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春季管理技術
時間:2022-03-08 02:15:00
導語:小麥春季管理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苗期管理
在此階段要保證小麥全苗、勻苗,力爭早扎根、早分蘗,冬前達到壯苗標準。壯苗標準:半冬性品種越冬時主莖葉片數要求6葉1心,單株分蘗3~4個,次生根6~8根,群體莖蘗數1200萬根/hm2左右。
1.1查苗補缺
出苗后要根據基本苗的要求及早進行基本苗調查,三葉期前苗數不足,可催芽補種,三葉期后可移稠補稀。
1.2因苗管理
1.2.1弱苗管理。因土壤肥力和墑情不足引起的弱苗,要先追肥后澆水,及時中耕松土,促進根系生長和分蘗生長,變弱苗為壯苗。因晚播引起的弱苗,除缺墑嚴重外,一般不宜澆水,以免降低地溫,應淺鋤松土保墑增溫,促進麥苗生長。
1.2.2旺苗管理。旺苗一般是由于播種過早或品種播期不對,加上施肥不當、氣溫偏暖、雨水較多等造成麥苗旺長。對苗期旺長麥田,可通過深耕、鎮(zhèn)壓、噴灑植物生長抑制劑等辦法阻止主莖和大分蘗生長,壓制分蘗發(fā)生,控旺轉壯。
1.2.3壯苗管理。對底肥足、墑情好、適時播種的壯苗,一般不再施肥,但要松土保墑。
1.3中耕劃鋤
冬前要進行2~3次中耕除草,疏松表土,以利于提高地溫,通氣保墑。一般第1次中耕在開始分蘗時進行,第2次在分蘗盛期進行。
2中期管理
中期也就是小麥器官建成階段的管理,一般指從起身到抽穗前的階段,是小麥一生中生長發(fā)育最旺盛的時期。本階段主要是在前期管理的基礎上,繼續(xù)協(xié)調地上部與地下部、個體與群體、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之間的關系,提高分蘗成穗率和光合利用率,培育壯稈大穗。
2.1追施拔節(jié)肥或孕穗肥
拔節(jié)肥追施是小麥高產栽培上的一個重要措施。拔節(jié)肥可以提高中期功能葉的光合強度,積累較多的光合物質供幼穗發(fā)育,提高分蘗成穗率和穗粒數。拔節(jié)肥一般應掌握在群體苗色褪淡、分蘗高峰已下降、第一節(jié)間定長時施肥(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追肥量一般可占整個氮肥施用量的40%,即折合尿素150.0~187.5kg/hm2。追施孕穗肥可提高葉片光合作用強度,延長上部葉片的功能期,能夠保花增粒、提高粒重。追施孕穗肥一般在劍葉露出時施用,施尿素60kg/hm2為宜,用量不宜過大。
2.2春灌與防漬
拔節(jié)至抽穗階段是小麥一生需水量最多的時期,此期干旱會使植株上部功能葉片變小,小穗、小花增多,穗粒數減少。所以發(fā)生春旱時要進行春灌,尤其是施用拔節(jié)肥應結合灌水。如果這期間降水偏多,要及時清溝瀝水,以防小麥根系早衰甚至爛根和加重病害。
2.3防倒伏
預防措施:①選用高產、耐肥、抗倒伏品種;②科學施肥,防止氮肥過量,嚴格掌握追肥時間;③合理密植,防止群體過大;④對高稈品種應用化控技術,在苗起身前噴灑矮壯素、多效唑、縮節(jié)胺助壯素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及磷鉀肥液等,用量300mL/hm2。
3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也就是籽粒形成階段的管理。小麥抽穗后根、莖、葉生長基本停止,進入以籽粒形成為中心的開花、受精結實、籽粒灌漿、養(yǎng)分運輸和產量形成階段,是決定粒數和粒重的關鍵時期。本階段要保根護葉,防早衰或貪青晚熟,延長上部葉片功能期,保證葉片正常落黃,預防旱、澇、冰雹、病蟲、倒伏等自然災害,達到籽粒飽滿、增加粒重的目的。
3.1葉面噴肥
小麥生育后期根系進入衰老階段,吸收能力減弱,葉面噴肥,植株吸收快,肥料利用率高。一般要用1%~2%的尿素溶液750~1500kg/hm2進行葉面噴灑,以補充植株氮素營養(yǎng)不足,缺磷麥田可噴灑0.2%~0.3%的磷酸二氫鉀,對提高粒重有明顯作用。
3.2一噴三防
小麥生育后期,病蟲害、干熱風、倒伏時有發(fā)生,對產量影響較大。后期進行“一噴三防”可有效防止這些危害。“一噴三防”就是把農藥、肥料、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按適當比例混合復配在一起,噴灑在小麥田里,達到防病蟲、防倒伏、防干熱風的目的。
3.3后期灌溉和排澇
小麥從抽穗到成熟約需降水150mm左右,這段時間淮北地區(qū)平均降水量為90~100mm。因此,此期小麥生理需水與自然降水有一段差距,除多雨年份外,干旱年份和貧水年季節(jié)都需要補充灌溉。
3.4適時收獲
在正常成熟的情況下,小麥粒重以蠟熟期至完整期為最高,籽粒蛋白質和淀粉含量也最高。因此,蠟熟末期是收獲的最佳時期,應根據勞力、機械、天氣等情況及時搶收、避免損失。
4小麥主要病蟲草鼠害防治
(1)返青至拔節(jié)期防治小麥紋枯病,用5%井岡霉素3000 mL/hm2對水900kg/hm2,噴施小麥莖基部。
(2)3月底至4月初,防治麥粘蟲麥葉蜂、麥蚜、麥蜘蛛、吸漿蟲,使用高效低毒有機磷和菊酯類農藥。
(3)4月下旬至5月上旬防治小麥白粉病、赤霉病和穗蚜。白粉病可用25%粉銹寧可濕粉450g/hm2,對水750kg/hm2防治;赤粉病可用80%的多菌靈1500g/hm2或33%紋霉凈可濕粉750g/hm2,對水750kg/hm2,均勻噴霧。穗蚜可用40%蚜虱凈150~300g/hm2,對水750kg/hm2,均勻噴于穗部。
(4)開展化學除草分2次進行,11月中旬和2月底至3月初,根據田間草項,可供選用藥劑有:麥喜、巨星、快滅靈等,年前選快滅靈效果較好,噴施時溫度不得低于5℃,小麥拔節(jié)后嚴禁化除。
(5)根據田間鼠密度和鼠情預報,適時施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