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僵苗防治對策

時間:2022-03-08 02:18:00

導語:水稻僵苗防治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稻僵苗防治對策

1水稻僵苗的發生原因

1.1缺素僵苗

缺素僵苗常見的是由缺磷、缺鉀或缺鋅等3種元素造成的僵苗。缺磷僵苗,葉色呈暗綠或灰綠色,并常沿葉脈縱向卷縮,遠看苗色暗綠中帶有藍紫或灰紫色。缺鉀僵苗,開始時下部老葉尖首先發黃,并伴有赤褐色斑點發生,斑點沿葉緣向基部擴展,連成條斑,葉片枯死;部分品種不顯赤褐斑點,起先下部葉全葉呈赤褐色,而后擴展至全株,嚴重時整株葉片枯死,遠看似火燒焦狀,故又名赤枯病。缺鋅僵苗,棕色至褐色的葉斑從下位葉的中部開始出現,逐漸擴展至葉的上部和基部,中基部和中脈常有失綠現象。我縣土壤pH值均大于7,土壤呈弱堿性,土壤缺磷、缺鉀、缺鋅的田塊較多,尤其是古邳、慶安、姚集、魏集等拋沙土地區,缺素較重,雖然底施肥料時,增施一部分磷肥、鉀肥和微肥,但在撒施時由于施用不均,而造成田間水稻僵苗呈現點狀分布。

1.2中毒僵苗

由土壤中有毒性還原性物質引起,主要有硫化氫、低級飽和脂肪酸和低價鐵、錳離子等等。其中硫化氫毒性最強,中毒癥狀與土壤中各類還原性物質的濃度高低有關,共同的癥狀是必伴有大量黑根、腐根發生,土壤發黑,有臭味。我縣出現中毒性僵苗主要原因是:①未腐熟的有機肥(人、畜和家禽糞肥)用量過多或耕翻過遲。②耕層土壤長期積水,導致還原物質的積累。③前茬秸稈未經深翻掩埋在土壤表層富集,經長期淹水后腐爛漚根而至。④水源性污染造成水稻僵苗。水源性污染主要由污水排放造成灌溉水中的有毒性物質(酸、堿、重金屬離子)累積。

1.3冷害僵苗

主要癥狀除葉色暗綠、生長停滯外,往往上部葉有水漬狀病斑,并有夾科或全科死苗。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水稻分蘗期間遭遇寒潮低溫侵襲,同時加上連續陰雨的災害性天氣造成。

1.4除草劑殘留僵苗

秧苗根系發育、生長不正常,易形成“雞爪根”;其主要原因是前茬麥田連續使用甲黃隆、綠黃隆及其復配劑,增加了土壤農藥殘留。

1.5病蟲害僵苗

主要是由于水稻葉稻瘟、稻薊馬在秧田期為害而沒能及時防治,導致水稻栽插后病蟲害加重而發生水稻植株生長停滯、分蘗生長遲緩的現象,嚴重時可導致水稻成片枯死,形成“枯心塘”。

1.6栽培措施不當引起的僵苗

栽培措施不當會造成水稻僵苗不發。①秧苗素質不均,因栽培過密、群體間差異較大,造成素質差的秧苗發育遲緩。②田土過于浮爛,秧苗栽插后不斷向下沉陷而造成。③水稻栽插過深,水層淹沒心葉,或土溫低,致使根系生長緩慢,吸收養分少,引起秧苗發僵。④耕作層熟土被取而造成土壤板結水稻僵苗不發。⑤因品種選擇不當抗逆性差,水稻僵苗發生重。

1.7以上各種水稻僵苗的癥狀并發

生產中所見的僵苗,原因和癥狀往往均是多重的。如:土壤中速效鉀含量較低(<50mg/kg),栽后又遇低溫或土壤還原性強,則會嚴重阻礙稻根對鉀的吸收,使缺鉀加劇,這樣缺鉀和冷害、中毒僵苗的癥狀并發。

2水稻僵苗的防治對策

2.1合理栽培

選用合理的栽培措施使水稻能達到壯秧高產目標,從而減輕水稻僵苗的發生。①選擇抗逆性強的組合。不同的品種和組合具有不同的生態適應性。因地制宜,選用水稻抗逆性強的組合,是防止僵苗的捷徑。一般來講,遲熟組合比早中熟組合抗逆性要好。因此,預防僵苗要選擇水稻的遲熟組合,如II優明86、II優航2號等遲熟品種。②培育壯秧,增強抗性。壯秧根系發達,抗逆性強。春季要旱育稀植和噴施多效唑,是培育壯秧行之有效的方法。③提高插秧質量,搞好田間管理。插秧時應在晴天,插秧要保證淺插勻插,最好采取“不洗不扎”、“帶土移栽”、“帶藥移栽”等方法提高插秧質量,水稻移栽后,做到“淺水活蔸,濕潤灌溉”。④前茬麥田要使用安全性除草劑;配方施肥,深耕掩茬;開好稻田溝系、灌排要及時。

2.2排水曬田

對于中毒性僵苗田塊,要及時排水曬田,增溫補氧,改善土壤環境。堅持淺水勤灌與輕擱田相結合,提高土壤通透性,加速土壤環境更新,氧化還原性有毒物質。對于冷害僵苗的田塊,在秧苗返青后,也應排水露田,以水調溫,以水保溫,日曬夜灌,提高水溫和土溫。

2.3缺素補肥

根據水稻缺素發生僵苗的典型癥狀,相應地補施所缺元素。缺磷田塊可施用過磷酸鈣225~375kg/hm2;缺鉀田塊可施用氯化鉀或硫酸鉀112.5~225.0kg/hm2;缺鋅田塊可撒施硫酸鋅15~30kg/hm2,或用0.2%的硫酸鋅溶液葉面均勻噴霧。

2.4病蟲害防治

稻瘟病可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125~3.000kg/hm2對水600kg均勻噴霧進行防治,對于嚴重的發病中心可重復噴藥1次;稻薊馬可用5%銳勁特懸浮劑1500倍液進行均勻噴霧防治。

2.5葉面噴施生長調節劑

對僵苗現象嚴重的水稻田塊還應噴施葉面肥和生長調節劑,如僵苗靈、肥力素、活力素、葉肥王等,以調整植株生理活性,增強抗性,促進水稻的快速恢復生長。

參考文獻

[1]吉秀蓉,李先圣,吉用銓.水稻僵苗原因及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7(7):104.

[2]錢飛躍,王恒衛.水稻僵苗發生的原因及防止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6(9):89.

[3]施星明.水稻僵苗的

診斷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01(5):19.

[4]尚林田,葛樹廣,沈為旗.水稻僵苗的形成和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1997(2):8.

[5]莫云飛.水稻僵苗的防治技術[J].農技服務,2007(11):32.

[6]仲衛華,丁志華,楊和文.水稻拋栽后僵苗成因與防治對策[J].上海農業科技,2007(6):131.

[7]劉純來,陳益平.水稻僵苗的原因與防治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06(6):165

發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