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山地梨園生產成本組成要素及降低路徑論文

時間:2022-02-07 02:36:00

導語:剖析山地梨園生產成本組成要素及降低路徑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山地梨園生產成本組成要素及降低路徑論文

摘要通過對云和各山地梨園生產成本的調查,分析比較了構成山地梨園生產成本的各因素及其之間的關系,發現人工勞動力是山地梨園最大的生產成本;介紹了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徑,即加強梨園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機械化水平和提高經營水平。

關鍵詞山地梨園;生產成本;構成要素;降低途徑;浙江云和

云和縣地處浙江省西南部、麗水市中心。全縣土地構成以山地為主,自然地貌以中山廣布為其特點,屬中亞熱帶氣候,光、熱、水、氣條件適宜早熟梨生長,為我國早熟梨生產的最適宜區,全年平均氣溫17.6℃,年降水量1547mm,春季回溫早,雨熱同步,發展早熟梨有明顯的氣候資源優勢[1]。大規模雪梨開發在云和已有6~7年的時間,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在山地、山壟田上建園,山地果園在技術措施、經營管理上與平地果園有著較大的差異[2-5],因而其生產成本構成與平地果園也不一樣。為了提高山地梨園的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云和雪梨的市場競爭力,提高廣大梨農的效益,筆者對云和山地梨園的生產成本構成進行了調查分析,并就降低成本的途徑進行了簡單的探索。

1調查對象

云和縣經過6~7年的發展,全縣雪梨生產面積達到了1066.67hm2,其中核心示范基地約200hm2。對其中2個核心示范基地和3個面積2hm2以上的農戶以及2個面積在0.33~0.67hm2的農戶進行了調查,共計調查面積約153.33hm2。這些果園全部建在山地和山壟田上,梨樹樹齡在3~7年,大部分進入投產期。被調查果園生產過程按照云和雪梨標準化栽培、無公害生產技術標準進行,各項技術措施比較到位,經濟效益也比較明顯。

因為各個梨園的勞動力來源不一樣,其勞動力價格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大規模的梨園勞動力來源以雇傭為主,規模較小的梨園勞動力主要是業主本身,在忙的時候也雇傭一部分勞動力,各個雇傭勞動力的價格也存在很大差異。為了能夠進行比較和統計,把各個勞動力的日工資統一按市場價格30元/d計算,同時把業主自身的勞動也折算成工資。對于運輸等存在差異的成本,也綜合考慮,取平均值進行計算。

2生產成本構成

山地果園的栽植密度,一般在750株/hm2左右,各個果園自己統計生產成本時,一般都是按株進行統計的,為了統一,全部換算成公頃進行計算。

2.1建園定植

建園指在新開發的山地條件下,原林地為有林地或疏林地,原為經濟林地的成本要低于這個新開發的成本。山地預處理(劈山、煉山等)1500元/hm2;水平帶整地6300元/hm2;挖定植穴1875元/hm2;定植肥6150元/hm2;表土混合肥料回穴并做定植土墩900元/hm2;苗木(225元/株)1125元/hm2;苗木運輸及預處理225元/hm2;定植15元/hm2。以上合計建園及定植需投入成本18300元/hm2。

2.2幼年樹管理

幼年樹管理是指梨園定植到第3年年底,共計3個周年時間的管理周期,這段時間的管理主要任務是樹體骨架的培養、病蟲害防治和土肥水管理,花果量很少,一般梨園可以進行套種間作,充分利用梨園的土地資源。進行統計成本時沒有將套種的成本計算在內。合計3年的投入情況如下:夏季護理(抹芽、拉枝、摘心)2700元/hm2;追肥(第1年6次,第2年5次,以氮素肥料為主,第3年3次以多元肥料為主)3375元/hm2;病蟲害防治根據病蟲害發生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平均每年7次左右,3年合計2700元/hm2;果園除草和撫育需2790元/hm2;秋季施基肥第1年不施,第2年和第3年開始進行擴穴施肥,計投入成本8700元/hm2;冬季修剪第1年只需150元/hm2,第3年需525元/hm2,合計3年需975元/hm2;冬季清園需1050元/hm2。以上合計3年共需投入成本22290元/hm2,每年約7430元/hm2。

2.3成年樹管理

成年樹管理成本與樹齡、產量的關系很大,由于云和的投產梨園都是4~6年的低齡梨園,從調查的數據來看,目前樹齡與產量還是成正比,都還沒有達到最高產量,基本在4.5~18.0t/hm2。成本與產量也是成正比關系,這主要是投入肥料和使用的果袋這2項跟產量的關系很大引起的。病蟲害防治和樹體管理跟產量關系不大,隨著樹齡的增大漸趨向穩定。在產量穩定下來之后,整個生產管理成本也就基本穩定下來。以接近盛產樹的六年生梨樹為基礎(年商品果產量為12t/hm2,以下產量都是指商品果的產量),參考四至五年生樹的生產管理成本,將成年樹的生產成本統計如下。一是土肥水管理。年追肥3次(芽前肥、壯果肥、采果肥)計2370元/hm2;秋季施基肥一次計4200元/hm2,產量每增加1500kg/hm2,約需增加肥料投入300元/hm2;撫育除草加覆蓋1050元/hm2;灌排水300元/hm2。合計7920元/hm2。二是病蟲害防治。生長季噴常規農藥防治10次,包括噴葉面肥的成本在內,計1935元/hm2;冬季清園包括主干涂白525元/hm2;其他防治措施120元/hm2。合計2580元/hm2。三是樹體管理。夏季護理1050元/hm2;冬季修剪525元/hm2。計1575元/hm2。四是花果管理。疏花疏果300元/hm2;梨果套袋每只袋的成本加人工工資約0.088元/袋,每1kg需4只袋,產量為12t/hm2時,需4230元/hm2,產量每增加1500kg/hm2,需增加成本525元/hm2;梨果采收加運輸約需成本0.11元/kg,產量為12t/hm2時,需1320元/hm2,產量每增加1500kg/hm2,需增加成本165元/hm2。合計5850元/hm2。

成年樹生產管理成本合計:綜合上面4項生產管理內容,云和山地梨園的產商品果為12t/hm2時,生產成本為17925元/hm2,即每生產1kg梨果的成本約為1.49元。當產量增加,每1kg梨果的生產成本下降,在調查中發現其中一戶農戶的2hm2果園,生產管理特別到位,商品果產量達到18t/hm2,單獨計算其生產成本約為21930元/hm2,每1kg梨果的生產成本約合1.22元。

2.4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梨園內的道路交通、水利、電力設施、管理用房、管道噴藥系統等,被調查梨園的各項基礎設施投入差異極大,比如小規模梨園基本沒什么基礎設施,而2個大的核心示范基地的基礎設施的投入則在總投入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如33.33hm2的長田雪梨示范基地的管理用房投入為11.3萬元,道路設施投入為7.4萬元,水利設施投入為11.6萬元,電力設施投入為6.5萬元,管道噴藥系統投入為12.4萬元,黑光燈1.1萬元,合計投入約為50.3萬元,每年用于這些基礎設施的維護檢修約需2萬元。另外一個核心示范基地重河灣基地的面積為100hm2,其基礎設施的投入更大,全部約為186萬元。大規模基地的基礎設施投入約為18000元/hm2,以平均使用壽命25年計算,只需720元/hm2,即使加上利息也不會超過1500元/hm2,就是一次性資金投入量要大。

3生產成本構成分析

在上面生產成本構成中的數據是云和當前山地梨園生產經營中的基本情況,是各個梨園的平均水平。為了進一步研究成本構成中的決定因素,找到降低生產成本的途徑,對各個梨園的生產水平、基礎設施和效益情況進行了對比。

構成梨園生產成本的主要因素為人工工資、農藥、肥料、果袋、其他生產資料、生產工具機械、能耗、運輸等其他費用,以面積33.33hm2的長田雪梨示范基地為例,分析各個因素的情況(見表1)。從表1中可以發現,在整個成本占比重最大的是人工工資,其次是肥料和果袋,而器械折舊、能耗、運輸費用等占的比重很少。在梨園的經營中,為了能夠獲得較高的產量和保持較強的樹勢,需要確保有足夠的肥料投入,因此不會考慮節約肥料的投入來降低成本。果袋和農藥部分能夠通過提高生產技術來減少部分支出,但相對比例很少。人工工資是成本當中最大的一項支出,也是彈性很強的一項,因此降低生產成本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降低人工工資支出。當然,降低人工工資支出不是簡單的減少人工勞動的投入,而是要在確保梨園正常生產的情況下,應用科學的方法,通過提高生產技術、提高梨園機械化程度、合理安排生產過程等手段,減少人工勞動的投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由于各個梨園在經營水平、設施條件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調查發現,基礎設施投入較大的梨園,生產成本顯著低于投入低的梨園,這主要是人工工資的間接降低引起的;另外,經營水平提高,生產成本就會降低或效益增加,導致這一現象的是商品果率的影響。長田基地2002年梨果套袋37萬只,梨袋及套袋工資32560元,生產梨統果87.5t,采收運輸工資9625元,商品果77t,商品果率88%,單獨計算套袋和采收成本為0.548元/kg商品果;2003年梨果套袋67萬只,梨袋及套袋工資58960元,生產梨統果160t,采收運輸工資17600元,由于受較大范圍的麻皮蝽、茶翅蝽等為害,商品果只有125t,商品果率78%,單獨計算套袋和采收成本為0.612元/kg商品果,與上一年度相比增加成本8000元。此外,氣候、病蟲害、原材料供應、銷售等因素也會影響成本的變動,造成同一梨園在不同年度中存在差異。

4降低成本途徑

4.1加大基礎設施投入

電力、水利、道路、管理用房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能節省很多人工的投入,在基礎條件不同的梨園之間進行比較,成本差異是非常顯著的。500m的路程,人工運輸1t梨要30元,而用拖拉機運輸只需1元左右。基礎設施的使用壽命比較長,總體來說,還是相當合算的。

4.2提高機械化水平

機械化能顯著提高生產效力,大大降低人工勞動的強度。但在山地條件下,機械的應用存在較多的限制因素,阻礙了機械化的推廣。引進一些適宜在山地應用的機械系統,是建設現代山地果園一個重要的任務。在重河灣基地和長田基地的生產過程中,管道噴藥系統的安裝為2個基地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效果和減少人工投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比,一次噴藥機械比人工直接成本就相差1024元,可節約成本達15.3%,節省人工151個,管道噴藥還有速度快、效果好等優點,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另外黑光燈的使用也使很多蟲害防治變的更加簡單、經濟,降低了農藥和人工的投入。

4.3提高生產經營水平

生產經營包括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疏花疏果、套袋等多項具體措施,提高生產經營水平最直接的作用是提高產量和商品果率、增加果品的市場競爭力。2005年,多個梨園應用了二次套袋技術,生產出了綠皮的翠冠梨,一上市就受到消費者的極大歡迎,平均價格比黃皮的高0.7元/kg,最高賣到8元/kg。二次套袋比一次套袋需多投入成本0.25元/kg,按平均價格算仍凈賺0.45元/kg。其中效益最好的一戶(2hm2面積)只應用這一項技術就增加利潤1萬多元。

5參考文獻

[1]陳超俊,嚴偉東.山地早熟梨園成本構成及其降低途徑[J].現代農業科技,2009(9):116-117.

[2]吳群,吳雪梅,余小紅,等.山地梨園的規范化建設研究[J].中國園藝文摘,2009(3):110-111.

[3]王永恒.山地梨園果實套袋效果研究[J].耕作與栽培,2008(6):21-22.

[4]周曉華,黃窈軍.山地梨園節水灌溉技術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01(3):54.

[5]田全忠,吳迪,趙沖.山地梨園的土肥水管理[J].北方果樹,2009(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