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嶺南園林文化及造園手法
時間:2022-02-27 02:19:00
導語:小議嶺南園林文化及造園手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介紹了嶺南園林的類型,論述了嶺南園林文化及造園手法,并以珠江公園為例進行了嶺南園林的實例分析,以期為嶺南園林的推廣提供參考。
關鍵詞:嶺南園林;類型;園林文化;造園手法;實例分析
嶺南園林是由自然景觀所形成的自然園林和適合于嶺南人生活習慣的私家園林,嶺南園林反映了廣東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趣,構成了人與自然高度融合的生動畫面,這種將西方古典雕塑手法與中國自然山水園布局相結合的藝術創作,充分體現了嶺南園林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的特點。其不同北方園林的壯麗、江南園林的纖秀,而具有輕盈、自在與敞開的嶺南特色。據史料記載,嶺南園林始建于南越帝趙陀在位期間,其效仿秦皇宮室園囿,在越都番禺(今廣州市)大舉興宮筑苑。現存的九曜園前身就是仙湖遺跡,把嶺南的皇家宮苑推上了頂峰,爾后隨著割據政權的衰亡,嶺南皇家園林也就銷聲匿跡。隨著嶺南社會經濟的逐步上升、文化藝術的發展和海內外日益頻繁的交流,嶺南園林逐漸呈現出越來越濃厚的地方民間色彩[1,2]。
1嶺南園林的類型
一是按歸屬類型分,有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公共園林等。皇家園林中南漢藥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廣州市的九曜園中。而嶺南園林中保存最好的私園是番禺的余蔭山房,建筑上的灰塑門楣、英石堆山、規則池岸、木雕洞罩、廊橋組合都是嶺南園林的典范。二是按布局類型分,嶺南園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綜合式等。庭院式的小巧堪與日本古典園林相媲美,如廣州白天鵝賓館。三是按地域類型分,嶺南園林有廣東園林、廣西園林、福建園林、臺灣園林、海南園林等。廣東園林是嶺南園林的主流,其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緩頂寬檐和碉樓冷巷、裝飾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藍綠黃對比色、橋的廊橋、植物四季繁花為特征。
2嶺南園林文化
嶺南園林構園的自然要素有山、水、石,還有建筑、字畫、植物。嶺南園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可歸結為海岸文化和熱帶文化;有因人工而積淀的文化,可歸結為遠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樂文化和商業文化、開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貶謫文化和務實文化。由自然而上升為文化的層面,如建筑的高活動面和高柱礎與水澇和濕氣的關系、緩屋面和臺風的關系、寬檐廊與多雨的關系、高墻冷巷與高溫的關系、龍形、魚形、水草、龜、蛇、芭蕉主題與裝飾的關系、塑鼓石與海蕉的關系、崖瀑潭局與自然山水的關系等,可利用則模仿自然之物之景,如有弊害則千方百計通過設計回避或化害為利[3]。
嶺南人遠離政治中心的反叛表現于古典園林建筑梁架的不規范和現代園林文聯匾對的不重視,另長期處于南疆的蠻夷之族的傳統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現為清代園林的碉樓形式和近代園林的“肥胖”立面和簡樸粗柱。遠儒性從品味上看可說是俗氣,即世俗文化,它是嶺南文化的主流,特別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騷客、嶺南的商家富豪成為三大地域園林的創作主體,嶺南園林中的空間實用性及園宅一體的設計就是其表現。
嶺南園林的開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現于南越國皇家園林對中原園林文化的全盤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園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與江南和北方兩地迥然之別,草暖公園和云臺公園的西洋規劃布局,以及古典園林中大量的滿洲窗都是開放性和兼容性的表現。
3造園手法
傳統的嶺南園林常用的布局手法是在建筑庭院中鑿池置石、周邊間以四時花木點綴、配植高大喬木留蔭,亭、廊、橋、舫、景門、花窗等園林建筑則穿插布局,結構精巧、色彩艷麗,空間通透開敞。為了達到既在功能上經濟,又在景觀上“小中見大”的效果,園景構圖上常以縮小尺度的山、池、亭、橋、路等來擴大空間感覺;理水方式以聚為主,池岸較為規整[4];巧用景門、景窗、假山、石洞翟幌景、框景來增加景深層次;輔之迂回小徑延長游覽路線。園林空間組合靈活多變、過渡自然,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
嶺南園林是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三大流派之一,對中國造園的發展,特別是對中國近現代園林的創新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嶺南園林代表的廣東傳統園林,在造園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嶺南園林的藝術水平;而特點的形成,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處的地方環境。隨著廣東傳統園林造園手法的豐富和發展,其園林藝術則必將散發出更為獨特的魅力。
4實例分析
珠江公園占地面積2.3萬m2,東北高、西南低,以快綠湖為中心,西半側分別是木蘭園、桂花園、棕櫚園;南邊則遍布鮮花,四季碧綠。該園以綠化造景為主,通過豐富的植物群落與山體、溪澗、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結合,營造一個綠色世界。全園的設計,緊扣園藝博覽會“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的主題,努力營造一個濃郁嶺南特色與現代審美情趣相結合的園林。珠江公園通過豐富的植物群落與山體、溪澗、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結合,突顯嶺南亞熱帶風情景色。通過運用各種造園手法,表現嶺南人對自然的崇尚和追求,同時也向世人展示嶺南園林所特有的文化底蘊。
園內依據植物生態特點和植物形態,劃分為風景林區、蔭生植物區、桂花園、木蘭園、棕櫚園、玫瑰園、百花園、湖濱區等8個主要風景區。各景點均以園林與自然的關系或地域文化的內涵來點題組景。珠江公園沒有明顯的空間軸線,園路以環形的空間序列來布局,通過園道和鋪裝小廣場的組合引導,逐步展開了步移景換的游覽空間。全園通過理水、建筑、植物配置等造園手法,從各個方面深化了造園意境,使韻律感和節奏感較好地體現出來,讓游人的感官得到適度的刺激而感到愉悅和美的享受,使游人回味無窮。
珠江公園的水體是很重要的一個構成部分,疊泉、溪澗、大的水面、瀑布組織成一個完整而又富有觀賞情趣的水系。園內在原有地形上挖池堆山,有一快綠湖,不是一片開闊的水域,追求的是自然流暢的曲線型,湖邊堆山結合茂密的樹林,不僅給人感覺非常深遠而幽靜,也增加了水景的趣味性。
建筑在嶺南園林的造園藝術中是一個重要的成景要素,并具有一定的實用功能。珠江公園的建筑設計體現了歷史、人文與環境的交融。園內建筑以嶺南建筑風格為主,具有嶺南風格的小庭院非常有趣。園內亭多,都是嶺南風格,但造型個性各不相同,有木結構、混凝土結構等。如抱珠樓是一個山頂觀光樓,是全園的最高點,在此處可將園內美景盡收眼底。一個園林的建造成功,需要有完善的組織策劃和精心的設計施工。為了較好地體現設計意圖,設計者從始至終都把握住人與自然這個主題,針對廣州建園地的氣候特點,對種植程序作出合理的安排,最大限度保證各種植物的最佳生態展出效果,使整個珠江公園生機勃勃。園內也有植物圖案是造景的,最引人矚目的是正對大門的草坪山坡上的植物造景,一石瓶下連接四色植物帶,花像從石瓶里流出似的,形成一個花的河流,特別有趣味性。
5參考文獻
[1]張文英,鄧碧芳,肖大威.試論嶺南文化與嶺南園林的共生[J].古建園林技術,2009(2):19-23.
[2]曹美,陳澤泓.獨樹一幟的廣府園林[J].神州民俗,2009(3):28-31.
[3]龍莉紅.嶺南文化與嶺南園林的共生[J].現代企業文化,2009(2):159-160.
[4]陳俊飛.嶺南園林水景設計與施工探析[J].跨世紀,2008,16(8):270.
- 上一篇:小議次生闊葉林培育和保護途徑
- 下一篇:生姜姜瘟病發生根源及預防措施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