扁平,病果易脫落。
3.6.2調查及檢驗方法。①田間調查:在苗木夏梢轉綠后、秋梢轉綠后、出苗前和果實采摘前l個月進行產地檢驗。果園、苗圃按品種在全面目測檢查的基礎上,隨機取10個樣點,果樹查5%一10%;苗木l萬株以下查全部,l萬一10萬株查30%,10萬株以上查巧%。仔細檢查葉片、枝梢、果實上有無潰瘍病斑。②室內檢驗:可先用一般檢查細菌滋膿的方法,確診其為細菌病害后,再作分離培養。
3.7煙草環斑病毒病
3.7.1田間癥狀。發病葉片上出現環紋狀褪綠斑和壞死斑,散生、2層或3層,并常沿葉脈發展。葉上環斑數量l一2個或數個不等。重病株矮化、葉片變小,量輕質劣。病莖和葉柄上產生褐色條斑。該病毒常使花期不育,減少種子產量。
3.7.2調查及檢驗方法。①田間調查:在平均氣溫達20℃時,到田間調查。②室內檢驗:一般采用鑒別寄主、血清學、電鏡、分子生物技術等方法。鑒別寄主是常用的方法,當接種鑒別寄主的癥狀陸續明顯時觀察葉片上的病斑:可豆出現褐色小枯斑;黃瓜子葉出現淡黃圓斑,新生真葉出現系統不規則淡黃色斑,老葉變成褐色枯斑,新葉扭曲;煙草葉先出現同心環紋,逐漸變成系統花葉;千日紅葉出現褪綠小環斑;菜豆、覓色黎、昆諾黎葉出現枯斑。
3.8番茄潰瘍病
3.8.1田間癥狀。該病是細菌性維管束病害,幼苗期至結果期均可發病。幼苗發病,由葉緣開始向上逐漸萎蔫,有的在胚軸或葉柄處生潰瘍狀凹陷條斑,病株矮化或枯死。番茄插架時最易看到早期癥狀,起初下部葉片凋萎下垂、卷縮,似缺水狀,病葉葉柄上有長條揭斑,最后全葉枯死;后期莖稈上出現狹長的條斑,擴展、下陷或開裂,病莖增粗,常生大量氣生根。髓部褐色,莖中空,多雨或濕度大時病葉、病莖常滋出菌膿,干燥后成白色污狀物。果實受害時幼果皺縮、畸形,果內種子很小、黑色、不成熟;青果上病斑為圓形,外圈白色,中心粗糙褐色,俗稱“鳥眼斑”,這是潰瘍病特有的癥狀。
3.8.2調查檢驗方法。①田間調查:番茄開花至采摘期,均可隨機調查,但座果期癥狀明顯,易診斷。②室內檢驗:植株檢驗是選取病株莖稈,清水洗凈,晾干后用75%酒精涂布莖稈表面,過火焰。維管束的病健交界處切取小塊組織,切碎懸浮于0.1%陳水中,充分振蕩,靜置30min,用接種環茹取細菌懸浮液至523晾脂平板上畫線分離,28℃培養96h,挑取均勻一致的小菌落,再純化3次,反復觀察其特征,并留作致病性測定。如果出現番茄潰瘍病形態特征即可確診。3.9稻水象甲
3.9.1形態特征。①成蟲:體長2.8一3.2mm,黑色,密被灰綠色鱗片,嚎短闊,端部環繞灰白色剛毛。前胸背板肩突明顯,從背板中區至鞘翅末端1乃處的背部鱗片黑色,成明顯的廣口瓶狀的黑色大斑。鞘翅有6條縱紋。3對足基節基部鱗片黃色。雌蟲后足脛節具前銳突,背板后緣呈深的凹陷。②卵:珍珠白色,一側略內彎,多產于水面下的葉鞘組織內。③幼蟲:白色、無足,頭部褐色,共4齡,腹節背面2一7節各有l對鉤狀呼吸管,氣門位于管中,4齡蟲體長約8mm。④蛹:居于灰褐色土繭中,近橢圓形,直徑約5mm,貓附于根上。白色,復眼紅褐色,形似成蟲。
3.9.2調查及檢驗方法。①田間調查:可分為越冬場所成蟲數量調查和秧田越冬代成蟲數量調查。②室內檢驗:依據該蟲生物學特性,分別查驗成蟲、幼蟲及蛹,確定是否為稻水象甲的各蟲態。
3.10小麥黑森彼蚊
3.10.1形態特征。①成蟲:雌成蟲體長2.5一4.0mm,初羽化時體淺褐色,以后色澤變暗。頭部前端扁平,復眼大。觸角位于額的中間,鞭節具環絲,16一18節,約為體長的1/3,小盾片上生有黑毛。足細長,被黑色鱗片,蹌節5節。翅長卵形,翅面有黑短毛。腹部肥大,8節,淡褐色。雄成蟲體長2一3mm,初羽化時粉紅色,后色澤變暗。與雌蟲的區別是體較細瘦,觸角為體長的2乃,小盾片上有白毛,腹部纖細,幾乎為黑色,第10節演變成上、下生殖板。②卵:長圓柱形,兩端尖,長0.4一0.6rnm。初產時透明,有紅色斑點,后為紅褐色有光澤。常2一巧粒首尾相接地產于葉正面的脈溝內,密集成行,狀如小麥條銹病病斑。③幼蟲:初孵時紅褐色,取食蛻皮后變為乳白色或淺綠色,13節。呈不對稱紡錘形,幼蟲在前胸腹面后緣有l個瘦蚊科大多數幼蟲特有的Y形胸叉(劍骨片)。④蛹:為圍蛹,栗褐色,略扁形似亞麻籽,長4.0一5.9mm,前端小而鈍圓,后端大而具有凹緣。
3.10.2調查及檢驗方法。①田間調查:根據小麥黑森瘓蚊的形態特征及為害狀,田間調查時多用行長法取樣。每點取長25cm、50cm或100cm均可,視蟲量而定。②室內檢驗:將采集來的疑似感蟲的麥類作物,著重將根部及近根各節葉鞘剝開,觀察葉鞘內側是否有幼蟲及圍蛹,檢查麥粒內是否混有圍蛹,將可疑的蟲體在室內進行鑒定。
3.11蘋果盤蛾
3.11.1形態特征。①成蟲:體長8mm,翅展19一20mm,全體黑褐色、帶紫色光澤。前翅翅面顏色可分為3區:臀角的橢圓形大斑深褐色,有3條青銅色條紋;翅基部褐色,外緣突出略成三角形,雜有斜形波狀紋;翅中部淡褐色,雜有褐色斜紋。雌、雄蛾前翅腹面有很大區別,雄蟲沿中室后緣有1條黑色的鱗片。雌蟲翅緒4根,雄蟲僅1根。②卵:略帶橢圓形,長1.1一1.2mm,寬0.9一1mm,極扁平,中央部分略隆起。③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4一18mm。初孵幼蟲體淡黃白色,稍大變淡紅色,成長后呈紅色。前胸盾呈淡黃色并有較規則的褐色斑點,有剛毛,臀板顏色較淺,有淡褐色斑點,腹足趾鉤單序缺環(外缺)。④蛹:體長7一10mm,黃褐色,雌、雄蛹肛門兩側各有2根鉤狀刺,末端6根刺。
3.11.2調查及檢驗方法。①田間調查:可在生長季節成蟲發生盛期進行,采取蘋果蠢蛾性誘劑監測,或根據其為害狀及形態特征進行初步鑒別;②室內檢驗:根據成蟲、幼蟲、蛹及卵的特征鏡檢。
3.12假高梁
3.12.1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莖稈直立,具甸甸根狀莖。葉闊線狀披針形,基部被有白色絹狀疏柔毛,中脈白色且厚,邊緣粗糙,分枝輪生。小穗多數,成對著生,其中1枚有柄者多為雄性或退化不育,另1枚無柄小穗兩性,能結實。在頂端的l節上3枚共生。結實小穗呈卵圓狀披針形,穎硬革質,黃褐色至紫黑色。穎果橢圓形,暗紅褐色,無光澤,頂端鈍圓,具宿存花柱。臍圓形,深紫褐色。胚橢圓形,大而明顯。
3.12.2調查及檢驗方法。①田間調查:在進口糧加工廠區rokm內的村莊、田地及鐵路專用線周圍進行詳細調查;②室內檢驗:可采取一般解剖法檢驗。先將種子浸泡在溫水中,膨脹變軟后,橫向或縱向切開種子。置于雙目解剖鏡下觀察其內部形態、結構顏色,胚乳有無及質地,胚的形狀大小、位置、子葉數目等,和假高粱形態特征比較鑒別,或采取顯微切片法鑒定。
4檢疫對象封鎖控制措施
(l)從國外引進(含攜帶、郵寄)種子、苗木必須經檢疫部門審批后方可人境,并在指定的地點進行1一2年的隔離試種。
(2)嚴禁從疫區調入種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和應施檢疫的植物和植物產品,特殊情況必須引進的濡經審批。
(3)從病區引進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應嚴格進行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產地檢疫部門出具檢疫合格證,調人地要進行復查必要時應進行復驗,如發現有檢疫對象和應檢病、蟲、草時,根據實際情況可選擇消毒、控制使用或銷毀等措施進行處理。
(4)在無檢疫對象分布地區建立無檢疫病蟲種苗寮育基地,在作物生長季中進行產地檢疫。
(5)消滅零星病田。對發生少量檢疫對象的田塊,采取挖凈、消毒土壤、深埋或燒掉的辦法,徹底清除危險性有害生物。
(6)對有害生物發生較為普遍的田塊,應采取農業、物理、化學和生物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加以控制,以延緩其擴散蔓延速度和減少危害的程度。
參考文獻
[1]劉明熙,韋永保,胡長安,等.縣級農業植物檢疫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安徽省廣德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770,784
[2]趙京芬.淺議森林植物檢疫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綠化與生活,2008(5);31-32
[3]馬士能,王崗.關于加強植物檢疫工作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08(16);158-160
[4]王學江,田錫珍,李文晉.植物檢疫現狀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5);942,1026
[5]石志坤,吳志軍.吉首市森林植物檢疫的現狀與對策[J].湖南林業科技2008,35(5);93-94
[6」胡建平,趙萬利.花卉苗木植物檢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植保導刊2008(6);42-43
[7]溫景添,王梅香,鄧平.關于梅州植物檢疫工作的思考[J].廣東農業科學2008(4);123-123
- 上一篇:市委書記在人大工作會上的講話
- 下一篇:縣委書記在人大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