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凍麥田補救渠道及中后期管理方法剖析

時間:2022-02-25 03:17:00

導語:受凍麥田補救渠道及中后期管理方法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受凍麥田補救渠道及中后期管理方法剖析

摘要:冬、春2季小麥都可能遭受凍害,采用適當的技術措施,仍可獲得較好的收成。總結了受凍麥田補救的一些技術措施和中后期管理手段,以為小麥獲得全面豐收提供參考。

關鍵詞:凍害;預防;補救措施;中后期管理

2009年入冬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遭受多年罕見的低溫冰凍災害,加上部分小麥種植技術和品種選用不當,不少麥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凍害。開春后是否仍有凍害,也未可知,因此必須做好應對的準備,以保證小麥全面豐收。

1小麥凍害可防可救

據筆者調查訪問、查閱有關資料及親身經歷,小麥冬季凍害常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只是有些年份程度較輕,影響不大而未被重視。春季凍害,歷史上也不少見,如1953年4月12日淮北地區突遭寒潮,所有麥田均遭嚴重凍害,不少老農至今仍記憶猶新;再如1995年3月中上旬和4月初的3次寒潮,也使部分麥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害。無論受害早晚或程度輕重,只要采取適當的技術措施加以補救,都可獲得較好的收成,千萬不要輕易毀掉[1]。

2冬季受凍麥田的補救措施

冬季小麥凍害,根據受凍程度可分為2種:第1種是嚴重受凍,主要表現為主莖和較大分蘗被凍死,但小分蘗仍有活力,且大分蘗基部還有小分蘗、剛冒出的蘗芽和潛在的蘗芽,只要管理措施得當,仍可發育成有效分蘗。這類麥田,在土壤解凍后要盡快補水、追肥。有積雪的田塊,可在化雪時撒施或趁雨天撒施。土壤墑情不足的,要開溝條施或打洞穴施,施后澆水,使肥料盡快被吸收利用。一般可用尿素120~150kg/hm2+磷酸二銨30~45kg/hm2。土壤基礎肥力較差且底肥用量偏低的田塊,適量多施;反之,酌情少施。第2種情況是部分葉片凍死,主莖、大分蘗苗心仍有活力。這類麥田可在土壤解凍后追施尿素75~90kg/hm2+磷酸二銨15~30kg/hm2,施用方法可參照上述辦法進行[2]。

3春季麥田防凍及受凍后補救措施

3、4月,小麥已先后完成春化和光照2個生育階段,抗寒能力明顯下降。這期間,我國冬麥區,特別是作為小麥主產區的黃淮平原,倒春寒天氣常有發生,因此小麥發生凍害的頻率和受害程度都比冬季大,應特別注意防范。

(1)對生長過旺的麥田,開凍后要及早鎮壓,控制其生長發育,避免過早拔節,降低抗寒能力。

(2)注意收聽、收看當地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在寒潮到來前一兩天給麥田澆水,使土壤導熱能力增強,田間溫度提高,對預防春季凍害有很好的效果。

(3)在寒潮到來當日晚6~10時,氣溫降至4℃以下,即有可能出現霜凍。此時可在麥田上風處,每隔10m左右堆放1處爛柴碎草,點火熏煙,要求做到只見冒煙不見明火。此法在20個世紀50~60年代的淮北地區農民常有使用,對預防和減輕凍害有不錯的效果。

(4)寒潮過后立即澆水施肥,追施尿素150kg/hm2左右,促進小麥早分蘗,小蘗趕大蘗,使總莖數達到900萬個/hm2以上。

(5)在起身拔節期噴施壯豐安,一是可以適當抑制生長發育,提高抗寒能力。二是可以控制第1節生長過長,提高抗倒伏能力。

4受凍麥田的中期管理

受凍麥田由于主莖成穗減少,提高分蘗成穗率并使其形成大穗,成為中期管理的主要目標[3]。因此,在管理上要有促有控,即促有效大、中分蘗快速生長,控制小分蘗生長和蘗芽冒出,并使之盡快枯死,以免與有效分蘗爭水肥、爭陽光。

(1)群體略小、個體較弱的麥田,盡早澆水追肥。

(2)群體較大、麥苗較旺的麥田,及時中耕劃鋤,必要時可噴灑50%的矮壯素3750~4500mL/hm2,對水成500倍液,以控制無效分蘗的發生和生長;控制旗葉和倒2葉過長,使小麥株型緊湊。

(3)噴施葉面肥。用尿素7.5kg/hm2、磷酸二氫鉀1.5kg/hm2對水450~600kg/hm2。受凍較重麥田,隔7~10d再噴1次。將肥水盡量噴在大苗葉面上,促使大、中苗快速生長,抑制小苗生長,提高產量,改善品質。

(4)如春季遇有連陰雨,要注意清溝排水,防止漬害。

(5)注意病蟲害防治。中期蟲害主要是麥蜘蛛和麥蚜,用2.5%的敵百蟲防治。病害主要是銹病、白粉病,可用50%的粉銹寧1500~2250g/hm2對水900~1125kg/hm2噴防。

5受凍麥田的后期管理

受凍麥田雖然前期做過一些補救措施,但較正常麥田,其穗數與穗粒數仍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因而采取措施增加粒重就是取得理想產量的重要手段[4],千粒重每增加1g,產量即可增加150kg/hm2以上。

(1)中期發生的一些病蟲害,由于防治不徹底或其他原因,后期仍有可能發生,要注意及時防治。

(2)澆好揚花、灌漿水。揚花、灌漿期是麥粒形成期,水分不足籽粒退化,同時又是根系衰退期,適應能力降低。此時既不能缺水,又不能澆水過多,可澆跑馬水,使土壤含水量占最大持水量的70%~75%。

(3)有脫水現象的麥田,可再進行1次葉面噴肥。

(4)預防干熱風。干熱風一般出現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這時正是我國冬小麥進入灌漿和乳熟期。受干熱風影響,作物水分蒸騰旺盛,根系所吸收的水分遠遠滿足不了這種天氣條件下小麥大量需水的要求,致使小麥早熟、癟粒甚至青枯死亡,造成大幅減產。群眾有“小滿不滿,麥有一險”的諺語。所以干熱風是小麥生育期的一種主要氣象災害。預防的主要措施是:①澆好麥黃水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田間濕度;②噴磷酸二氫鉀500倍液1125~1200kg/hm2;③噴石油助長劑225mL/hm2或三十烷醇300mL/hm2,以減少葉面蒸發。

6參考文獻

[1]王麗,趙綠源,李蓮娜.冬小麥冷凍害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村科技,2009(23):25.

[2]王東海,許進堂,李新會,等.河南省小麥凍害的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種業導刊,2009(10):23-25.

[3]周小麗,孫建群,沈寶祥,等.小麥凍害發生原因及補救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09(4):206.

[4]李建軍,曹鐵,孫蘭,等.黃淮海地區冬小麥凍害發生原因分析與預防措施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08(3):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