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雞的飼養與管理論文

時間:2022-11-16 05:41:00

導語:育成雞的飼養與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育成雞的飼養與管理論文

論文摘要育成雞的飼養管理,與其今后的成活率和產量率息息相關,分別介紹育成雞的飼養和管理,以期指導養殖戶對雞群育成期的飼養。

育成雞指7~20周齡的大、中雛雞。雞群育成期是完成骨骼、體重、輸卵管及卵巢發育的階段,需要較高的能量,以保證體重的增長,從而保證今后高的成活率和產蛋率。因而,雞群育成期對于整個養殖過程至關重要。

1育成雞的飼養

1.1育成雞的生理特點

生長迅速,機體各系統器官發育旺盛,功能逐步健全;長骨骼,長肌肉最多,但體重增長速度較雛雞慢;羽毛幾經脫換長出成羽,脂肪積累加快,容易引起過肥現象,影響產蛋,育成后期雞的性器官發育迅速,容易早熟。

1.2育成雞的營養特點

為使育成雞適時開產,不引起過肥和早熟,降低其脂肪的沉積,而且為后期控制體重。因此,日糧蛋白質水平不宜過高,含鈣不宜過多。一般要求7~14周齡日糧中粗蛋白16%;14~20周齡粗蛋白12%~14%;營養水平下降,主要增加青、粗飼料,但維生素、礦物質要滿足需要,特別是保證骨骼發育,鈣磷比例要求合理,一般為(2.0~2.5)∶1。

1.3育成雞的飼喂方法

1.3.1定時飼喂。每天在固定時間喂飼3~4次,每次間隔4h。這種喂法適宜用濕料或摻有青綠飼料。但每天下午2時前飼料必須吃凈,防止酸敗,每天要刷洗飼槽。

1.3.2自由采食。將干粉料投在料桶或飼槽中,任雞自由采食。這種喂法采食均勻,雞群整齊度好。

1.3.3限制飼喂。育成雞有食欲旺盛、食量大的特點,若敞開飽食飼喂,常導致雞超重和過肥,尤以褐殼蛋雞更明顯。根據標準體重限制飼喂,防止雞過肥,使其整齊度好,體重適宜,在適合的日齡開產;同時還能節省飼料。限制飼喂要對雞群體重進行監測,定期稱重。若雞群平均沒有超重現象,滿周齡體重符合品種標準,就不一定需要限制飼喂,常用的限制飼喂的方法有限時、限量、限質等多種方法,蛋用型雞多從9周齡開始限飼。另外,限制飼養應注意:①定期稱測體重,掌握好飼料的給量。限飼開始時,要隨機抽樣30~50只稱重并編號,1~2周稱重1次,與標準對照差異不超過±10%為正常。如果平均體重偏高,應再減少飼量,偏低則應增加喂飼量。②設置足夠飼槽。限飼時必須備足飼槽,而且擺布合理,以保證每只雞都有采食位置,防止饑飽不均,發育不齊。③限飼前實行斷喙,以防啄傷。④限飼過程中,如果雞群發病,接種疫苗或轉群等,可暫時停止限飼,待消除影響后再進行限飼。⑤應與控制光照相配合,效果更好。

2育成雞的管理

2.1初期管理

2.1.1脫溫(離溫)。雛雞達到4~6周齡以后,新羽基本長出,對環境適應能力有了增強,要逐步停止給溫。一般早春育雛可在6周齡左右離溫,晚春、初夏育雛3~4周齡即可離溫。具體離溫時間,各地應根據育雛季節、雛群體質狀況及外界氣溫等靈活掌握。離溫要有個過渡時期,不能突然停止給溫。要逐漸減少每天給溫次數,最后達到完全脫溫,一般過渡期為1周左右。離溫期間飼養人員夜間要注意觀察雞群,防止擠堆壓死,保證離溫安全。

2.1.2上棲架。隨著離溫要訓練雞上棲架。上棲架不但有利于雞體健康,而且可以防止在地面擠堆造成傷亡。棲架可用木棍或木條制作,一般蛋用型育成雞每只應有10~15cm的位置。雞有蹬高棲息的習性,所以訓練上棲架并不困難,只要最初幾天晚上,將少量在地面棲息的雞人工抓到棲架上即可。

2.1.3轉籠或下籠。籠育的雛雞進入育成期后,可轉入中雛籠或者改為地面平養。剛下籠的雞不太習慣,容易擠堆造成傷亡。因此,要注意看護,特別在夜間,更要注意溫度變化,防止擠堆造成損失。2.2日常管理

2.2.1做好衛生防疫工作。育成雞階段由于喂給低能低蛋白飼料或實行限制飼養,造成了飼養逆境,雞體抵抗力下降。加之外界環境高溫高濕,病原微生物極易侵襲雞體引起發病。在此階段要注意雞新城疫和禽霍亂的發生,常發生的疾病還有球蟲病、枝原體病以及一些體內外寄生蟲病等。為了防止疾病發生,除按期接種疫苗外,還要加強日常衛生管理,按時清掃雛舍、更換墊料、通風換氣、疏散密度、嚴守消毒制度等。

2.2.2保持環境安靜,避免應激。在此階段,特別是開產前,由于生殖器官的發育加快,雞對環境變化的反應很敏感。為了防止應激反應而影響正常生長發育,在日常管理上應盡量減少干擾,保持環境安靜,防止噪音。不要經常變動飼料配方和作息時間表,捉雞不可粗暴,斷喙、接種疫苗、驅蟲等要謹慎安排,最好不轉群,在同一舍內育成。

2.2.3淘汰病弱雞。為了使雞群整齊一致,保證雞群安全,必須注意及時淘汰病弱雞。除平時淘汰外,在育成期要集中進行2次挑選和淘汰。第1次在8周齡前后,選留發育快的,淘汰發育不全、過于弱小或有殘疾的雞。第2次在20周齡前后,挑選外貌結構良好的,淘汰不符合品種特征、斷喙過短及過于消瘦的個體。

2.3開產前的管理

2.3.1轉群和上籠。在雞開產前應及時轉群,使雞有足夠時間熟悉和適應新的環境,減少環境變化的應激給開產帶來的不利影響。轉群可于晚間進行,將雞舍燈泡換為小瓦數或綠色燈泡,使光線昏暗,減少干擾,便于捉雞。捉雞時要捉兩腿,輕拿輕放。轉群以18周齡前后較為合適,并進行雞的選留和淘汰。打算籠養的雞,在轉群時要轉入籠內飼養。上籠后應注意觀察每個雞位是否都能吃到飼料和飲水。

2.3.2設置足夠產蛋箱。在雞群開產前,必須準備好產蛋箱,否則會造成窩外蛋增多;而且雞有固定地點產蛋的習慣,以后即使添置了產蛋箱,產窩外蛋的雞也不易在短時間內改變過來。因此,在開產前一定要把產蛋箱放入舍內,不要遲于20周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