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楊樹黑斑病診治策略

時間:2022-03-07 03:33:00

導語:剖析楊樹黑斑病診治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楊樹黑斑病診治策略

摘要:介紹了楊樹黑斑病的病原、癥狀和發病規律,提出楊樹黑斑病的綜合防治措施,以期控制該病的發生,為楊樹的推廣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楊樹黑斑病;病原;癥狀;發病規律;防治措施

楊樹黑斑病分布于整個楊樹栽培區,主要危害楊樹的幼苗、幼樹及成年樹的葉片,嚴重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1]。楊樹黑斑病在嫩梢上也能產生潰瘍斑形成枯梢,使楊樹提早2個月落葉,甚至會造成實生苗大量枯死,使育苗完全失敗。

1病原

楊樹黑斑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的盤二孢屬(Marssonia)真菌引起的。據報道我國有3種,其特點是:分生孢子盤位于病葉角質層下面,分生孢子無色,雙細胞,上面細胞大且鈍圓,下面細胞小但略尖[2]。

1.1楊生盤二孢菌

(1)寄生在黑楊、青楊上,孢子萌發時產生多個芽管,稱為多芽管專化型(Marssoniabrunneaf.sp.multigermtubi)。

(2)寄生在白楊上,孢子萌發時產生單個芽管,稱為單芽管專化型(Marssoniabrunneaf.sp.monogermtubi)

1.2白楊盤二孢菌

白楊盤二孢菌[Marssoniacastagnei(desm.etMont.)Magn.],分生孢子在9~28℃時均可萌發,芽管頂端的侵染絲分泌孢外酶,溶解角質層,穿過表皮直接侵入。潛育期的長短取決于氣溫和樹種的抗病程度,一般為6~8d。

2癥狀

病原菌種類不同或在不同品種的楊樹上,其危害癥狀有一定的差異[3]。楊生盤二孢菌引起的黑斑病在青楊派樹種上病斑主要出現在葉背;黑楊派和白楊派樹種上病斑在葉面和葉背上都有。病斑褐色,近圓形或角狀。葉斑初期為針刺狀發亮的小點,后擴大成直徑約4~5mm的近圓形的黑斑。在少數樹種上,病斑呈不規則形或角狀。白楊盤二孢菌在葉面上形成直徑1~6mm的近圓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在嫩葉上為紅色,老葉上病斑為黑褐色。潮濕時在病斑上產生1至多個乳白色膠粘狀小點,即分生孢子堆。嫩梢上病斑初為梭形,黑褐色,長2~5mm,后隆起出現稍帶紅色的分生孢子盤,木質化后中間開裂成潰瘍形。響葉楊的果穗上也產生病斑。

3發病規律

根據地區不同,病菌分別以菌絲體、分生孢子盤和分生孢子在落葉中或一年生枝梢的病斑中越冬。第2年成為初侵染來源,分生孢子堆聚焦年型,需通過雨水和凝結水稀釋后方能隨水滴飛濺或借風傳播[4]。

(1)病害發生季節因病菌種類、分布地區不同而有差異。M.brunnea單芽管形,4月開始發病,5月最重,7~9月停止,9月再侵染。M.brunnea多芽型,6月中旬開始發病,逐漸加重到落葉為止。M.populiM.castagnei6~7月發病最重。HTtP//:

(2)不同楊樹種類對3種黑斑病菌的抗病能力不同:白楊派是M.brunnea多芽型的抗性樹種;毛白楊、山楊、胡楊為M.brunnea單芽管形的感病樹種,其他樹種均抗病。南林在黑楊上發現抗病無性系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感病無性系。有研究表明,楊樹葉中Fe、Ca含量越高,其病情指數越低。

(3)病害的發生與季節雨量、雨日多少關系最密切。雨多發病重。

4防治措施

(1)注意圃地選擇。苗圃地排水良好,附近盡可能沒有感病楊樹,不重茬,必須重茬時,徹底清除落葉并進行土壤消毒。實生苗長出2~3片真葉時,用80%代森鋅250倍液或1∶1∶125~170波爾多液噴灑,每10~15d噴1次,共噴3~5次。

(2)加強營林管理。增施有機肥、土雜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增強樹勢,提高樹木的抗病性;雨后要及時排除林地積水;隨時清掃處理病葉、落葉,消滅病原菌。

(3)造林時選栽抗病、速生、優質良種,采取多品種混栽,避免營造大面積純林;合理密植,改善苗木的通風透光條件。

(4)調運苗木,嚴格檢查枝梢,如有病斑剪掉深埋或燒毀。

(5)在病害初侵染前,最遲于雨季來臨之前,向苗木和低矮的幼樹噴波爾多液200倍液、70%代森錳鋅600倍液、50%多菌靈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連噴2~3次,控制病害的發生蔓延。雨季噴藥時,藥水中應加入0.3%明膠(或豆粉汁、豆漿),增加黏著力,防止藥液被水沖洗掉。對于高大的樹木,可組織專業隊采用6HY-25型煙霧機集中進行施煙防治,藥物可選用8%百菌清煙霧劑或2.5%氟硅唑油煙劑,防治時間應掌握在無風早晨5~7時或傍晚18~20時。

5參考文獻

[1]魏鵬,劉燕.楊樹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1):88,91.

[2]王桂珍.淺談楊樹病蟲害防治技術[J].湖北林業科技,2007(5):74.

[3]劉華,王之安.淺談楊樹病蟲害防治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7):125.

[4]王萬明.互助縣楊樹常見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7):163,167.