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農業發展管理簡述
時間:2022-01-28 03:57:00
導語:可持續農業發展管理簡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情況下,大田農業生產發展緩慢,從土、水、肥三方面分析了大田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大田農業;土;水;肥;可持續發展
大田農業是大多數農民經營的生存之業,是農業的主體,它的發展,不僅是經濟利益的需要,更是人類生存質量提高的需要。我國農業經過十幾年的結構調整,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原則下,產業化農業、設施農業、特色農業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但是大田農業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1]。
2009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后部署了“由億萬農民挑大梁完成農產品質量提高”的任務。因而大多數農民經營的大田農業就成了農產品質量提高的基地,大田農業的發展目標首先是產品質量的提高與安全,表現在四大功能上,即農產品必須具備解饑功能、健體功能、慧智功能和貯藏功能。
大田農業的發展要從發展生產上進行[1],大田農業是原生態農業的延續,其主要特點是正確利用太陽能,因此對于大田農業生產關系的配置必須是以正確利用太陽能為主體,而設計新鮮的勞動行為更要以利用太陽能為先導,只要生產關系的配置合理并呈最佳狀態,且有新鮮的勞動行為,才必然使農作物的生長達到標準狀態,而農產品的質量提高與安全是在其中的。
生產關系的配置是指保證農作物的生長所需的有用物資和有利條件與相關方面進行的勞動行為,這個相關方面概指水、土、肥、光[3]。根據現代文化科技水平及試驗實況,設計大田農業生產關系的配置和新鮮的勞動行為,應當說現行農業生產關系中的配置是不盡合理的,而使用化學物資的任何勞動行為都是產品質量低劣的主要原因。為此,要建立正確利用太陽能的生產關系和新鮮的勞動行為[4],具體設計如下。
1土
土是農作物生長的基礎,農作物生長對土的要求是有肥力、有水分、有溫度、無蟲害、無病害、無草害,結構既合理疏松又合理密實。傳統農業對土壤耕作是一年一度的春季種地,結合施肥和播種,木制鐵鏵犁種地,雖然能取得墑情,但其效應并不大;即使是現行的拖拉機種地其功能也等同于鐵鏵犁,所以木制鐵鏵犁應在創新之列,尤其在功能方面必須有突破。而設計一種太陽能種地機(太陽能土壤蘊化器),能將普照陽光集束成長2m、直徑10cm的光柱,其陽光溫度為320℃,在大田地的開溝壟內,結合施底肥,使土壤均勻地翻動,接受束光照射,并以適合的速度運行達到蘊化的目的。以此陽光對土壤進行處理,可以實現“草死苗活地發暄”。良好的土壤結構就能呈現這一狀態,而良好的土壤結構就來源于陽光處理。
2水
水是農作物生長的命脈,現行農業方式生產關系的配置不是合理的,而真正合理的配置應當是“雨露滋潤禾苗壯”,因此勞動行為必須要促進雨露的形成,其中急需要做的是調整小流域水系的正常運作。小流域水系概指跨縣疆域的小流河、季節河及塘、溝、汀、泉、井等水資源的正常運作,這些水資源在太陽能作用下蒸發成致雨云,直接成為風調雨順的一部分。可現在這些小流域水系由于水庫的攔壩而切斷了下流的運作,原來的小流河、季節河及塘、溝、汀、泉、井等水資源都干涸了,沒有致雨云的形成,而中流域水系和大流域水系的致雨云又不能短期運作于小流域疆土上,因此,調整小流域水系的正常運作是促成雨露的一個有效行為。由此看來,水庫不經常排水是一個功能不到位的基礎設施。設計調整方法為:盡快地將“百里一庫”拓展為“千里一塘”,水庫常年排水,流經渠塘后,進入小流河、季節河,充沛溝、汀、泉、井等水資源蒸發點。與此同時,要在水庫排水的末端(一般為沿海)修建回水提水站,用風力和浪力將水、暗渠提回至水庫,以確保水庫常年排水(暗渠為防澇而設計),這樣就加強了自然界水的運作,增加了空氣的濕度,從而有利于雨露的形成。
3肥
養分是農作物生長的食糧,而向農作物供應養分的方式在傳統農業是廄肥、綠肥,現代農業是化肥,其實農作物生長需要的養分不僅表現在土壤中有多少氮、磷、鉀,而是有多少有效態的氮、磷、鉀,設計陽光養分有效態機械是實現“陽光光化有效態”這一目標的新鮮勞動行為。土壤中存在100多種因素,即使是農作物需要的營養元素,也超出所需量的幾倍,但是這些元素大多數以無效態存在于土壤內,要提高肥力就必須將土壤中大量的無效態元素轉化為有效態。陽光處理土壤是土壤轉化的最佳方式,它的第一作用力是光解作用,光解作用將土壤中的結晶物質裂解,有機物質降解,復合物質分解,從而使土壤顯現大量的單質無機元素,并在標準陽光下呈現有效態,這樣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4參考文獻
[1]張華,溫亞利.陜西華陽農業可持續發展調查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7(2):564-565.
[2]郭坤.遷安市可持續發展脆弱性及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4.
[3]劉紹文,王立新.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因素研究[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2(2):58-61.
[4]董謙,劉賓.我國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6(1):122-123.
- 上一篇:梨園生產成本系列思考論文
- 下一篇:信息傳播對社會控制影響綜述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0可持續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